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先前是諸葛亮為了報答先帝之殊遇,那麼後來選擇扶持後主是否是不明智的選擇?

時間 2021-06-08 18:32:51

1樓:hawerson

首先,諸葛雖然說自己「不求聞達於諸侯」,但從他時常自比管仲、樂毅,喜歡念《梁父吟》,姐姐妹妹均嫁入士族,這些方面來看,他必定是乙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不是單純的「有個老大看重我,我要出山報答他。」,而是「我很想出山有一番作為,但是這些老大我都看不上,咦?這個叫劉備的貌似值得我追隨」。

其次,除劉備和諸葛的價值觀相同之外,劉備也確實對他好,而且死前發話,完全放權讓諸葛大展拳腳。

所以,無論後主領不領情,諸葛亮在季漢政權下,都能盡情展現自己的抱負,所以並沒有「不惠」,他在忠於先主的同時,也忠於了自己,諸葛和季漢,是完美的搭配。

還有,「後主不領情」是怎麼看出來的?

2樓:寂靜之光

那麼來看看當時其他的選擇:

曹魏方面,在位者為曹丕—曹睿,有位託孤重臣叫司馬懿。曹丕雖喜歡殺人至少還算是善待司馬懿,從曹睿開始就無法再信任臣下,且宗室弄權、政局混亂,今天政變明天造反沒事再夷個三族。好選擇乎?

東吳方面,在位者為孫權,嗯,就是在仲父張昭門口堆土放火、把繼承人問題搞得一團糟還逼死了國柱陸遜的那位。孫權去世後幾個廢柴子孫爭權奪利、政局混亂,今天政變明天造反沒事再夷個三族。好選擇乎?

或者諸葛亮「君可自取」廢了劉禪自立吧。但繼承漢室正統是季漢立國之本,他今天自立明天手下文武就會叛亂,不出兩個月就要亡國。好選擇乎?

這麼一看,乖乖放權不搞事、生前厚愛身後榮褒、一輩子護著丞相名譽還為此開了全封建史獨一無二之例的後主還是挺可愛的吧( )

3樓:「已登出」

如果貼不出原文,還是別隨便下結論了。不論是演義還是正史,諸葛亮生前還是身後,後主對諸葛亮的態度都是極好的,唯一一點似乎可以作為後主對諸葛亮「不好」的證據就是不允許立廟。但是沒有給這樣的殊遇,也不能說明什麼。

不要用「心裡怎麼想的」的陰謀論來看,那我還說諸葛亮想造反呢,沒有什麼意義。

如果諸葛亮成為了曹操的謀士,劉備和孫權還可以聯合破曹嗎?

胖公尺花 首先,諸葛亮估計會被冷落,甚至被殺。依照曹操的性格,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諸葛亮心思太多,曹操不會放心。反之諸葛亮要求主公對自己言聽計從,還愛賣關子,也就劉備能包容,如果產生分歧,直接撂挑子不幹,看看劉備在夷陵無軍師可用的窘迫。所以曹操,諸葛亮兩人分道揚鑣是必然的。但是,孫劉破曹,不可能的!...

諸葛亮是單純為了劉備的信任和自己的理想擔起治理蜀國和北伐的責任的嗎?

陸彬 這麼說吧,劉備死後在諸葛亮面前擺著兩條路,一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果能做到復於舊都,三興炎漢。那之後諸葛亮在史書上是可以跟周公比肩的能臣第一。特別在劉備說了君可自取的話之後,諸葛亮如果還能謹遵臣子之道,那超越周公成為中國史書上名臣第一人也是可以預期的。而哪怕最後蜀漢未能完成統一大業,諸葛亮只要...

如果給諸葛亮提供半個知乎網友,那麼他北伐是否必勝?

汪Simon 算了吧,還是別弄了吧,現代還能有誰專注的幹一樣別的事?而且知乎還需要現學上古漢語,所以給與不給,結局都是一樣的,而且是哪半個知乎的,題主也沒說,要是戾氣奇重的那一半,估計諸葛亮寧願用馬謖,也不願意用知乎 小葫蘆 意義不大。把諸葛亮扔到現在的知乎,絕對是頂級的噴子。而我們廣大逼乎的逼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