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的禮崩樂壞到戰國的道德淪喪,人們的道德水平是否在後退?從重禮到趨利是否體現了人類自私的本性?

時間 2021-06-24 15:00:22

1樓:查拉圖斯特拉

周代是軍事貴族社會,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些說白了只是上流社會一小撮貴族的道德標準。

春秋戰國隨著流動性的提高,許多貴族家道中落流向了社會底層,順便把上流貴族的習俗帶了過去;許多底層人爬到了高位,也學到了許多以前頂層人才能掌握的道德準則。

所謂「禮崩樂壞」,就是指的這種現象,即「社會最頂層的道德水準下降」,至於社會整體道德水準,自然是提公升的。

舉個例子,商鞅變法中有一條明確規定:男子成年後必須分家,避免「兄弟共妻」「父子共妻」等現象發生。這個制度執行個一百年,社會道德自然比以前要好得多。

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

史記·商君列傳》

多說兩句,很多人了解歷史只侷限於某幾個特定的人物,彷彿他們就代表著全世界。例如常見的論調:「周武王比周幽王的素質高,因此周朝初期比周幽王時期全社會的道德總水平高」。

這是基於古代儒家的「君即天下」概念,而非現實。全國那麼多人,只關注幾個坐在朝堂上的「王」「君」「大夫」就可以了嗎?城市居民,即「中國人」、農村居民,即「野人」,這二者才是社會的大頭(雖然他們算庶人,禮樂根本管不到他們)

2樓:

春秋時是人少地多的奴隸制,人是寶貴資源,各國征戰絕不殺害無辜平民嚴守周禮(當然奴隸主對奴隸是不會講道德的)戰國的時候情況不是變了嘛。

競爭加劇的話道德水平當然會下降,道德操守太高不利於DNA的遺傳

那我自己舉例子:如果車不多的話,我絕對只會在1上等紅燈,不擋右拐車的路。如果車排隊很遠乙個綠燈過不去的話,那很可能就去2了

儒家的詩書禮易樂春秋五經是如何演化成十三經的?

自然的聯合 五經 是中國古代儒家的五本經典書籍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和 春秋 的合稱,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孔子的編輯或修改,這五部書是中國儲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獻,也是中國古代的重要思想學術流派儒家的主要經典。五經 長期作為官方指定的教科書,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 無可替代。孔子曰 六藝于...

fgo中哪些從者的羈絆禮裝相較於從者本身定位和隊伍配合來說是值得早些練出來的?

如圖,我的頭像。阿周那的天授的英雄。配合梅林小玉,或雙梅林,或梅孔,帶黑杯,黑杯最好滿破 沒有得到羈絆禮裝時,天授的英雄能回血 自身集星1000 意味著輔助完全搶不到星 寶具威力 30 感覺不錯。以後還有千里眼的加強,增加弱體無效,感覺強無敵,適合車輪戰,持久戰,擅長寶具連發。小玉的藍魔放適合藍卡暴...

孔子的禮從本質上來說是什麼?

堅持是生活態度 禮是共鳴共識形成的社會規矩 春秋以前,人主要是與天掙命 春秋開始天下無敵了,就與人掙命主要是社會環境變化,生產力讓乙個群體的人有餘 與天掙的邊界出現了,沒有目標的首領開始了找事顯存在感 建功立業 的過程 這個過程禮的內容肯定是要變化的,孔子想讓人去守舊禮,這就不合適了 ok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