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該為土木堡之變負首要責任?

時間 2021-06-20 11:17:14

1樓:

朱瞻基。

朱祁鎮8歲(注意是8歲不是18歲)登基的時候瓦剌就已經統一了,明英宗正統三年,蒙古高原統一,整個北方大草原的力量集合在了一起,這時候朱祁鎮11歲。

這可是被朱元璋朱棣父子北伐伐的稀爛的北方大草原啊。到了英宗懂事親政的時候,瓦剌已經橫掃長城以北,實力快要重回巔峰了。

朱瞻基但凡做個人,往北方草原上點心,也先的部隊都沒那麼強大。

拿遊戲作比喻:自家上路養個大爹出來,結果對面大爹打團的時候一刀把不小心的自家adc宰了,adc固然走位不夠猥瑣,反應不夠快,但是上單也是首鍋。更何況自家上路在養爹之前還一級團拿了對面上單人頭,經濟優勢開局,這玩的是個啥啊。

2樓:

肯定朱祁鎮,因為他是最後拍板的,他不想去誰也沒辦法。其次就是王振,好大喜功,煽動皇帝御駕親征,結果被一鍋端,奇恥大辱啊。

3樓:紅孩兒

這個問題,更適合用為什麼也先會擁有如此龐大的力量來詢問。

畢竟2023年那形式,朱祁鎮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學朱厚熜窩在北京,親征之後能做到的極限就是盡量逃命然後做好初代朱由檢的準備,京營精銳又不是土木堡打沒的,當然2023年有個萬能甩鍋群體宦官在,所以鷂兒嶺之戰報銷的真正京營精銳也沒人在乎或者說刻意迴避是怎麼回事。

朱祁鎮和王振兩位活寶確實黑,但把整整二三十年怠政的苦果全甩到這2位的頭上,他們也真的沒那麼大能力。

明朝在朱棣死後,2023年至2023年之間,除了正統元年至正統三年,針對阿台汗和朵兒只伯採取了積極的吞併整合行動外,幾乎沒有干預蒙古事務的行動,陳懋王驥蔣貴之外,沒有人承擔過吞併整合阿魯臺勢力的行動,你不抓住機遇,自然有別人來抓。

2023年至2023年,明朝坐視脫歡吞併整合阿魯臺勢力,雖然最後無法完全控制永謝布部,但通過扶立脫脫不花為可汗,消弭漠北最強橫的永謝布和衛拉特兩部的仇釁,永謝布和衛拉特的大小頭目們,開始走向融合,而非常黑色幽默的是,脫歡之所以清除了阿魯臺家系,是因為朱棣最後三年點名追殺阿魯臺造成的永謝布勢力分散,阿魯臺統治威信和牲畜物資損失,脫歡這十年裡的工作,應該是朱棣希望朱瞻基完成的。

也先在2023年成為綽羅斯家主後,正統5年至正統14年,也不是除了放羊養男孩就什麼也不幹了,畢竟羈縻朝貢這套把戲也不是帶明專利,東至兀良哈和女真,西至哈密和關西七衛,拱衛明朝的2支臂膀被也先解決的七七八八,橫絕沙漠大勢已成,聯合脫脫不花伐明已成定局。

明朝在遭遇鷂兒嶺和土木堡兩次慘敗後,沒有被也先直下京師,傾動天下,一方面是因為朝廷依託關城的堅決抵抗,二方面是因為也先遇到了豬隊友,就彷彿三藩之亂時正兒八經幹事業的只有吳三桂一樣,蒙古方面也有脫脫不花這種活寶,脫脫不花這位正牌元朝大汗,這時候想的是遊而不擊,儲存實力,搶錢搶人,東征女真,攘外(取北京,滅大明)必先安內(送也先去北京死磕),卻不想阿噶多爾濟農也在想撿也先和脫脫不花的桃子,卻卻不想阿拉知院撿到了桃子,卻卻卻不想還有孛來和阿失帖木兒。最終的結果,居然最終自己碎了一地,比帶明還歡樂。

對於也先,論壇在高估和低估之間不斷找不准正確姿勢,低估了也先的力量是積攢二三十年所得,朱瞻基和朱祁鎮的治國失敗,已經使得明朝需要面對比王保保和阿魯臺和馬哈木更大的麻煩,高估的是也先對於這種不穩固的統一蒙古力量的控制,忽視于謙石亨浴血奮戰之外的,脫脫不花的關鍵背刺。

糾結鷂兒嶺和薩爾滸,把王振和楊鎬樹立為罪魁禍首,不如想想順寧王和建州都督是怎麼擁有殲滅明朝精銳部隊的實力的,是怎麼從大明的羈縻藩臣變成志在入侵滅明的大怪物的,2023年的也先和七大恨的努爾哈赤,就算是徐達常遇春這種將領帶兵,也沒有必勝把握,但明朝為什麼等到紙包不住火了才開始著急呢。

4樓:北海之泉

土木堡之變的時候,朱祁鎮已經當了14年皇帝了,年齡也23歲了,怎麼著也不能算少年了。

土木堡之變的別稱是第四次明英宗北伐,在此之前已經有三次北伐了,是明成祖五次北伐和明太祖十一次北伐的延續,目的在於打擊北元和蒙古諸部。

負首要責任的肯定是朱祁鎮,他對自己的軍事能力沒有清醒的認識,在親征過程中進退失措、指揮不當;王振實際上責任不算大,因為從親征決議到親征開始只有幾天,在朱祁鎮已經親政6年的情況下王振顯然沒這個本事,根據今人考證王振更多的是為朱祁鎮背黑鍋,特別是北伐過程中各種指揮不當;至於群臣,他們阻擋不了乙個皇帝的一意孤行,明朝皇權高度集中,沒有人能阻止朱祁鎮。

王振就是皇權用來制衡群臣的,怎麼可能被群臣上書皇帝這種方式打倒?

其實北伐是正確的,在這方面消極北伐的明宣宗算是坑了兒子;親征也不算太過分,只能說太沒逼數;但親征慘敗被俘後的諸多行為實在太拉跨了,不自殺算好死不如賴活著,但幫蒙古人叫門算什麼?回來奪門後殺害于謙等北京保衛戰功臣算什麼?給王振平反給也先立廟算什麼?

把功臣妻女送給投降的蒙古人這是人幹的事?

5樓:秋蟲子

兵部尚書鄺埜甚至還親自跟隨出征仍然沒能阻止其實恰恰相反,出兵前出兵後都有勸阻,只是英宗不聽罷了

而朝中群臣在出兵前的七月十四日就由吏部尚書王直帶頭聯署上勸諫親征的奏章。所以並非沒阻止,而是沒阻止成功。

至於該誰負首要責任,當然誰是最高領導者決策者就由誰負責啊。

土木堡之變,朱瞻基責任大還是朱祁鎮?

今天也要加油鴨 丁未,帝自將巡邊。九月辛亥,次右門驛。兀良哈寇會州,帝帥精卒三千人往擊之。己卯,出喜峰口,擊寇於寬河。帝親射其前鋒,殪三人,兩翼軍併發,大破之。寇望見黃龍旗,下馬羅拜請降,皆生縛之,斬渠酋。明史宣宗紀 辛酉,次土木,被圍。壬戌,師潰,死者數十萬。明史英宗前紀 誰的責任大不用多說了吧。...

如果土木堡之變英宗打贏了,會怎麼樣?

忠心耿耿梅思祖 不怎麼樣,無非是把慘敗變成大敗,損失小一點,英宗自己不用去瓦剌旅遊而已。從正統十四年七月瓦剌四道入寇開始,明朝方面就始終處於被動地位,敗報迭至 英宗的親征軍跑到大同,就再也不敢向前了,眾皆危懼 隨即退兵回京。瓦剌趁勢追擊,明軍後衛部隊吳克忠 朱勇連續送了兩波人頭,大概損失了五萬人左右...

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明朝會不會更加強大?

靜哥哥26 不會,沒有土木堡之變明朝頂多會多撐一段日子,就好比乙個人,正值中年,突然生了一場大病,雖然治好了,但還是落下了病根,之後又沒有吃什麼靈丹妙藥 沒有出現什麼明君 原本能活100歲,一場大病導致只能活80歲了,土木堡之變只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而明君的出現才會讓王朝更加強大 宅狼 不會,本身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