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歷史上真的像這個人說得那麼不堪嗎

時間 2021-05-07 02:28:58

1樓:西西

我也很喜歡諸葛亮,不過個人認為他是治國理政=發明創造>軍事能力的,八陣圖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

就五伐的整體和結果來看,確實算不上什麼勝仗,沒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也不妨礙我喜歡他,並且是影響我最大的歷史人物。

2樓:捨我其誰

我肯呢個也是歷史底子薄,沒讀過左靜春秋,但是左氏春秋和漢晉春秋是肯定有的,但是左傳真心是記載不到武侯和宣王了,漢晉春秋則是承認甲首三千。。。,這個你去問問那個左靜春秋是誰寫的,我們學習一下。。。

3樓:禾子徴

去問他王雙張郃是怎麼死的,問他既然司馬懿鹵城懟翻了諸葛亮為什麼司馬懿大勝之後迅速撤軍了而大敗的諸葛亮追出去了,問他對於司馬懿對陣諸葛亮龜縮不出有什麼看法,再問他對於司馬懿奇襲斬孟達百日破遼東怎麼看。

問問他蜀漢是怎麼從劉備夷陵之敗後四五年後就能拉起大軍北伐的,問他為什麼諸葛亮連年北伐窮兵黷武蜀漢在其死後還能撐幾十年。

4樓:薔薇與毒蛇

對,沒錯,諸葛亮就是三國演義吹起來的。

《三國演義》看書名就知道,成書於三國時期。

就是諸葛亮為了給自己貼金寫的,然後假託羅貫中的名義,其實羅貫中根本沒寫過。

李世民之類的人都是拿了諸葛亮的好處,吃人的嘴短,人之常情。

劉伯溫有個故事,老劉老劉,趕快加油。

你看看,群眾的眼睛就是雪亮的,還說沒拿諸葛亮的好處?

張合和王雙都是司馬懿設計弄死的,就是為了養寇自重。

諸葛亮就是死的早了,諸葛亮要是九十四歲再死,司馬懿還能養的更好,後來的八王之亂就是因為司馬家的實力不夠,歸根到底,就怪諸葛亮死早了。

所以說,諸葛亮就是坑爹貨!

只要沒長腦子的都知道。

5樓:陌生人

評價一位歷史人物不是單純的看一條資訊,乙個人的觀點就可以決定的。

如果你對孔明想更深入的了解,你可以多看看三國志,資治通鑑,一些古代的書籍,看看正史,也可以看一下野史。或許可以了解一下現在名人對諸葛亮的評價。

6樓:李成梁

丞相多厲害咱不說,要評價乙個人的水平,最直接的肯定就是看他的對手如何評價他了。而諸葛亮的對手中,要論軍事能力強的,也就是宣王司馬懿了。那麼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的呢?

一句話:天下奇才。而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在滅蜀之後,也命令手下」以武侯遺法教五營士「。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絕非一般,要不然司馬昭也不可能拋下自己老爹的東西不學而去學諸葛亮遺留下來的軍法吧。

當然了,也有人說這是司馬懿故意抬高諸葛亮以顯示自己的本事。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東晉南北朝的人怎麼評價諸葛亮吧。桓溫,陸法均等一眾大將都成諸葛亮為」古之名將「。

而前秦苻堅也認為自己手下的得力助手王猛是諸葛亮轉世,因此諡王猛為」武侯「。而王猛本人也以諸葛亮自比。之後北魏柔然犯邊,大將刁雍上書請」以諸葛八陣之法,為平地禦寇之方。

「並且取得了成功。可以說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諸葛亮就是名將的代言人。

如果說魏晉時期對諸葛亮的推崇還僅僅是將領之中的話,那麼到了隋唐時期就已經上公升到國家層面了。唐朝時首次出現了武廟祭祀,位同文廟。而諸葛亮則是被奉為武廟十哲之一。

說直白點就是唐朝官方版的古今十大名將之一。同樣名列唐朝版古今十大名將的還有:孫武、司馬穰苴、吳起、樂毅、白起、張良、韓信以及唐朝的李靖和李世績。

而之後各朝不斷更改武廟十哲的名單,但諸葛亮永遠是其中之一。

那麼就有人要問了,諸葛亮這麼厲害,為什麼會有人說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呢?這就得說到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了。這位大哥在寫諸葛亮傳的時候,評價了諸葛亮一句:

」治戎以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這句話也是後世抨擊諸葛亮的主要論證。但實際上諸葛亮這個理民之幹,由於將略,就相當於語文考了一百分,數學考了九十八,你可以說他語文比數學好,但是你不能說他數學不好。

而且對於陳壽這番評價,唐朝的不敗戰神李靖直接評價道:」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際焉「這話說的很不客氣,翻譯成現代話就是:」他陳壽懂個屁的軍事「

其實我們翻開史書,就會明顯的發現,歷史上凡是貶低諸葛亮軍事才能的幾乎都是文臣,而領兵打仗的將領大多都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這種被同行認可,卻被外行貶低的情況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十分罕見了。這可能真的就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吧。

7樓:「已登出」

琅邪楊文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軍事能力,實際如何?

大內義興:諸葛亮四伐對陣司馬懿「甲首三千」和「俘斬萬計」的那些事(司馬懿軍事系列二)

大內義興:諸葛亮五伐積極進攻,奪取渭水和武功水的控制權,司馬懿被迫閉門死守(司馬懿軍事系列三)

琅邪楊文理:諸葛亮「甲首三千」真實度有多少?

這裡再簡單說說我的觀點,亮黑只知道拿《晉書宣帝紀》說事呢,殊不知李世民直接在《晉書宣帝紀》末尾嘲諷了司馬懿的狼狽呢!書都不看全的嗎?李世民的話我貼下面了。

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為本。邦國之貴,元首為先。

治亂無常,興亡有運。是故五帝之上,居萬乘以為憂;三王已來,處其憂而為樂。競智力,爭利害,大小相吞,強弱相襲。

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霧交飛。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稜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

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

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上知乎,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它的功能,尤其是學會搜尋功能。新人不會這個功能還尚能理解;玩知乎很久了的人要是還不知道這個功能,那我就會很不耐煩了。在知乎,善用知乎的搜尋功能是種美德,因為大家辛苦看書辛苦寫文目的就是為了分享知識,就是為了闢謠。

@琅邪楊文理

@大內義興

@遼東管寧

@粵蠻寧泊

@重樓百尺臥玄德

@鯽魚先生

@大灰熊

@趙梁吟

@老胡@洋蔥騎士

@晨星@董休昭

@花謝花飛花滿天

@老子@公子扶蘇

@隨雲@idtye

@貝蒙斯坦

@FFF團長

@河塗摞書

8樓:北棠

諸葛亮?

就是近兩千多年前就能開發天然氣的那個男人嗎?

也沒多厲害吧,最多就是東方特斯拉而已。

ps:如果不相信這個開發天然氣的,自己去邛崍查查方志、看看火井(顧名思義,噴火的井)、鹽井;懶得出門就多看看科教頻道《地理·中國》。別每天就跟沙雕網友扯來扯去的,學不下什麼東西。

9樓:OverTheSkyrim

以前我常說,現在吹諸葛亮的都是看過二十四史加三國演義加評話加小人書加三國志1-14加無雙的。直觀的數字讓這些人看不明白文字的意思了,割草的快感讓這些人讀文字只剩下讀文字而不去思考了,腦子裡固化的形象不容歪曲了,我尋思這到底是個啥邪教能把人腦子折磨成這樣?Cthulhu fhatgn!

10樓:阿提彌斯

首先,截圖上發言的人可沒有說諸葛亮不堪,他其實是在質疑某個人對諸葛亮的胡亂吹捧。

然後咱們來看圖說話:

裡面提到的甲首3000是這段:

三國志諸葛亮傳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漢晉春秋曰:......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這段記載來自於漢晉春秋,用來給三國志註解。

這裡需要談一下歷史學科的特點,以此處為例,廣看這個記載是沒法確定真假的,不能直接採信,晉書也一樣。所謂正史不過就是官方指定的某些史料,這不能證明它們的真假。

從同時代的其他記載來看,這場戰爭是諸葛亮糧盡退兵,而張郃也死了,其他很多細節記載不一定就靠譜。而且實際上這種大體記載也不一定就沒問題,只是暫時這麼認定罷了,這就是研究歷史的人持有的態度。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歷史研究沒法重現當時的場景,一切只能看各種記載,沒法像科學研究那樣通過實驗反覆驗證,所以裡面的坑非常大。比如紂王,以前大家都認為他很殘暴,後來通過考證和考古,發現說他殘暴的記載很多都是後人編的。

這裡還要說明有個坑,雖然那些紂王殘暴的記載很多是後人編的,可這並不能說明紂王不殘暴,實際上商朝流行活人祭祀。也就是說,不只是紂王,整個商朝都很殘暴,甚至說整個時代都很殘暴,當時的人對此是司空見慣。大家真正反對紂王的理由是,他減少活人祭祀,收留逃亡奴隸,提拔平民代替貴族。

紂王這麼做並不是他有什麼善心,而是活人祭祀太多,成本越來越高,對商朝不利。而且土地開發面積越來越多,能養活更多的人口,這種情況下太多的活祭會導致勞動力不足,土地利用率下降,也對商朝不利。提拔平民不過是紂王想集權罷了。

另一件事是某個法老,好像是拉美西斯二世,以前大家都認為他主持了很多偉大的建築,後來發現這哥們根本就是把前人的建築成果打上自己的標記。

還有以前中國歷史一直是黃河中心說為主,大家都認為古代是以北方為主,可現在發現了2023年前的良渚古城,它處於南方,而且有很高的成就,徹底顛覆了咱們對古代歷史的認知。

說回正題,如果乙個人採信三國志及其註解,那麼是不是也應該看看《三國志明帝紀》?

比如:諸葛亮寇天水,詔大將軍司馬宣王拒之。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

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魏書曰:初,亮出,議者以為亮軍無輜重,糧必不繼,不擊自破,無為勞兵;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麥以奪賊食,帝皆不從。

前後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宣王與亮相持,賴得此麥以為軍糧。

還有:是月,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詔宣王:

"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魏氏春秋曰:

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宣王將出戰,辛毗杖節奉詔,勒宣王及軍吏已下,乃止。宣王見亮使,唯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

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過數公升。"宣王曰:

"亮體斃矣,其能久乎?"】

五月,太白晝見。孫權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將陸議、孫韶各將萬餘人入淮、沔。六月,征東將軍滿寵進軍拒之。

寵欲拔新城守,致賊壽春,帝不聽,曰:"昔漢光武遣兵縣據略陽,終以破隗囂,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縱權攻新城,必不能拔。

敕諸將堅守,吾將自往徵之,比至,恐權走也。"秋七月壬寅,帝親御龍舟東征,權攻新城,將軍張穎等拒守力戰,帝軍未至數百里,權遁走,議、韶等亦退。群臣以為大將軍方與諸葛亮相持未解,車駕可西幸長安。

帝曰:"權走,亮膽破,大將軍以製之,吾無憂矣。"遂進軍幸壽春,錄諸將功,封賞各有差。

八月己未,大曜兵,饗六軍,遣使者持節犒勞合肥、壽春諸軍。辛巳,行還許昌宮。

司馬宣王與亮相持,連圍積日,亮數挑戰,宣王堅壘不應。會亮卒,其軍退還。

一直有人拿司馬懿堅守的事,證明司馬懿怕了諸葛亮,可是以明帝紀來說,這不是司馬懿個人的意向,而是魏國朝野的決定,並且也不是怕了諸葛亮,而是認為諸葛亮糧食都湊不夠,堅守就好,無為勞軍。

實際上,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魏國還要同時抵禦吳國呢,並且兩路都頂住了。

當然,魏國這邊的說法也許只是比較好聽,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不過大體上,諸葛亮最後這兩次北伐,最後都是蜀國退兵,難道退兵的一方能算勝利麼?

現在很多人吹捧諸葛亮就是這樣,完全不顧大體能認定的資料,而是玩命胡吹某些細節,結果好像諸葛亮帶領蜀國贏得了多麼偉大的勝利似的,實際上呢?怎麼看也不是那麼回事啊。

而且交手的地方還是魏國相對薄弱的關中地區。魏國在這裡後勤成本很高,這才是魏國選擇防守的原因,這跟怕不怕諸葛亮有何關係?一幫軍事小白胡亂吹捧,也是夠了。

當然,也不一定就是如此,可那些一口咬定司馬懿怕諸葛亮的,肯定是沒好好看過三國志。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歷史上什麼地位?

這得看比哪個方面。論戰績,武廟非十哲裡都很多將領戰績都完勝諸葛亮。春秋戰國太遠的不說,漢朝的衛霍,同時代的周瑜陸遜,哪個戰績不是彪炳史冊的?這還不算帝王身份沒進武廟的曹操還有劉備。蜀國怎麼打下來的地盤自己不清楚嗎?劉備的軍功認一下吧。諸葛亮北伐的戰績跟他們比,別扯什麼對手,人衛霍對手不強,周瑜對手不...

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不會出計謀嗎?

林孤鶴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 蜀,此用武...

歷史上曹操評價過諸葛亮嗎?

丸子 這個在正史上確實沒有過,二人之間的互動幾乎沒有過,但民眾懷著浪漫心態,倒是創造了很多之類的,我就不舉例說明了,畢竟題主問的是歷史,不好答非所問。 流雲追風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後開始嶄露頭角,老闆帳下人才濟濟,沒必要特別高看諸葛亮。劉備入川後,諸葛亮作為運營人才開始聲名遠播。但是老闆有錢,沒必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