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後為什麼南韓最弱?

時間 2021-05-31 00:07:46

1樓:熱愛生活的貓

周朝分為東周和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而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就是三家分晉。春秋末期,趙、韓、魏三家分晉,瓜分了晉國,並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此事標誌著晉國的逝去和周天子權威的喪失。

而在這趙、韓、魏三家中,趙國一開始分到的領土是最大的,魏國次之,南韓最小,當時的實力對比為趙國》魏國》南韓。

隨後,魏國經歷變法,成為了戰國初期的霸主,逐漸在趙、韓、魏三家中佔據優勢,此時三家之中的實力對比應該是魏國》趙國》南韓。

但是無論怎麼變,南韓都是最弱小的。以至於有人覺得在戰國七雄之中,南韓名不副實。

那麼,既然南韓如此弱小,魏國和趙國為何不乾脆直接吞併南韓呢?

三家分晉事件,對於趙、韓、魏三家來說,自然是十分舒服的,但是對於傳統的老牌諸侯國來說,恐怕就沒那麼舒服了。

秦國周平王東遷以前,一直是個附庸國,直到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才被冊立為諸侯。

至於楚國,倒是西周之時就被封爵了,可是楚國的爵位非常低。大家都知道,西周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楚國就是最低等的子爵。

為此,楚國的君王特地向周天子提出提高自己的爵位,只是周天子沒有同意。一氣之下,楚國的君王就自己稱王了。

因此,對於這些老牌諸侯國來說,爵位不僅僅只是乙個稱呼,更是自己過往的證明,可如今趙、韓、魏三家不僅公然篡位,還啥事沒乾就拿到了爵位,這大家就看不過去了。

雖說當時處於禮樂崩壞的時期,但這是面子上的事情。

因此,秦、楚、燕等國對趙、韓、魏三家是十分仇視的。

魏文侯也深知這一點,因此在他在位期間,他竭力地維持三晉聯盟的穩固,調和南韓和趙國之間的矛盾。甚至於趙國和南韓分別向魏國借兵,魏文侯都沒答應。

也正是因為魏文侯在戰國初期所作出的貢獻,才使得趙、韓、魏三家能夠快速地在戰國初期站穩腳跟。

戰國初期,不說趙國,單說魏國,作為戰國初期霸主,想必是有能力滅南韓的。可問題是,他敢嗎?

戰國中後期發生過一件事情,那就是五國伐齊,此事的起因就是齊國滅了宋國。

宋國史稱「千乘之國」,是個中等大小的諸侯國,南韓雖說在體量上和其他幾國無法相比,但也不會比宋國差。

可就是這麼個中等諸侯國,齊國滅了他,卻犯了眾怒,以至於被人聯合攻打。究其根本,就是因為齊國打破了各國之間維繫多年的平衡。

在那個年代,大國吞併小國屢有發生是不假,可宋國可不是小國。再者,齊國滅宋以後,就能直逼魏、趙等國,這給了他們莫大的壓力。

這才有了五國伐齊。

南韓這裡也是如此,南韓連線趙、魏、秦、楚等國,從地理位置上,幾乎就是西邊的「宋國」,一旦強大的魏國滅了南韓,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還未可知。

因此,魏國他不敢。

2樓:路晚舟

其實從智遙向三家索地之時,三家的反應就揭示三國的命運。

智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曰:「智伯好利而愎,不與,將伐我;不如與之。

彼狃於得地,必請於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為人謀國而不敢承擔責任,只懂機變。有這樣的國君和謀主,國家又怎能強大。

其次是魏國,智伯向魏國索地,魏桓子不願割地.任章問,為什麼不割,魏桓說「無緣無故就要割地,不願給,想來還是有一定的骨氣的,任章勸說道:「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

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長矣。緊接著,任章又替魏桓謀劃,說『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然後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乎!」桓子曰:

「善。」魏國比南韓還是要強一點,雖然仍是低頭,但還是比南韓多一點點骨氣的

最後是趙國,智伯向趙國索地,趙襄子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三國之中,唯有趙國反應最為剛強。

三國之中,趙國最有血性,魏國次之但善於算計,南韓血性最弱。三國日後的國勢發展,亦清楚的印證這一點。

由小可以見大,見微可以知著,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寫得不好,還請見諒

3樓:寒鯤

有意思的問題,我來試著總結原因一下哈。

地理與地緣:

地理與地緣是乙個政權得生存空間(地理要素決定經濟人口、地形走勢決定軍事攻守、地緣格局決定外交策略),其重要作用不僅在分晉三家乃至戰國時期七國的發展有所體現,在後來的幽燕十六州與北宋的關係上作用則更加明顯。 @林coco 所言極是。

我再稍微分析一下三家的戰力分布:

趙國:糧有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馬有北地(晉北、河套)牧場;險有太行、晉北長城。

魏國:糧有晉西南、河西地(關中渭北平原東部)、河間地(商朝核心地域);險有黃河在西、中有太行山脈、東邊雖薄弱一些,但畢竟是國君所在和開拓所向,兵力和城池還是可靠的。南邊還有南韓做楚國的緩衝、東邊還有魯國做對齊國的緩衝、北邊有強趙壓制燕國。

南韓:糧只有河南中部平原。而且還是乙個主要國土西高東低、無險可守的國家。

政治體制: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的體制已然逐步甩開周制的限制,禮樂、宗法、世卿世祿、阡陌田製(井田制太理想化、簡單化,還是叫由公田私田組成的阡陌田製比較合適一點)紛紛遭到各國改制的挑戰:管仲經營齊國工商、晉國六卿秉政、晉鄭兩國帶頭的刑法銘於鼎的刑律公開化運動代表了春秋時期的內政改革;尊王攘夷的會盟制度更是對西周國際格局的改良;三家分晉、三叔掌魯、田陳代齊、吳越爭霸等事件直接終春秋而開戰國;戰國以來,魏有吳起變法和李悝變法、齊有孫臏練兵以及稷下學宮的智囊團、趙有胡服騎射、楚有吳起練兵、秦有商鞅張儀范睢李斯等人的相繼變法謀國、國際格局也在蘇秦的倡導下形成合縱聯盟與相對的秦之連橫。在這個過程中,南韓只有一次申不害相韓的振作,而申不害又是倡導「術」的改革家,強調君主統御群臣的權謀,這對於南韓的君權穩定倒是有些作用,但富國強兵就力所莫及了。

南韓始終沒有一次程度哪怕和魏國變法相等的初等變法改制,怎麼抵抗的住趙、魏、秦、楚等佔盡地利或體制先進的強鄰?申公+韓昭侯+強弩利劍,只能使南韓強到無人侵擾的程度,但無法使南韓強到建立霸業的程度,可見,其不進行政體的深入變革,只能逞強一時,而無法爭霸百年。

經濟實力:

南韓作為四戰之地,也是乙個交通樞紐,當年晉楚秦的爭霸都發生在韓地的前身鄭、曹、蔡等河南中部地區。所以,隨著戰國時代商業的發達,南韓的商業還是蠻有實力的,比如,呂不韋就是個南韓商人。但是,問題在於,南韓不像齊、秦有著對於商業的或鼓勵或壓制政策,而是仍然沿襲晉國舊制,對於發達的商業很不能為我所用。

這是政體硬傷所致,商業雖強,無奈不能受用。

工藝水平:

鄭國故地、南韓新土,作為中原之地,開發較早,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水利有鄭國、工藝有強弩利劍,可見其冶煉、製造、水利等行當,是有技術水準和相應理論的,不過,政治體制未經深入改革,有東西也發揮不出來。

總之,南韓最大的弊病不在地利,而在其體制是遠不如趙魏齊秦四國的,甚至連楚國可能都不如,與燕國是乙個檔次的,拿著這樣的體制、佔著這樣的地域,即便有工商力量,也發揮不出來,何況富國強兵以爭雄?

為什麼楚國沒有發生類似於三家分晉或者田氏代齊的事情?

艾歐里亞 楚和秦都是公族強大的國家 很早就完成了集權,齊國本身公族就不夠強大,高國二家限制了齊君的權力,再加上田氏收買人心,被篡奪是時間問題 晉國自從曲沃代晉後,晉獻公吸取了教訓,把公族都殺了,異姓卿開始掌權,自然會被取代 franger 很多答案都說楚國因為公族執政所以沒有發生篡位的事情,不知道這...

為什麼春秋戰國是從三家分晉分割而不是田氏代齊?

五柳先生 現在不是把周元王登基那年當作戰國的開始嗎?這個比較隨意,春秋到戰國本就是乙個過渡的過程,而且左傳截止到商鞅變法前那段歷史都幾乎模糊不清。 春秋基本就是晉國一家稱霸,唯一超級大國。挾天子以令諸侯,替周天子行使王道,享有領導諸侯之權。晉國是天下平衡的主導者,西遏秦國,東阻齊國,南擊楚國,中原靠...

為什麼彈墨兔三家的油管是最厲害的?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要在NH夠火,淋逼團的油管根本沒人看。其次要有外國成員,如國是韓流重災區國家的人就更好。比如泰國 最後才是MV的質量,歌曲舞蹈等等加分項,乙個好的MV和爛的MV差距好大。比如訊號 likeplz 看了回答,其他兩個團我不是很清楚,不怎麼追女團 我覺得只有粉絲起不來太大作用 肯定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