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楚漢之爭」實際上是「第二次秦國東滅六國」

時間 2021-05-06 10:29:14

1樓:馬健雄

???司馬遷喝高了都寫不出這等暴論

且不說劉邦出關中走的路子和嬴政完全不同,經濟民意文化技術,基礎完全不同,上層建築更是完全不一致,就因為都是關中出兵就是「第二次秦國東滅六國」??

那北周算不算「第三次秦國東滅六國」,大唐算不算「第四次秦國東滅六國」

2樓:李依

這又是哪路歷史學家的仙論啊?

除了都是從西向東的路徑以外,其他基本無一相似。

以前胡吹漢承秦制,失敗了,又說漢朝制度不如秦朝,又失敗了。

現在乾脆說楚漢之爭是秦國東滅六國。

按照近代以來建立的矛盾哲學,這兩大戰略完全不同好伐?

劉邦的統一路徑相比秦始皇的統一路徑,堪稱是教科書式的戰略勝利,秦國核心其實是國力碾壓,劉邦前期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實力擊倒項羽。完全不具備可比性。

某些答主瘋狂貼金模擬我也是服了。

3樓:Veogoya

哪個歷史發明家說的?楚漢戰爭時期你看史書一共就五年,秦滅六國就算以秦始皇開始算也經歷了十年。項羽分封實際上是開歷史倒車,這個行為滿足的是舊貴族的利益脫離群眾,導致的後果便是劉邦在戰爭中經常是一戰就滅一國,最後滅西楚好像他項羽也沒怎麼掙扎。

楚漢戰爭是對復辟的前六國貴族的清算,而不是秦滅六國那種擴張自身統治集團利益的戰爭。

4樓:

1、「秦滅六國」和「楚漢之爭」,六國和西楚失敗的根本原因都是政治制度(郡縣制vs.分封制)不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皆為內因,即「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秦滅六國」和「楚漢之爭」從軍事地理上講都是以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為基本盤,享蜀道和崤函之固,東滅六國。

3、「秦滅六國」和「楚漢之爭」都是商鞅之法(社會底層以軍功封爵、約法三章)對周公之法(項家本為楚貴族)的勝利,但兩者又不完全一樣,所以這一共同點雖有,但最弱。

從兩者不同的地方看,「秦滅六國」和「楚漢之爭」各有各的不同;從兩者相同的地方看,也有相同的地方。題主的結論「實際上是第二次秦國東滅六國」,邏輯前提上不嚴謹、不周延。

5樓:欲晴時雨

比起秦滅六國,地理上更像是西周徵東夷。劉邦打出關中後,在形勢最緊迫的時候也要固守成皋滎陽一線,正好是把洛陽周邊和朝歌—殷一代這兩個商周帝國的核心區域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下,在加上作為根基的關中,就是西周巔峰期基本盤的再現。而將根據地定於徐州一代的項羽,在無法打破成皋滎陽防線的前提下就只能扮演乙個加強版徐偃王的角色,最後也是落敗於地理上更佔優勢的漢之手。

6樓:戰國霸王

楚漢之爭在地緣上看,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的過程,與秦始皇滅六國的路徑很相似。

兩者都是坐擁秦國這個基本盤,自西向東,打敗其他國家,最終建立大一統王朝。

漢高祖劉邦和秦始皇嬴政在建立王朝後,也分別對向了南方的百越和北方的匈奴。

秦始皇滅六國,一般認為是從西元前230年攻打南韓到西元前221年滅齊國結束,這十年的時間。

但是東方六國早在之前一系列的戰爭失敗後,導致國力衰弱,可以抵抗秦國進攻的趙國,在經歷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戰役後,也已經無力抵擋秦國的進攻。

在秦始皇滅六國的十年時間裡,能夠抵抗秦國進攻的國家,只剩下楚國。

秦國滅南韓、魏國、趙國後,在進攻楚國時,也是發動舉國之力,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才攻下楚國。

可以說在秦始皇滅六國中,主要的主角國家就是秦國和楚國,他們兩國之間戰爭的勝負決定了天下的走向。

秦朝滅亡後,就是楚漢之爭時期,主要的主角國家就是劉邦的漢國和項羽的西楚國。

劉邦在滅三秦後,佔據秦國的地盤,開始了統一戰爭,的確可以說是第二次秦滅六國。

劉邦彭城之戰兵敗後,幾乎全軍覆沒,但是他能夠在短短數年間,完成滅六國的霸業,正是依靠蕭何輸送的關中子弟兵,他們基本是原來的秦國人,劉邦建立漢朝後,蕭何也被劉邦認為功第一。

正如秦始皇在滅南韓、魏國、趙國後,用舉國之力才能滅掉楚國。劉邦也是如此,在滅掉南韓、魏國、趙國等國的諸侯後,才能用全部兵力滅掉項羽的西楚。

7樓:鹽出必鹹

因為約法三章啊,劉邦進入了關中,和關中父老達成了協議。

這關中父老可不是隨隨便便幾個老頭,那全是代表各個氏族勢力的一方豪強。得到了他們的支援,基本上就是實際繼承了秦王的身份。

8樓:江口洋介

楚漢之爭是戰國後期所謂的橫則秦王,縱則楚帝的大背景下秦覆滅六國延續?不得不佩服題主的腦迴路,一實際上這最多算是一場另一種意義上成功的田氏代齊以及其延續。

秦滅六國時期的遠交近攻形成的連橫,。那就是秦與東方六國爭奪的是利益,而楚漢爭奪的是正統並且憑藉這幾乎被拋棄的二三百年的道義傳統來支配當時的天下。

即使在秦軍在臨淄城下時,秦國與諸侯國仍然是平級的王國。而在楚漢交鋒時不管是死是活,兩王及諸王上面都吊著楚國義帝。這就說明漢軍具有大義,西楚及其傀儡國是叛軍。

而後期項羽也改楚為吳,以吳中子弟引申為西楚精銳,換用話說,名義上擁有梁楚九郡,盡天下膏腴之地的西楚的核心仍然是偏居東南的吳越和勉強算上的魯,大概與漢初的吳楚兩國差不多。

沒有民族情感,沒有地方情節。有的只是名與利,勝與負,成與敗。這跟秦滅六國能一樣嗎,以魏國來說王豹死了,彭越乙個公升賊也當了梁王。

齊國敗了,韓信輕鬆的就成為三齊之主。你說,這能跟六國滅亡時一樣?

9樓:柳玉

楚國舊勢力把懷王找出來後,基本上秦滅掉的各國殘留的舊族抱團聚曖,但項羽突然強勢發難舊勢力又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所以項羽挑挑揀揀勉強扶起了諸國舊勳。

其實從政治的角度上來看,楚國扶人上馬也是無奈之舉。

要想滅秦,就需要廣泛的支援,而東周諸國雖然被滅,但秦法制下小國早已同化,只有那些舊大國故地的壕族還勉強存活。那要後續力量的加入就需要爭取這些豪族,而最好的手段就是把舊國復國。

依靠楚國一國的力量無法對抗強大的秦帝國,這是楚國復國集團整體的想法。

而且當時各地紛紛起義(自陳勝吳廣挖的坑)也興起一大批的新興勢力,但這些力量並不聽楚國的指揮,想要壓服它們把東周舊國復國起來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如果採取絞殺的政策,那剛剛拉起台子的楚國是玩不轉的。而扶起的復國新主都是親楚的,而且各管各自地面上的事,那麼項氏集團的力量就能把精力拿出來死命的懟秦國。

而在秦滅國後,扶起的小弟也都坐穩了大位,現實情況下項楚集團也只能徐徐圖之。當然這種徐徐圖之可能會在後面變味,而且小弟位地位也越來越穩,彼此攻伐交聯使得楚國可能無法實現秦的大一統。

其實滅秦後也不只有劉邦一家搞事,其它的人也在搞,只不過劉邦的封地實在是離當時天下的中心有點遠,所以沒有直接參與到大家一起搞事當中去,而是自己窩在家裡養精蓄銳而已。

所以項楚復舊國實際上也是無奈的舉措,而滅秦後項楚雖然最為強盛,但力量大損,而小弟都成長起來了,因此造成了新的戰國狀態。

而劉邦則是躲開了滅秦後大哥和小弟互搞的時期養好了精蓄好了銳一下把大家搞翻而已。

要是劉邦得了咸陽封地,估計也是在和大家一起搞事中消失於歷史長河。

10樓:LZHWY

因為秦粉輸不起,所以扯遮羞布,瞎扯淡。劉邦身為非秦人,從東方帶入舊軍,能夠大量動員舊秦民,那是他的本事。

秦粉輸不起,按照他們這種邏輯:

元滅南宋實際上是北宋(蒙古動員大量中原和河北漢人)滅南宋,哦耶,我滅我自己。

清滅南明實際上是大明(明朝大量投降軍+動員大量中原與河北漢人)滅南明,哦耶,再次我滅我自己。

日本幾次打敗國民黨大軍實際上是軍閥們(日本大量動員偽軍,地域內曾有東北張作霖、河北袁世凱、山東張宗昌等軍閥政權)打敗蔣介石,嘖嘖。

等等諸如此類。

11樓:頁語

劉邦滅掉三秦後靠入秦時一系列安撫政策

再加上項羽在秦地的暴行導致秦中國人渴望復仇

12樓:常言笑

看看韓信一人滅六國的過程,碉堡了。

圖中,被韓信滅掉的第六個國家就是項羽的西楚。

韓信此前還暗度陳倉,滅了三秦。

劉邦的大軍主要牽制項羽主力。然後韓信不停的滅國,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謝憐最後悔的事為什麼是第二次飛公升

弼然 如果看到後面真正第二次飛公升那裡自然就會恍然大悟了。一開始說的是太子第二次飛公升後在天庭大殺四方,一柱香時間又被貶,我剛開始看太子說後悔第二次飛公升,也以為是不是因為後悔當時的盲目報復或者無知?然而具體敘寫到那裡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些傳說都是假的,太子的第二次飛公升根本不是自己原本猜測的那個...

為什麼日本要第二次申辦奧運會?

有酒有故事 不糾結第幾次的問題了 不是 申辦 是 承辦 直接說一下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符合日本的國家整體發展戰略 促進旅遊業發展。因為奧運會是乙個最好的宣傳視窗,會吸引大量的遊客 另一方面,也是促進了很多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為今後進一步發展旅遊業做好硬體方面的準備。至於日本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旅...

為什麼剖腹產第二次會特別疼?

生如夏花 二胎也是剖腹產的十天月子中來回答一下。二胎手術不會覺得疼,關鍵是麻藥勁下了過後的宮縮疼,一胎時候宮縮疼跟輕微,甚至都沒明白怎麼回事就不疼了,二胎明顯感覺子宮在肚子裡收縮有時候還有種彈跳的疼,四天每天一大瓶宮縮素,那感覺只有咬緊牙關默默承受,晚上也是看著天花板感受著宮縮疼和整個身體僵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