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歷史的學者為什麼不去做編劇?

時間 2021-05-31 01:41:18

1樓:

一邊是追求從線索中探索推理出史實

一邊是設法用素材構造出扣人心弦的情節

如果你不理解歷史研究學者的工作方式,你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聽從你的狂妄「挺身而出」呢?

2樓:李馛瑀

有啊,孟憲實啊!

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貞觀之治》編劇。

不過編的一言難盡,劇情無聊,居然有紅拂女,稱心是女的,痛打杜如晦的是張婕妤的爸爸不是尹阿鼠,服裝和台詞emmmm,比華麗精緻的《貞觀長歌》難看太多,我看了一遍就解除安裝了。

3樓:乙個靠才華餓死的男子

因為精力有限,舉個簡單例子,從來不寫歷史題材的編劇一般想養活自己都難,你再讓他去研究歷史,倆吃不上飯的湊一塊,你這不是故意餓死人家嘛。反過來同理。

術業有專攻,比如導演和編劇,離得那麼近,都知道兩方皆精最好,但能集兩者之大成的,太少了。

4樓:狄一琛

因為學者和編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做的是兩份完全不同的工作。隔行如隔山

編劇是需要相當程度的專業素養的,遠遠不止你想的那麼簡單

5樓:

研究歷史的學者還真不一定能勝任編劇這個崗位。一般編劇寫的劇本虛構和改編較多,嚴謹的歷史學者思維方面可能真趕不上普通編劇的腳步。至於題主所說的希望一些劇能歷史嚴謹一點,只想說戲就是戲,如果做到太嚴謹那麼這個戲也就失去了娛樂的價值,淪為了「科普」。

6樓:不知名XX

易中天最近不就嘗試做了編劇,

【易中天】 【春妮的週末時光 2017: 易中天讚于於和偉版曹操】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學者也不是說就不能寫大話和戲說,關鍵看市場。

7樓:

歷史在歷史劇中的作用是保證電視劇集的「味道正」也就是為了讓人認為:哦,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故事。至於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發生過,跟歷史符不符合,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對於影視劇來說,歷史是素材而不是影視劇本身。編劇的作用就是把這些素材加工成吸引人的故事。打個比方就是編劇就像廚子。

觀眾過來吃飯編劇就給觀眾呈上一盤精心烹製的牛排。而題主的想法就好像是直接給食客牽來一頭牛,然後對觀眾說:請品嚐。

8樓:M3小蘑菇

一般劇組用作歷史顧問薪酬的經費太少了,場景道具的費用也要省著花,能租借就不自製,而且歷史靠譜能夠帶來的收視率加成並不多,比如《貞觀之治》、《赤壁》的歷史還原比較靠譜,但有多少人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喜歡看的?

即使像《精忠岳飛》那樣,編劇看了網文就以為梁紅玉是戰死的,問題也不大

9樓:周不比

研究歷史的學者沒良心的昧著良心給影視作品做歷史顧問(不知道有沒有這個職業,但是就那個道理),堅守初心的創作歷史紀錄片啊,雖然知道沒什麼人看

10樓:陳家旺

研究歷史的學者講究的是遵循歷史真相,而歷史真相往往沒有太多的藝術性(或者說是可讀性),很多都帶有血腥的成分,所以歷史學者們不一定都願意把歷史修飾成具有藝術性的劇本。

11樓:雲山

也有啊,我依約記得凡爾賽的編劇是歷史學者出生?反正肯定是有的。關鍵看你要什麼樣子的劇了,如果你想要凡爾賽,維多利亞與阿卜杜這樣的劇歷史學者是很適合去編的(當然你也得學一下),如果是還珠格格甄嬛傳這種還是算了吧

12樓:螺旋真理

因為學者的職責是製造學術產品而不是娛樂類文化產品。

思考題:

在娛樂類和普及類文化產品的製造流程中,要不要請學者介入,應該放在哪個環節,具體意見聽取多少?

以個人參與《如果國寶會說話》和《贏在博物館》的經驗來看,學者的作用是保證正確性,專業編劇的作用是保證藝術性,二者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而不是相互對立的,關鍵要在其上構建出基於產品目的的共識,譬如:普及類內容需要保證錯誤和虛構盡可能少。

娛樂類內容的定位要比普及類更複雜一些,目前還沒有一定之規。但是吹噓「復原歷史」而實際胡編亂造,這也是有問題的。

13樓:「已登出」

記得某君提過:「《國家寶藏》這類的節目不像做考古做歷史的人編劇的,像是搞文學的人編劇的」

問題很簡單啊,術業有專攻啊,有專門做編劇的人,受過專業的訓練,知道怎麼寫更好,所以在同樣的成本下,職業編劇做出的劇本勢必要比職業歷史研究者做出的劇本更好啊,作為製片作為投資方肯定更傾向選擇職業編劇的作品啊

14樓:

因為你高估了人民群眾的欣賞水平和人文素養裡著眼點,後面是主要原因。

欣賞水平和人文素養對於看歷史劇有沒有影響有,但是大部分人對於歷史的了解水平,我算他是乙個普通經歷過大學教育非歷史專業(歷史專業這裡面還要細分研究哪一段歷史的,研究這段歷史哪乙個時期的的哪個方面是政治架構?是人民生活?是語言交流等等,不是本段朝代的其他朝代的資深學者可能也就僅限於了解)。

對於這部分人,他們也只知道歷史的大方向,你只要不搞出人物錯亂,時間不對他們也不會說什麼。但是接下來該看什麼?不看八卦野史愛情還有什麼可看的?

看服裝?八成再看呀,唐朝好開放,那半圓形的……話說到這個份上,也該知道了……

15樓:鳳凰涅磐

首先放結論:編劇,尤其是商業影視劇編劇追求是抓眼球,而不是做研究。

首先,真正歷史學者一來精力在學術方面,沒有時間去編排《甄嬛傳》,《如懿傳》這些「戲說」。二來,歷史要靠史料說話,不存在事情「戲說」了,專家在圈裡要被噴的。

但是,歷史劇不妨礙合理的藝術加工。

樓上提到的電視劇集《貞觀之治》,編劇之一就是隋唐史專家孟憲實,而且並沒有黑李建成。基本史料都是對的,只不過由於敏感問題,把突厥換成草原十八部(注意電視劇集裡面口型,還是突厥)。李世民徵遼東換成了爭薛延陀。

最後,拍歷史劇目的在於「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清醒劑」。比如《大明王朝1566》,其作為歷史劇還是想當優秀的,拋開演員演技。劇情上用「改稻為桑」這個不存在事件把大明王朝內部政治鬥爭,官場黑暗和大明中晚期脈絡串起來了,達到了歷史正劇乙個高度即獨特視角提供國家治亂興衰的借鑑。

16樓:園園園

因為他們處於對歷史的尊重不屑於加入戲劇成分,但是沒有戲劇成分就不能稱其為戲劇。

說到底,戲劇是感性的產物,歷史要理性。兩者如果都能就此退步折中就可能好一點吧。

為什麼好的編劇不去做導演

貓布盜 編劇和導演要具備素質相差比較大。編劇可以在劇本告訴你,這個場景是怎樣的,呈現出來的是一種什麼氛圍,但他可以不知道怎樣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最終呈現給觀眾,他用文字描繪一種感覺,偏創作。而導演,是實實在在把這種文本性的感覺用各種技術 演技,攝影,燈光,聲效等 實現出來的人,導演是偏執行的。當然,導演...

為什麼光想不去做呢?

borisxian 去做,大於50 的可能 失敗 小於50 的可能 成功 不做,沒有失敗,沒有成功 失敗的痛苦被放大,成功的喜悅被縮小, 二狗子 想的成本很低,做的代價太高,就好比我想開發乙個軟體,發資訊給未來的自己,並且就算換卡換手機,也能到規定時間那天,接收到自己發給自己的資訊,我想想而已,不耗...

明明知道該去做的事,卻不去做,是為什麼?

有些人把這個稱為 拖延症 然後還有學者研究 拖延症 寫了書。關鍵是我看了書,初期覺得思想不錯,可惜現在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可能要重複一下。到底寫了些什麼,我怎麼忘得這麼快呢? CBizkit 1.事情太多,難以下手 你沒想好什麼時候when 在什麼地方where 以何種方式how開展你眾多任務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