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樂公主真的弒君了嗎?

時間 2021-05-29 23:11:52

1樓:辜十卦

肯定不是她幹的,雖然安樂公主是不大聰明,但她絕對還沒有蠢到去殺中宗。

眾所周知,老李家一向有對孩子端不平水的傳統。比如在二鳳眼裡,孩子分為長孫皇后的孩子和其他野草。比如在稚奴眼裡,孩子分為武后的孩子和其他野草。

在李顯這裡,我覺得這個傳統依然沒有改變,分為韋后的孩子和其他野草(當然韋后確實帶不動,比起長孫和阿武,菜的不是一星半點)。

但在這裡,出了一點小問題,就是韋后的孩子裡,重潤,仙蕙,永壽在中宗未登基前就沒了,而且死法都不是特別友好,甚至可以說是悽慘。撐到中宗登基的孩子只有長寧和安樂,作為補欠和愧疚,這導致了中宗對兩個孩子的愛愈發超額。

長寧喜歡大宅子,中宗就恨不得把整個長安都給女兒拆掉蓋房。安樂喜歡權利,中宗就恨不得把皇位給她。

從感情上來講,安樂沒有任何怨恨父親的可能性,因為中宗無論是處於房陵的微末之時,還是成為大唐的九五之尊後,他都是盡可能在愛自己的女兒。而在父親寵愛中長大的安樂,在感情上沒有任何動機去弒殺乙個願意為自己開天下之先例,冊封皇太女的父親

在利益上也是同理,安樂的權力欲爆棚,想當皇太女想瘋了的程度。中宗在時尚不能促進此事通過,更何況中宗亡後。

中宗死後,新皇重茂都只不過是韋后安樂與太平上官合謀下立的乙個傀儡皇帝,韋后安樂明顯實力不足,只能與太平拉下臉合作,才能扶持重茂坐穩朝堂,合作物件也從百依百順的爸爸變成向來很麻煩的姑姑。如果真的是安樂動的手,她圖什麼,就圖自己在唐隆政變裡沒有父親的庇佑,最後被一波帶走。

於情於理來講,安樂都沒有弒殺中宗的理由。

安樂沒有的話,韋后會不會有了,比如傻白甜公主被媽媽一陣攛掇,最後送爸爸上西天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發生的可能性,但一般發生在家暴家庭和扭曲的家庭中。比如北齊高家,他們家就很有這個故事的發生土壤。

但李顯和韋后顯然不具備,李顯和韋后真的是共患難和同富貴。同經歷過房陵流放,也同享過皇權富貴。他們倆單論感情濃度來說和太宗長孫,高宗武後是沒有任何遜色地

在感情上,我實在想不出來韋后捶死老公的必要性,患難時,夫妻相濡與沫。富貴時,中宗恨不得將天下分與韋后。這種夫妻情,我不覺得韋后有殺夫的情感動機。

在利益上,韋后一直以來是依附於中宗,她的舉措都是在中宗的支援下進行推動。這方面,李顯同志真的是婦女之友。協助韋后提議推行了穩固女主政治的舉措,比如在朝堂上設立專門的女官制度,提出婦女受封的誥命爵位也能世襲相傳,大力選拔世家貴女進入內宮處理文書工作,問就是上官婉兒缺人了。

(當然因為李隆基老師有這方面的ptsd,後面又全部取消了)

同樣韋后在這方面於情於理也沒有要弒殺親夫的必要

中宗皇帝更有可能是被祖傳的高血壓一波帶走,但凡韋后和安樂公主能有一點辦法,我估計讓她們兩個折命給中宗,她倆都願意。

至於史書為什麼要這麼寫,那總得找個理由做掉她們吧。

韋后淫亂後宮,安樂弒殺父親,這個雖然聽著挺唬人,但是實際想來又很扯。

就像後面的先天政變,究竟是我們李隆基老師不講武德,還是太平公主真的在搞謀逆。這個其實我一直因為差點跳城樓的睿宗皇帝存在一些疑惑。

當然大唐搞這些,純屬勝利者書寫史書,當年唐隆政變要是贏家是韋后安樂,那今天的史書裡太平相王就是陰謀逼宮,謀害親兄。

先天政變裡贏得要是太平公主,那李隆基,就只能是史書裡的李重俊第二,乙個逼迫君上的逆子加逆臣罷了

但大唐之後,比如宋以後的觀點,這個可能是靖康之後的毛病。靖康之後,失節事大,失命事小,三從四德這些話已經全出來了。大家對女主幹政這件事的恐懼程度越來越深,和唐朝腦迴路的可能性對上也就越來越小。

比如朱元璋的馬皇后看到長孫皇后寫的女則人都是傻的,好傢伙,還在教後宮咋干政,她老公李世民也不管管,這整得,傳出去還得了,天底下哪有後宮當政的道理。

於是當即把女則扔到一邊,不再多看一眼。

後世基本已經預設女人當政是不可饒恕的亂事,那黑料就變成了大唐基本每個走上政治舞台女性的標配,當然主要以淫亂後宮,私生活不檢點方面進行私德攻擊,對她們真正的狼滅行為倒是一點不提

后妃裡,武則天,她黑料太多,編的,真的,一大堆,我不想提。楊貴妃,被拉出頂鍋的舞蹈總編罷了。長孫皇后例外,但她被剝奪了太宗真愛的資格,連兒子都要一直被臆想是李恪的下酒菜。

公主裡,高陽公主,跟和尚私通,明明是個要拉李治下皇位的作怪精,居然黑她私通,高宗皇帝沒有面子的嘛。太平公主,跟媽媽獻面首,穢亂公主府。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先天政變的老主角了,政變老狗居然被黑私生活,一時竟想不到她在名聲上是賺了還是賠了。

上官婉兒,穢亂全朝堂,她就是一步步睡上去的。作為乙個資深牆頭草外加官場老油條,被評價如此,我真的覺得有一點好笑。

韋后和安樂被加上於情於理都幹不出來的損事,屬於敗犬宿命,菜狗原罪,以及宋後社會風氣的變遷聯合鑄就下的必然結果

2樓:

總之我是不信唐中宗是安樂公主和韋皇后害死的

首先,李顯那是安樂公主的親爹,而且是乙個基本有求必應的親爹。而且唐中宗、韋皇后、安樂公主,那是絕對的患難一家;在那個時代生死患難過來,感情應該比一般家庭的父女夫妻還要深的多。

第二,武則天退位後輾轉反側歷經磨難中宗才登上皇位,中宗和安樂、韋后之間或許有分歧(比如沒有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但這一家三口的利益聯合遠大於利益分歧。

第三,就算韋后和安樂公主完全沒有感情,只要不是瘋掉了,基於最起碼的政治利益,也不會害死老公(老爹)。誰都明白,這對母女能夠作威作福,完全憑藉的是做皇帝的中宗。中宗一死,她們除了慌亂,不會有任何竊喜。

神龍政變後,安國相王和鎮國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大了(聽聽這兩個封號,安!鎮!),而能鎮得住這兩個人的,只能是老公(老爹)唐中宗(換句話說是唐中宗的最具法統性繼承人的身份)。

第四,記錄安樂公主害死李顯的是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北宋編的,可信度不高(而且編書的朝代是中國男權意識形態的巔峰),時間差有點類似於今天(2023年)我們編一部歷史書寫康熙初年的事情。而唐末成書的新唐書對於安樂害死老爹的事情隻字未提。

第五,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中宗有繼位的兒子,那就是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合拉下來的小朋友李重茂,睿宗李旦的登基終究帶點「篡宗」的意味,但成王敗寇,李旦一宗打著為中宗報仇的旗子,醜化當時掌權的太平公主和韋皇后,說她們弒君,是很符合政治常理的。

第六,李唐王朝有心腦血管家族遺傳史,唐太宗、唐高宗、唐肅宗(李隆基兒子)都是五十多歲病死的,顛沛流離了十幾年的唐中宗五十多歲駕崩非常正常。

所以,感覺那個時候,中宗病斃,韋后沒有親生兒子(之前被害死了),倉促立中宗年幼的庶子李重茂為帝,自己垂簾掌權,其實也是理性選擇,否則呢?她能咋辦?具體是希望真的輔佐李重茂,還是有稱帝的野心,那就天知道她自己知道了。

而太平公主和李家宗室看到了一位女主走著當年武則天走過的路,那是什麼感覺,武則天做太后垂簾之後是什麼,不是稱帝,是先誅盡李家宗室;後續的故事裡,等待太平和相王李旦一宗的,可能是墳墓,於是鎮國太平公主和臨淄王李隆基一聯合,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搞死了他們的嫂子(伯母)和侄女(堂姐),讓李旦上位,重組政治結構。

政治的事情,從來沒有對和錯,只有勝敗、死活。

3樓:揚小棄

1.她的父親唐中宗李顯是她和韋后的靠山,殺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百害而無一利。2.

中宗去世前,有生病的記錄。(《舊唐書·韋后傳》:時國子祭酒葉靜能善符禁小術,散騎常侍馬秦客頗閒醫藥,光祿少卿楊均以調膳侍奉,皆出入宮掖。

)3.李隆基發動政變需要找乙個正當理由。4.

唐睿宗李旦將韋后葬以一品禮,安樂公主葬以二品禮。

綜上,我認為韋后和安樂公主即使再蠢,也不至於殺害唐中宗。李顯、韋后和安樂公主可是共患難過來的,中宗學其父李治提高其妻韋后的政治地位,中宗也非常寵愛安樂公主(《舊唐書·韋后傳》:三年冬,帝將親祠南郊,國子祭酒祝欽明、司業郭山惲建議雲:

「皇后亦合助祭。」太常博士唐紹、蔣欽緒上疏爭之。尚書右僕射韋巨源詳定儀注,遂希旨協同欽明之議。

帝納其言,以後為亞獻,仍以宰相女為齊娘,以執籩豆。欽明又欲請安樂公主為終獻,迫於時議而止。),「欲立愛女為儲」(參見上官婉兒墓誌),可見李顯並不反對女性當皇帝,但無奈阻力太大(反對的人比如魏元忠、上官婉兒)只好做罷,懸置皇儲之位。

費正清、崔瑞德主編的《劍橋中國史》裡的觀點黃永年先生在《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裡的觀點孟憲實先生在《〈安樂公主墓誌〉初探》裡的觀點蒙曼女士在《太平公主與她的時代》裡的觀點

安樂死真的沒有痛苦嗎?

伏龍肝愛地漿水 安樂死執行到一半,她不想死了站起來反抗 然而,就在老婦人注射到一半時,她卻突然站起來反抗,醫生隨即在老婦人家人的協助下,匆匆注射完剩下的藥劑,老婦人隨後死亡。 UIDX 你想不痛苦,就可以不痛苦啊。不管是肌注還是口服,都有一大車的藥和化合物能讓你毫無知覺的死。可怕的是心存猶豫,執行之...

安樂死是真的安樂嗎?還是做為旁觀者來說是這樣的?

yum 對於安樂死,我有兩個層面的思考,乙個層面就是關於尊嚴,網傳巴金晚年插管六年治病,直言是為他人而活,近年安樂死的直播也有,病人看上去是平靜的。說明人到了肉體極端痛苦之時,並非一定要苟活。所以道德經裡也有類似段落,提示那些盡孝的人,那麼做是為了成全自己盡孝,還是成全病人自身?另乙個層面即從生物學...

唐朝李淵女兒平陽昭公主在唐開國戰中功績如何?

詳侃歷史 對於平陽公主,舊唐書 是將她附在了她老公柴紹傳的後面,新唐書 專門設立諸帝公主傳,把平陽公主列入其中。關於平陽公主開國功臣的定位,是她的父親唐高祖李淵親自確定的,公主功參佐命 舊唐書 列傳8 她的事蹟大致是這樣的 平陽公主,是李淵的第三女,是太穆皇后竇夫人所生,後來嫁給了柴紹。平陽公主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