如果從來都沒有袁崇煥,明朝的歷史會如何發展?

時間 2021-11-03 09:07:24

1樓:局外人

薩爾滸之後,後金的軍事崛起已經不可避免,大明的問題已經不是某乙個打贏或者打輸一場戰爭那麼簡單了。。。內部倒霉的制度,內部瘋狂朋黨之爭,消耗國家行政能力,王公大臣和頑固既得利益者,不可理喻的貪婪,已經讓朝廷完全收不上稅了,只能繼續壓榨百姓,導致內部農民軍起義此起彼伏,外部隨著機動兵力在薩爾滸一戰中消耗殆盡,明朝只能被迫防禦,被人扣關,而且後金還能時不時直接取道蒙古,搞你北京一下子。。。大明已經是按下葫蘆起了瓢的狀態,即便不是三年平遼的袁都督,以及瘋狂甩鍋的歪脖子樹上來,明朝也已經氣數已盡,但興許能多苟幾年。

僅此而已~

2樓:Evan huang

明朝是乙個正常的漢家王朝,那麼自然逃避不了王朝衰落,變更的歷史時刻。明朝滅亡是內因,明末就像秦末一樣,揭竿而起的不止陳勝,吳廣,推翻暴秦,天下泛泛響應。但章邯只有乙個,同樣袁崇煥,孫傳庭都只有乙個,最後還要給崇禎的猜忌給殺了。

這些大將都一馬當先,都沒有輸,只是輸給了民心。民心可安不可誅

3樓:只會抓兔子的獵人

沒有袁崇煥,明朝滅亡不會那麼快。當時,明朝內憂外患,應該以處理內政為主,後金雖然有威脅,卻不至於有能力滅亡明朝---實際上,即使到了明亡那一年,吳三桂一支軍隊就足以擋住後金的入侵。袁崇煥無力剿滅後金,卻吹了大牛,聲稱5年平遼,騙崇禎傾國力投入遼東,對國內農民剝削也加重,最後搞得遼東不可收拾,關內烽煙四起,無藥可救。

試想:如果崇禎不傾國力投入遼東,對後金只是適當防守,專注於穩定關內統治,明朝就不至於在崇禎任內滅亡。

4樓:clwpc

最常見套路,為了拔高寧遠和錦州的防禦能力,死命貶低長城防禦能力,好像長城就是鄉下一土牆。

錦州這種遠離海邊一孤城,背後還有一條河,側翼還能隨時被包抄的的才是真死地,還防線。。。

真正的長城邊關翻乙個包乙個給我看看?

二戰機械化集群大縱深防禦戰略.深度也不超過100公里。冷兵器為主靠雙腳機動的年代搞出乙個長城需要200多公里外的一孤城來保衛理論,滑天下之大稽

「要考慮乙個問題,2023年左右,遼東的海岸線,別拿現在的地圖和將近400年前的做比較。」

沒有什麼區別。

5樓:一劍西來

如果沒有袁崇煥,清朝第一次進北京時間應該天啟年間就實現了,當時的局勢已經完全打崩盤了,再無一戰之力且對清畏懼太甚,整個國家寄希望於山海關,山海關也承載不了這麼大使命,不要把關隘想的真如銅鑄鐵打,士兵無士氣任何關隘都守不住。

6樓:yxds

大家先看看關前地形圖,遼西走廊不是守好山海關就行的,他還有個石門關,袁崇禎元年8月上任為什麼要平遠將軍印轄山石二路與前屯一衛,而以燕建二路還薊鎮,因為韃子兵從遼西走廊來走石門關和山海關一樣能破口入關,

天啟六年(2023年)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韃子的計畫:

得寧遠後,即設兵於寧遠,以攻山海關而誘之。大軍由一片石前往,直搗都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誠能如此,則通州城之積糧、民舍,天啟帝之寶貝、財帛、皆可得矣。

(《滿文老檔》天命十一年三月至六月)

韃子不傻,寧遠要不是袁崇煥把韃子擋住,韃子就要走石門關進關劫掠京郊,高第守山海關韃子就要走石門關完美配合。

要是沒袁崇煥,韃子第一次入關會發生在天啟六年(2023年)

7樓:我很兇

那就要看你喜歡了!

我可以一刀捅死奧特曼,不信有本事你牽一頭奧特曼過來?

這種話術,編出來的「歷史選擇」,完全就是無法破解的真相。

當「歷史真相」可以隨意製造,最高興的是什麼人?

答:歷史發明家。

8樓:於桓箏

該怎麼發展怎麼發展。

袁崇煥只是個較傑出的普通人,不具有改變歷史的資質。

20211027補充:創造歷史的主體是人民群眾

9樓:yq wu

有個很麻煩的問題,後金起兵以來一直攻無不克,所有城鎮最多堅持兩天,直到在寧遠碰了個釘子。

如果沒有袁崇煥,這第乙個釘子會出現在何時何地?萬一直接被拿下山海關還沒有出現第乙個守住的城堡,明朝搞不好就先掛了。從寧遠到山海關,總共120公里的路程,沿著遼西走廊無險可守,運氣差點的話朱由檢就不用做亡國之君了。

這玩意的偶然性太大,實在不好說。

10樓:暗音

《滿文老檔》毛文龍等處來信,毛文龍降書六,譯本:

「毛文龍拜金國汗纛下致書:不佞常銘之於心,宣之於口,存之於中,一時不忘。因所遣使臣之言,同氣同意,即遣回國。

又聞初遣之使臣,照舊攜禮物前來我處等語。當時,皇上遣戶部大臣送錢糧至島,並將所乘船撤回鐵山。其時汗所遣使臣,未經查實,誤入戶部。

使臣及所攜禮物,盡被擒獲,解往京都。不佞聞之此,遂連夜遣人赴京,賄銀四萬兩,始獲赦死,養之於內地。請少待數日,奮力交涉,俾還於汗。

正在煩惱之際,突有喀山牛彔下諸申八人逃來,伊等言稱:我汗與諸貝勒原以一心倚爾等行事等語。不佞聞此,愈覺不安。

嗣後遣來之人,須仔細辨認為善也。無論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若兩面夾攻,則大事可定矣。我不分爾所得,我亦不歸爾管轄。

特致書以聞。」

○明總兵毛文龍據南海皮島,招集遼民,令富民皆冒毛姓,為其子弟裔孫。民有逃奔者,輒斬之,捏稱陣獲,誑報冒功。明之君臣皆信之,因公升文龍為大都督總兵。

凡島中官民賞罰黜陟生殺,皆許以便宜行事。文龍欲與中國通好,屢遣使致書,因遣科廓等同從者四人齎書答之,往來數次。文龍乃執科廓等解送燕京。

尋寧遠巡撫袁崇煥以文龍與中國私通,殺之五月辛酉朔。(〈清太宗實錄〉卷004)

11樓:千月

直至圓嘟嘟五年平遼忽悠崇禎之前,他還是很有貢獻的,雖然野豬皮之死史書上語焉不詳,應該就是和蒙哥汗一樣了。憑藉他的軍事才能,做一地將領綽綽有餘,但做統兵督師是不夠的。

他可以守一城一地,卻沒有多少指揮防線乃至軍團野戰的能力。其次心眼太小,也許是急於立威,擅殺毛文龍是他對後金作戰中下的一步臭棋。哪怕是看不慣毛文龍,有大局觀的指揮者看了皮島戰績都應該知道,這支奇兵雖然滅不了後金但是牽制作用極大,第一想法應該是考慮如何保全乃至發展這支力量,之後才是對人事任命的考量,至少也得先拉出乙個鎮得住場子的統帥,掌握了島上的軍事力量再撤換或者殺人吧?

圓嘟嘟偏不,拿了尚方寶劍派了個使者,還有矯詔之嫌,就這麼去砍了毛文龍?當著土皇帝的毛文龍沒當場砍了使者投降後金我真是覺得這是天佑圓嘟嘟啊。

然後就是圓嘟嘟拿了幾百萬遼餉和指揮權後的戰績了,他組織軍隊的能力如何不知道,軍事預判那是一料乙個翻車,看不起蒙古部落不知道拉攏,人家就轉身給後金帶路打你,先前說這支蒙古部落不會帶路的奏疏還放崇禎那裡呢。而後就是崇禎殺他的直接原因了:先向皇帝承諾一定把後金擋在薊州,轉眼人家翻牆打到北京城底下轉悠了,順便因為後金燒了勛貴的宅子一群人給他落井下石,皇帝終於忍不了他,又想起了他的忽悠,這才下令砍了他。

如果沒他,崇禎就不會在登基之初任命乙個權力那麼大的督師,也不會拿幾百萬的物資出去霍霍。督師職位空懸,也許崇禎會在政治更成熟後調合適的人選來坐,手上有錢有物資也許打農民軍的戰況會更好,要知道平了農民軍後金可沒多少機會啃下全力防禦的大明。

但辯證的看,沒他,野豬皮也許不會早亡,後金高層的權力結構會再穩定一段時間,沒有權力洗牌的後金更長時間的作戰會帶來什麼後果不知道,狡猾的多爾袞可能會在野豬皮的庇護下長大直接接手大汗的位置而非皇太極。寧遠守不下來明軍士氣低落,遼東淪陷會更快,而這很可能會使得明朝中樞的對遼戰略發生巨大變動,放棄遼東的呼聲會更大。

不管有他沒他,崇禎還是那個崇禎,大明敵人依舊狡猾,內部矛盾依舊尖銳,少了他,大明也許能多苟兩年,但是大概率也挽回不了明朝滅亡的頹勢吧。

12樓:Zwx

2023年毛文龍不會被殺,己巳之變不發生。

但是毛文龍依舊會被殺(除非被殺前其他原因非正常死亡),XX之變依然會發生。殺他的人,粱庭棟(40%)概率,陳新甲60%概率,盧像公升依然會死,不過害他的可能就是周延儒了,因為陳新甲因殺毛文龍被處死了,洪承疇照樣被活捉,害他的人換成陳演而已

13樓:野狗紐基

沒了袁崇煥,崇禎就能變出銀子來發出軍餉?就能變出糧食來賑濟百姓?就能召喚出黑龍掃平龍虎將軍建立的叛軍?就能突然智商達到洪承疇的水平?

14樓:杏花春雨染江南

那就會有王崇煥、張崇煥站出來。中華民族能薪火相傳延續五千年,正是因為在危難時刻總有於謙、袁崇煥之類的人物站出來扶危定傾,即使最終不能挽回王朝的命運,至少他們已將「苟利國家生死以」的精神鐫刻在華夏後人的血脈之中。

如果崇禎不殺不撤職袁崇煥,之後的明朝歷史會如何發展呢?

艾草柚子 多半是和後金南北割據一段時間,然後被李自成之類的滅了,或者後金從明長城其他地方找到突破口,如果沒找到,就維持現狀。不過明朝內部的其他勢力很可能不會讓他存在太久。明末其實有些像元末了,群雄四起,早晚會有一家取明代之的。 清廉閣老周延儒 袁逆死於明廷法度,從下獄到凌遲三法司審了八個月,並不是崇...

假設人類從來都沒有嗅覺,地球上其他動物都沒有,人類要多久才能發現「氣味」的存在?

吳HaoWoooooooo 永遠不會。氣味,是來自於人們的定義,是一種感覺。正如人們對光的定義一樣,可見光波長的人們把它叫做可見光,並以顏色去定義。但是紫外,紅外的光呢?它們同樣是光,只是不可見,人們就不去定義它的顏色,繼而就沒有了顏色。如果人類沒有色覺,那麼可見光只會被用波長定義,不會有顏色一說,...

有沒有人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黑島

吃甜食的胡母元愷 em 說實話我在總一從樓上掉下來的時候懷疑過但是自從黑島被推下地鐵 我就不懷疑她了 太冒險了如果洗清嫌疑為什麼不用中毒之類的辦法呢這麼漂亮的姑娘怎麼會殺人呢 從第10集以後我覺得黑島是狼的概率大增,但是直到第19集我反倒覺得黑島不是狼了,至少不是最終大Boss,因為黑島在19集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