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清公孫衍和蘇秦的人生經歷?

時間 2021-05-30 22:05:55

1樓:王靖海

《戰國策》裡,有縱橫家文學創作作品把公孫衍的事按到蘇秦身上了,而司馬遷當時沒辨出來,所以導致了《史記》裡蘇秦事蹟的混亂。

《孟子》中:

「一怒而諸侯懼,安然而天下息。」

可見和張儀同一時期的是公孫衍,相關公孫衍的事蹟應該從蘇秦的事蹟中剝離。

由此可見,蘇秦的主要事蹟疑似為:

1.求仕燕昭王,封武安君;

2.出使齊國;

3.燕、齊達成聯盟,燕國出兵兩萬,自帶糧草,助齊攻宋;

4.蘇秦留在齊國,成為齊閔王的重臣;

5.因為某些原因,導致齊相孟嘗君投奔魏昭王,成為魏相。但具體時間有爭議,真按照《史記》裡的時間有點緊。

6.秦國方面希望齊、秦聯合(稱帝),然後組織列國瓜分趙國;

7.蘇秦阻止齊、秦聯合,倡導秦國組織列國合縱攻秦,便於後續攻宋;

8.五國伐齊時期,蘇秦曾假惺惺的給趙王寫過信,阻止趙國與列國聯合,沒成功;

9.在五國伐齊的最後時刻,蘇秦作為間諜的身份暴露(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巧),被殘忍處死。

2樓:遼東管寧

公孫衍後期入秦的事情在《戰國策》裡有記載:

甘茂相秦

甘茂相秦。秦王愛公孫衍,與之間有所立,因自謂之曰:「寡人且相子。

」甘茂之吏道而聞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見王曰:「王得賢相,敢再拜賀。

」王曰:「寡人託國於子,焉更得賢相?」對曰:

「王且相犀首。」王曰:「子焉聞之?

」對曰:「犀首告臣。」王怒於犀首之洩也,乃逐之。

這裡甘茂耍詭計涮了公孫衍,而隨後昭襄王上台,甘茂出逃。那麼公孫衍這時間為秦相可能最大。

至於蘇秦事蹟,還是以《史記》、《戰國策》為主,畢竟《六國年表》的是按《秦記》抄的,而史記《燕世家》明顯有照抄燕國史書的痕跡。所以比起漢初的《戰國縱橫家》更具可信度。畢竟馬王堆裡埋的貨色,司馬遷和劉向一樣看過,但是他們還是採信了蘇秦在張儀前的史料。

畢竟還有不少史書提到蘇秦興燕亡齊的事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週之興也,呂牙在殷,率師比在陘。燕之興也,蘇秦在齊。唯明主賢(《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

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國者亦有人。桀用羊辛,紂用惡來,宋用唐鞅,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呂氏春秋》)

態臣用則必死。篡臣用則必危,功臣用則必榮,聖臣用則必尊。故齊之蘇秦、楚之州侯、秦之張儀,可謂態臣者也。(《荀子》)

司馬遷在寫《蘇秦列傳》時候,就總結了一句:

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

從上文可以看出,西漢已經一堆魚龍混雜的蘇秦事蹟了,導致司馬遷特意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所以司馬遷看過《縱橫家書》然後歸類於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可能極大。

故此目前相比《史記》、《戰國策》等書互相印證,《縱橫家書》還是孤證不全。

燕文公二十八年蘇秦說燕。

而入齊為間的時間,《燕世家》一樣記載了。是燕易王十年:

十年,燕君為王。蘇秦與燕文公夫人私通,懼誅,乃說王使齊為反間,欲以亂齊。

最後蘇秦在昭襄王時候早死透了,應該是對秦惠王七年那次合縱,齊作用可以說史書無記。總體那次合縱雖然失敗,但是秦自己也損失不小(被義渠打成內傷),所以在張儀司馬錯的戰略爭論裡採取了司馬錯的策略,西伐義渠、南定拔樹,對三晉的攻勢也緩了下來,專心關門經營了近十年。

如何理清《百年孤獨》的人名和人際關係?

高勝寒 如果不音譯成中文的話應該會容易很多 例如 Aureliano Jos Arcadio Buend a Ursula Arcadio 一下就分清了! Lovi ACT 第一,長名字縮寫成短名,比如Shaky Blaro,直接SB,減小記憶負擔 第二,畫思維導圖,梳理關係 第三,多重複,反覆刺激...

如何理解人生目的 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的關係?為什麼說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

快樂41靈 我不太同意這種目標功利太重的價值觀,但是我承認目前它是主流而且因為太多成功人士都有乙個比較不那麼滿意的童年,和被迫撕逼的中青年的奮鬥歷史,所以確實大部分的人都是這麼想的!不過學歷史的看上下五千年,太功利基本沒啥好處! 派熊2 回答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等問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到底...

如何快速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覃映錫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面對人生,逃避不一定躲的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會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最軟弱,別急著說別無選擇,別以為世界只有對與錯,很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止乙個,所以我們有路可以走,你能找個理由難過,也可以找個理由快樂 懂得放鬆的人找到輕鬆,懂得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