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紋在西周時期的廣泛應用,曾經也是中華民族圖騰之一嗎?

時間 2021-05-30 16:01:48

1樓:白鷺

所謂的饕餮紋,完全是後世亂翻譯。

王家用來祭祀的禮器,怎麼可能是饕餮這種非主流低階生物??這完全不符合邏。

其實這種奇怪的紋,叫做天帝紋,是夏商周三朝祭祀的時候用的抽象紋。

現在天壇裡供奉的昊天上帝就是它。

它的兩個眉毛是正反北斗七星,兩耳是青龍7宿,中間的額頭鼻子是古文「帝」,正中間菱形星,就是北極紫微星,山海經裡面類似的描述很多,此處不類述了。

所表現的是北極天象。

中中國人自古一直崇拜北極天象。

而同時代地球其他文明也如此,把天象星辰想象成神。

2樓:東秋

饕餮(tāo tiè)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青銅器常見紋飾。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故也稱獸面紋。

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乙個大頭和乙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徵。是龍的第五個兒子,只是應用廣泛,並不是上公升到圖騰的位置。

3樓:

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遠在二里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出現。

不過,「饕餮紋」這個名稱也並非古時就有的,而是金石學興起時,由宋人起名的。

傳說龍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tāo tiè),是上古一種兇猛且殘忍的魔獸,喜食人,食量大。

由於饕餮是兇猛的魔獸,具有強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數民族當作附身符。把它的圖紋刻在器具、食皿上,認為這樣就可以借助饕餮強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獸所吞噬。後來就這樣逐漸取代了原本吃人殘忍的一面,成為了神獸。

寶鼎是華夏民族在青銅時代的立國之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徵至高無上王權的神器和禮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華夏先民心目中處於民族「圖騰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屬於民族的圖騰才有資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鐫刻鑄造在寶鼎重器之上。

這一現象又反映出兩個問題:其一,到商周時,華夏民族是龍圖騰,炎帝黃帝族祖先的圖騰崇拜遺風可能還繼續存在。因為,周起源於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圖騰的游牧民族;其二,當時的「龍」可能還沒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為華夏民族的民族圖騰。

否則,象徵王權的寶鼎就一定會以龍作為主要紋飾。而且當時,周天子也還沒有坐龍座,那時還延續著炎黃游牧遺風:席地而坐。

周鼎上的紋飾主要由饕餮紋和雲紋所組成,雲紋環繞其周圍。顯然,饕餮神獸在天上,從雲層裡探出頭,俯看人間。它的身體則藏在雲裡。

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龍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腦袋後面續上龍身,那就與後來的標準龍相差不遠了。所以,我認為,在狼圖騰和龍圖騰之間可能還有乙個饕餮圖騰的過渡階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後來龍的猙獰面目。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復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兇惡、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兇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

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兇惡面孔。若論神秘、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如今卻已然蹤影難尋了。

加上饕餮兇猛的形象,即使出身還好,現在也是被劃分到了妖獸的行列。前幾天玩的洪荒OL,饕餮儼然是被劃分為妖族角色了。很是為饕餮心疼,總有一種失勢後被妖化的感覺。

西周時期的學者都學習什麼書?

隨君明月 殷革夏命,有冊有典 周公對商朝貴族遺老論述造反合理時說的,商至西周是有史書典籍的,貴族肯定要學習的,其它的還有御射之類的 體育專案 文丁138 簡答。西周時期學習禮 樂 射 御 書 數,這些基礎知識學習的物件主要以貴族為主,另外從甲骨文金文看,學生必須學習識字 書法 歷史 西周史官左史戎夫...

西周時期土地被分封前由誰管轄

燈火闌珊 西周分封不是事先占領的土地,然後再分配的。而是在滅掉商王朝後,分封姬氏族人及姬氏近親,由這些人帶領分配給他的大批人力去開拓。 百年樹袋熊 舉個例子吧,溫邑,最早是周王室的分封給蘇子忿生的地,後來王子帶之亂。鄭平叛給了鄭,後來周鄭換地換了回來。到了晉文公時代,割給了晉。晉國封給了狐溱。狐溱死...

為什麼西周時期已經被廢止的人殉,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大範圍 大規模的復辟?

人殉嘛,說來說去其實就兩點 人命變得貴重了,人殉就罪大惡極 人口過剩了,才有浪費勞動力的資本。在古代,人口出現過剩,通常是科技進步啦,政治清明啦,世界和平等諸如此類的美好所帶來的不幸。而文明發展程度,不同區域當然也有不同的國情在此。 曾天山 春秋時期的葬人殉,主要記錄見於 秦本紀 之中,在春秋初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