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也先軍有多少兵力,按照蒙古的生產力,最多5到6萬吧。為什麼感覺打明軍跟宰豬一樣。?

時間 2021-05-30 20:34:45

1樓:伊利比亞步兵

游牧民族搞補給比農耕民族方便多了。

一邊放牧一邊吃奶製品,實在不行咬咬牙吃點肉,有多少壯丁就能聚多少士兵進行遠征千里。以蒙古的生產力能徵召不少士兵,絕對不止五六萬。

農耕民族,千里進軍,乙個士兵要兩三個民夫搞後勤。民夫再多補給線也遠不了多少。李廣利遠征大宛,乙個士兵配三個後勤士兵,大量的民夫,還有一堆牛馬。

走兩步還是斷補給了。一路上燒殺搶掠才走到大宛。

當然土木堡就在北京門口,和千里進軍沒什麼關係,單純的丟人。

2樓:

也先自己有9萬大軍(瓦剌直屬),後續又增兵3萬,估計這已經是也先全部直屬軍隊了;阿剌知院有3萬(瓦剌別支);大汗脫脫不花有3萬(東部蒙古部落)。

脫脫不花是名義上的大汗,實際上自己能掌控的兵力不多(3萬);太師也先有自己嫡系12萬;軍閥阿剌有自己嫡系3萬。合計18萬。

不知道是否也像明朝一樣喜歡誇大軍力,如果是實際兵力,當時蒙古應該有總共20萬左右的軍隊。

土木堡之變直接參戰的並非蒙古全部兵力,應該只是也先部主力和阿剌知院部,估計在10多萬,不會到15萬,脫脫不花部沒有直接參戰。

3樓:

保守估計十三萬,資料出自《明帝國邊防史》。

書裡把明蒙軍事力量對比、明代前期軍事體系和土木堡之變都說了。

該書估計明軍人數在15~16w之間。

身為野生歷史愛好者,看史料要甄選,什麼文官陰謀論的地攤言論就別提了,找個厲害的史學家,書找書人找人,總能找到適合的資料。

資料出自書,我信,別槓,槓就是你對,文官陰謀論都你對。

4樓:孫利軍

跟明軍對戰的應該不是也先,是一兩萬名魔術師。

上去一萬騎兵,刷一下就沒了。

再上去四萬,刷……又沒了。

然後刷……跑明軍眼前了。

再刷……又撤了。

明軍趕緊喝水……刷……又回來了。

我勸寫歷史的,差不多就行了,因為有腦子的人不多,你這麼寫,真有人信啊。

也先跑到明朝重鎮,在明軍最熟悉的地方,反覆打明軍的伏擊。

什麼明軍喝水,被兜回來的蒙古人反殺。

也先別再是騎掃帚吧,別說一萬,一百名騎兵兜回來,幾里地外都能聽得見。

還有,打一萬騎兵的伏擊,四萬騎兵的伏擊,你伏擊乙個給我看看。

您知道騎兵是什麼陣仗嗎?當年三峰山大戰,托雷率四萬餘蒙古騎兵圍攻,蒙古騎兵疊疊層層達20裡!

明朝完蛋不是因為天氣原因嗎?土木堡也應該歸咎於魔法問題,散了吧。

5樓:晴空冷月

一般的推測有5-6萬,高的估計能有8萬左右,不要小看那時的也先,整合了東西蒙古之後,也先的帝國已經是個從東北一直到新疆,對明朝整個北方防線三面合圍的龐然大物,能夠擁有的資源包括整個蒙古各部,部分女真和西域綠綠,動員個8-10萬人不成問題,通過與明朝的邊貿也先還掌握了火器技術,反觀明軍,20萬人戰鬥力和戰鬥意志本就不如蒙古不說,之前被王振來回折騰缺食少水戰鬥力更是下降的厲害,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放鬆一下的時候也先趁著明軍最鬆懈的時候發動突襲根本不可能擋得住.而且古代軍隊又沒有現代軍隊那樣強大的作戰意志和組織能力,一旦前鋒被衝擊陣型被打散基本上就是全軍大崩潰,四處逃散互相踩踏,何況明軍還是放鬆的情況下被突擊,基本上也先的騎兵衝進來之後明軍就徹底崩了,接下來也先哪怕什麼都不做,20萬崩潰的明軍自己就能把自己折騰死

6樓:

五萬騎兵大概是不可能的

朱棣之後,整個明朝自身的武裝力量不可能出動這麼騎兵野戰沒有這個力量

事實上我認為5萬步兵都不可能

大概2萬上下才靠譜

7樓:

其實蒙古也就4-5萬;

明軍先是文官們故意傳錯誤情報,行進幾百里沒找到人;

然後不管是進軍還是後面回程時糧草都不足,文官們也不給補充;

當然于謙當政時,糧草突然就充足了;

尤其最後大戰時,距離周邊的衛堡不遠,但是文官和武將們都當不知道,在他們看來,皇帝被圍而已,不是大事;報信的被自殺了;

然後明軍不光糧食不足了,連水都不足了;如此情況下,基本沒戰鬥就掛了;

明英宗是昏君嗎?從他到蒙古後能周旋各方,順利回國看,明顯不是;

歷史總是有迷霧

8樓:netsys

兵不在多,在於精。

岳飛500人大破金兀朮10萬人。

「韃子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薩爾許之戰6萬韃子消滅11萬明軍,松錦大戰再消滅13萬明軍。

9樓:威斯特蜀黍

朱勇本身是久歷沙場的老將,帶著四五萬規模的人馬在前有吳克忠被秒的警示下依然瞬間全軍覆沒,這是通常人們認為的區區兩萬人馬即使靠伏擊也很難能夠做到的事情。從後來北京圍城戰也先一部有九萬眾的情況看來,之前在土木堡光也先本部至少就有五六萬的規模,這還是比較合理的估計

另外不要對土木之戰時也太師的動員力有所誤解,也太師這時候能夠掌握的不光光是蒙古,而是包含了東西蒙古、女真和部分回番在內,對整個明朝北部邊防形成合圍的龐大勢力,正是因為這樣他對明朝才有「令彼南遷,與我大都」的底氣。即使是後來的俺答汗,動員十萬人馬入寇的例子也是有的

10樓:Alex

也先的兵力不會忒多。明軍到底出了多少兵到了多少兵,我想可能英宗自個都不知道。

也先總計兵力約計5萬,其中宣府一路三萬,精壯兩萬。參見-英宗實錄明軍兵力不好說,明軍失敗的最大原因是被自己人坑了。

「(楊俊)遇達賊臨城,不能效力死守,輒將獨石、馬營歸賊,並倉儲、錢糧盡行捐棄在逃,以致士卒潰散,城池失守,開賊突竄之路,因而辱國喪師,至今令人痛恨。」嚴從簡也說:「土木之變根於此路(指宣府東路,即獨石、馬營等處),由於楊俊之失機,故楊氏有餘誅也。

最大的鍋實際是在明軍主力到達前就被宣府的楊氏父子賣了。英宗大軍後勤也出了問題,然後就沒然後了。我估摸著明軍可能有十來萬,實際兵力不大可考。

回到北京保衛戰,明軍能作戰部隊依舊蠻多的。說明在土木堡戰損的兵力應該不是很大,只是英宗本陣給擼掉了。

誰該為土木堡之變負首要責任?

朱瞻基。朱祁鎮8歲 注意是8歲不是18歲 登基的時候瓦剌就已經統一了,明英宗正統三年,蒙古高原統一,整個北方大草原的力量集合在了一起,這時候朱祁鎮11歲。這可是被朱元璋朱棣父子北伐伐的稀爛的北方大草原啊。到了英宗懂事親政的時候,瓦剌已經橫掃長城以北,實力快要重回巔峰了。朱瞻基但凡做個人,往北方草原上...

土木堡之變,朱瞻基責任大還是朱祁鎮?

今天也要加油鴨 丁未,帝自將巡邊。九月辛亥,次右門驛。兀良哈寇會州,帝帥精卒三千人往擊之。己卯,出喜峰口,擊寇於寬河。帝親射其前鋒,殪三人,兩翼軍併發,大破之。寇望見黃龍旗,下馬羅拜請降,皆生縛之,斬渠酋。明史宣宗紀 辛酉,次土木,被圍。壬戌,師潰,死者數十萬。明史英宗前紀 誰的責任大不用多說了吧。...

如果土木堡之變英宗打贏了,會怎麼樣?

忠心耿耿梅思祖 不怎麼樣,無非是把慘敗變成大敗,損失小一點,英宗自己不用去瓦剌旅遊而已。從正統十四年七月瓦剌四道入寇開始,明朝方面就始終處於被動地位,敗報迭至 英宗的親征軍跑到大同,就再也不敢向前了,眾皆危懼 隨即退兵回京。瓦剌趁勢追擊,明軍後衛部隊吳克忠 朱勇連續送了兩波人頭,大概損失了五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