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高中歷史課上講的歷史原因好牽強?

時間 2021-11-02 22:33:27

1樓:甲骨文

因為高中階段進入理解歷史發展規律的階段,但是老師懶,有的地方懶得解釋,覺得應該一提學生就能理解。實際上歷史發展規律屬於史學理論了,這玩意是最難的,怎麼就那麼簡答就一提就懂了。哪怕是高中那些經典史論和簡單推論。

比如這個問題:秦為何能統一中國?

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拆分成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中國在秦時(戰國後期)能夠實現大一統?第二,為什麼由秦王國實現?那麼就好理解了。

我們可以把上述的幾條解釋分類。

第一,解釋為什麼中國在秦時能夠實現大一統的包括:

周王室的衰落以及禮樂制度遭到破壞。

鐵質農具的出現,經濟的發展。

人民的民心所向,是大勢所趨。

首先我們要理解大一統是乙個特殊概念,不僅僅是統一而是一種高強度的統一。在秦代以前,商、周我們也認為其是統一的,但是這種統一和後代的大一統不一樣,是一種廣域王國式的統一。在舊制度到新秩序的過度中,會經歷乙個舊制度瓦解、無秩序的時代、新制度建立。

當然此處有個問題,不應該說是周禮樂制度的破壞,稍微合適的說法是周政治制度(分封、宗法、禮樂、井田)遭到破壞。而這個破壞的原因是什麼呢?鐵農具的出現,井田制遭到破壞,國野制受到挑戰;諸侯經濟實力快速增進,城邦國家變為疆域國家;等等。

均可以實現邏輯上的遞迴和史料上的證明。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個不叫原因叫背景。這是對的,而且回溯太長,有水文嫌疑。不過邏輯上倒是確實可以鋝清楚。

又不是光秦國出現了鐵質農具

至於這個問題,這裡說的不是秦形成了科技樹碾壓,而是具備了基本的生產力要求。

關於民心,大一統理論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

這幾個原因解釋的是歷史的必然性。

(當然,這種認識可能不太前沿,但是邏輯上都還是合理的)

第二,解釋為什麼由秦王國實現的:

秦國變法成功,國力領先其他國家

政策的先進以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這兩條其實說的是一回事,解釋了由秦統一的偶然性,而且已經非常直白和簡練了。

為什麼感覺高中歷史的題目有越來越偏向主觀化。?

已登出 尤其是選擇題,折磨人 但有的選擇題,只是為了幫大家開拓思路,對錯倒不是第一目的是很簡單,將自己的思路打碎去貼合出題人的思路有一種很常見的錯誤是 本身這種開放型的選擇題,千萬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解釋自己的思路越想越順,越想越有道理,越想越感覺這題太惹人生氣了你難道要讓出題人貼合自己的思路麼 這...

高中語文課上的有用嗎 我一直覺得沒什麼用?

韓燁 中中國人一生下來,還沒有學習任何東西的時候,屬於自然層面的中中國人,也就是在中國出生的實體的人。在這個階段精神層面的人才剛剛開始萌芽,可以忽略不計。嬰兒不知道自己是中中國人,沒有那種意識 隨著咿呀學語,中國文化的印記開始刻印在骨子裡,從起初的漢語學習開始,接觸各種中華文化,從漢語發音到漢字識讀...

我總覺得歷史總是在進步的,那為什麼戰國最後的獲勝者是乙個守舊的家康,而不是另乙個推崇革新進步的信長?

黑森林慕斯 歷史方向不是進步,自私的基因 一書中論述演化的規律 自然選擇的最初形式不過是選擇穩定的形式並拋棄不穩定的形式。這也是事物發展的最基本的趨勢。分子結構如此,生物演化如此,人類的歷史發展亦是如此。 114514 信長公步子太大,對家臣太信任,扯到了。侯關白步子沒那麼大,但是玩外戰提高權威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