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真的非常愚忠愚孝嗎?

時間 2021-07-13 02:32:39

1樓:窩嘈

古人一直推崇忠,孝。

這是中國傳統社會風氣,也是有官方推廣的原因。

從儒家開始,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敬父母無錯,但要辯證的看,父母並不是就是對的。

舜的父親瞽叟就是個壞老頭子,對其子舜不滿,經常與後妻以及後妻所生之子——象,想要尋機殺死舜。但舜卻仍然孝順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點不敬。後來瞽叟、後妻、象陷害舜的計畫暴露,舜沒生三人的氣,反而對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動,從此再也不懷陷害舜之心了。

《尚書》記載的聖王舜因為孝心感動壞人,從而使大家走上幸福美好生活。這點非常符合儒家的道德觀。

在君子的理想中,只要乙個人極盡孝道,父母兄弟的家庭關係就能搞得和諧。乙個個小家和諧了,那鄉里,國家自然也能治理好了。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壞人的心思不是那麼容易改正的,一旦做了壞事沒有懲罰,人的心理可能會繼續做更多的壞事。

所以現代人更相信法,用法律的規定,懲罰,強制乙個人不越雷池,這比不痛不癢的口頭教化更放心。

如果父母有錯,及時糾正,才是真的孝順。

古代為了維護統治,把「孝」規定得至高無上,是上天所定的規範。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這其實是朝代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孝不只是孝敬父母,也指效忠皇帝。「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如果乙個人孝,自然會順從父母,又怎麼會反抗國家的君主呢?

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意思就是好好為國效力,讓父母驕傲,千萬別惹事,不然要誅九族的哦。

唐代李隆基曾為《石台孝經》注釋,並立碑,太子李亨(即後來的肅宗)題寫碑額。

玄宗以兩次兵變,殺伯母韋皇后,誅姑姑太平公主,立父唐睿宗,後又黃袍加身,你要說他們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鬼都不信。

但他即位後,還是以「孝」治天下,天下臣子都能順從。

正如前文小家,大家的比喻,重視孝,就是為了忠。

卿大夫之「孝」要求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士階層的「孝」是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

將孝與忠聯絡起來,「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使得天下四海都踐行著忠孝的典範。希望大家都忠於皇帝,孝敬父母,天下太平。

儒家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這種「理想」雖不靠譜,但是後世這種理念被摧毀後,實際上更動亂。

朱溫脅迫唐昭宗東遷洛陽,五代十國更是弒君弒父層出不窮。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當王朝穩定下來,帝王都會強調忠孝來維持。因為從文化,從實用性看,教化人們孝敬父母,忠於君父確實中國幾千年最穩定的乙個方法。

清代,紀曉嵐寫;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古代農耕社會幾千年,歷朝歷代宣揚孝,忠兩種品德,使得社會上認為忠於皇上就是正確,孝順父母天經地義。

孝,忠兩種品德對於維護社會穩定起了很大作用。

現在我們可以辯證的看這兩種品德,但沒必要否認過去的人。

2樓:不繫舟

古代人並不愚。如若真愚何以改朝換代那麼多?要客觀得站在古代社會有限條件下,已經做到了相當高的文明自覺性。

那時政治鬥爭的激烈以至於被公認的冠以政治藝術稱號,可見每個人對自己的利益立場看得都很清楚明白。如果你真以為古人愚,那就是你的愚。

3樓:icream

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宣傳正能量方面是和現在一樣的,而他們的正能量是愚忠愚孝。有乙個愚忠愚孝的,必定大書特書,至於其他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直接忽略。

真要那麼愚忠愚孝,曹丕司馬炎,郭威趙匡胤,怎麼會大批馬仔鞍前馬後的攛掇篡位。

古代人墮胎嗎?古代人是怎麼墮胎的?

古人不知,但乙個九十多歲的老奶奶曾經講過 以前沒有避孕措施,家家孩子多。女人又很討厭不停地懷孕,於是她們孕後經常故意做一些重活或者不停蹦跳等,以望終止妊娠。但以前人身體好,據說往往怎麼折騰孩子都好好的。 豆子 歷朝歷代,主動墮胎者有兩,一是窮困人家生養不起但已懷孕者,二是尼姑蘭若。蘭若代指寺院,然蘭...

古代人養寵物嗎?

古代人肯定養寵物啊。比如陸游,就是那個寫 鐵馬冰河入夢來 家祭無忘告乃翁 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就是貓奴啊,還寫了不少貓咪的詩呢,只不過不符合咱們課本家國大義的風格,所以一直以為陸游就是個家仇國恨的寫作風格,實際他也是很有愛心的人啊。比如這首,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

古代人吃熊貓嗎?

尤裡烏斯 舊石器時代華南有大熊貓 劍齒象動物群,大熊貓化石常伴隨遺址出土。比如藍田人,伴生動物就有大熊貓 三門馬 劍齒虎 劍齒象 野豬 兔子等等。所以呢 墨淺 1.以中中國人的吃貨本性,應該是有人吃過的。鬧飢荒的時候樹皮都會吃光,老鼠青蛙都有人吃,何況野獸。2.不會太多,否則會有皮製品留下。 臧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