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有那麼多名將和謀士為什麼幹不過秦國?

時間 2021-05-06 06:08:26

1樓:林鵬程

我覺得你搞錯了乙個基本事實那就是六國不是乙個叫六的國家,是六個國家。

請你想象你有兩個鄰居乙個姓趙拿AK47另乙個姓秦手上有M60加乙個RPG,確實姓秦了厲害很多,但你敢對姓趙的就掉以輕心嗎。人家一樣可以突突死你,更何況六國的情況更加複雜,是啊秦國是很危險,你楚國不危險,你趙國,你齊國難道不危險嗎。他本身就是乙個錯綜複雜的關係。

我覺得其中代表國家就是燕國,他打趙國跟齊國相當於把自己對秦國的兩面牆拆了,但是問題是這兩面牆是危牆倒下來會壓死他的。這本身就是跟問題,牆後確實有乙隻老虎拆了牆他會過來,但是問題是這面牆也不牢靠塌下來也會壓死人。所以很正常各國會在合縱連橫之間搖擺,因為平衡的世界才會長時間存在。

但是平衡很快被打破了而且速度之快超過很多人想象。

2樓:fishyer

建議看看《大秦帝國》這本書,秦國其實也是有起有落的,只是無奈秦國代代有明君名臣!最重要的是,商鞅奠定了秦國的法制基礎,可以說,若無商鞅,便無秦朝!六國雖有變法,然真正如商鞅變法那般徹底的,幾乎沒有。

同時,六國鮮有兩代皆明的,初期的魏,中期的齊,後期的趙,其實都有機會一統江湖的,可惜後繼者太水了。而且,秦國的運氣太好了。第一,吳起不離魏,過不了秦國就不只是丟河西那麼簡單了。

第二,樂毅若是化齊成功,燕國就會成為乙個超級大國,又會有乙個對手,可惜燕昭王死早了。第三,長平之前,若趙括能多歷練歷練,打幾場真仗,把理論和實際聯絡起來,假以時日,未必不可與白起抗衡。第四,函谷關的位置太好了!

其餘國家,誰能守住六國合縱?

3樓:Lafite

先提條件之一,就是君王!秦國代代有明君(相對六國)朝朝有賢臣名將。從最早的商鞅車英組合到張儀和司馬錯組合,白起魏冉組合。

王翦李斯組合。這代代的名將賢臣配合著不昏庸的君主,這是強六國的第一點。

二者,六國征伐從未中斷,秦國就跟逛超市一樣出趟函谷關就拿幾城,始皇前歷代國君都未曾開滅國之戰。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不斷地消耗著六國的有生力量。

三者,題主可以看看這些六國的賢臣名將,第一生卒年不同好不好!第二都在互相撕逼,好好的廉頗也被趙王調走(明君的重要性)在白起(戰)魏冉(政)的混合雙打下唯一可以抵擋隴西黑鷹的趙國也就完蛋了。

4樓:美杜莎

不行,商鞅變法是革命,其他國家是改革!

革命後秦國不會出現像戰國四公子這樣的禍害。軍功制度,利出一孔!打破了貴族世襲,白起,王翦等皆出自基層,靠的是白手起家的雷軍,不是王思聰那樣的公子。

5樓: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過秦論寫的有點誇張了,作者為了自己的邏輯明顯誇大了六國的力量和陣容。

比如樂毅,他一生的功績完全在於復興燕國和攻擊齊國,並沒有參與到攻秦戰鬥裡面;孫臏在秦國崛起之前已經隱居;吳起更是早了很多,他巔峰的時候秦國還是乙個被魏國死死壓住的弱國。

過秦論描述的更像是第一次合縱。第一次參與合縱攻秦的將領包括楚國子蘭、齊國田間、趙國肥義、燕國子之、南韓韓朋、魏國晉鄙,謀士就是四公子和蘇秦。在戰鬥的開始階段,楚國大將子蘭自以為是,自封為六國大將軍使得五國憤懣;之後張儀奇襲敖倉,使得六國聯軍後勤供給出現困難,軍心不穩;最重要的是,秦國經過商君二十多年的變法,已經成為了乙個強大而高效的戰爭機器,在得到訊息以後就全國動員了,以「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的決心發起戰鬥,此時六國又相當輕敵,以無備打有備,最終失敗並不意外。

6樓:楓光

如果事先知道了結果,事情都會變得很簡單。

題主說的裡邊,有幾個人是很有軍事才華的。比方說吳起,孫臏,但那時候戰國初期,秦國的威脅不大,戰國七雄裡邊實力最強的是魏。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他們也不會拿秦國當成乙個巨大的威脅。

樂毅,也是有赫赫戰功的人,帶領燕國大幹了齊國一把,但他和燕惠王不合,逃去趙國,乙個外人自然不會得到重用。

再說說四大公子,不知題主有沒有發現,這四個人名氣很響,但你知道當時四大公子的國君是誰嗎?如果你是王,國內有個人名氣威望比你還高,你擔心不擔心?儘管後世的我們知道這四人沒有反,但王如果不限制,你知道他反不反?

自己不反,被手下逼著反又怎麼辦?什麼三家分晉,田氏取齊,可都是血淋淋的事實。

最後說說趙國,後期抗秦的主力了,趙奢和廉頗確實給秦國造成了很多麻煩,但從沒給秦國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7樓:

各國聯軍是都很強,是能戰勝秦國,但是任何乙個單獨拿出來都肯定打不過秦國。這種情況下,誰先上?誰先上誰吃虧,就算最後秦國被滅,自己也落不著好,反而有被其它國家吞併的危險。

其實這就是乙個典型的囚徒困境。假設「軍隊損耗」帶來的收益是-2,「受實力更加強大的國家所威脅,有被吞併的危險」帶來的收益是-5。

如果其它國家上了,我也上,那麼我軍隊損耗,但是除掉了秦國這個威脅,收益是-2+0=-2;

如果其它國家上了,我沒上,那麼我軍隊沒損耗,同時除掉了秦國這個威脅,收益是0+0=0;

如果其它國家沒上,我上了,那麼我軍隊嚴重損耗,雖然秦國被滅,但是其它每個大國都會比我強盛很多,給我帶來很嚴重的威脅,收益是-2-5=-7;

假如其它國家沒上,我也沒上,那麼我軍隊沒損耗,但是仍然受秦國威脅,收益是0-5=-5。

所以說,不管其它國家上不上,對於我來說,不上都比上要好。這個時候理智的選擇就是:不上。

8樓:油炸小飯糰

據說(只是猜測)長平之戰的時候,趙國有廉頗、李牧、樂毅和田單。這豈不是無敵?

可是趙國還是輸了啊。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明末那麼多名將,為什麼還是沒能夠拯救大明王朝?

你不認識我就好 熊廷弼怎麼死的毛文龍怎麼死的孫傳庭怎麼死的曹變蛟 趙率教 滿貴 曹文詔 盧象公升怎麼死的知道這些人怎麼死的就明白了明忘的原因了,一句話江山是崇禎送給滿清的,是他自己殺光了手裡的將領,誰都怨不得。 紀林 因為明末之局第一位的問題從來都不是軍事,而是日益困難的財政,腐爛的官僚體系和弊病叢...

為什麼那麼多名存實亡的婚姻還在維持?

已登出 第一,因為面子,離異的人,不論男女都會被社會貼上失敗者的標籤,你看知乎善待剩男剩女了嗎?那麼那些離婚的人一樣會被歧視。哪怕家裡冷如雪,外面還是要硬撐說自己婚姻很幸福。因為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失敗者。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過去做了乙個錯誤的選擇。第二,害怕孩子被歧視。這個社會更操蛋的地方在於孩子是...

曹操那麼多謀士為什麼只有荀彧賈詡郭嘉較為出名,程昱陳群劉燁荀攸毛介呂虔呢?

Amansio 看了正史就會發現,這些謀士都是很重要的 曹操的謀士是乙個智囊團,每乙個人都很有價值,就像後面說的程昱,就是他想的點子打敗的馬超。很多謀士只是三國演義裡不提太多 北溟漁 大多數人是不讀史書的,了解三國歷史人物很大程度依靠三國演義及相關影視作品。而這兩者突出表現文臣的都是奇謀妙計,至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