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晉皇帝,如下配置。能否北伐成功?

時間 2021-05-12 19:06:25

1樓:雨瀟瀟

啥配置都不行。東晉內部不完成整合,不打破內部各大勢力的平衡再多牛人都沒用。除非在北方動亂時,南方發生大起義,在短時間內從底層推到重建。推倒內部大的門閥,重新整合力量。

2樓:兔老仙

恆溫王曾辯什麼鬼?起碼發音得對吧!

根本不用那個配置,真實歷史上東晉就有很多北伐成功的機會,就差乙個能全面掌權的雄主而已。

搬運一段我在別處的回答:晉明帝司馬紹早慧,有識人之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傑出帝王。登基前就已遠近矚目,深得各方人士擁戴,公認是位賢君。

在其父闖下大禍,社稷危亡之際繼位,迅速啟用了一批人才,跟王敦鬥智鬥勇,逐漸掌控了朝政,殫精竭慮苦熬一年,最終實現了驚天逆轉。可惜王敦病死了,沒給司馬紹揚名的機會,否則豈會泯然眾人?

重掌江東後,司馬紹大膽任用陶侃應詹蘇俊劉遐等人,摩拳擦掌準備北伐。那時江東群英薈萃,王導溫嶠孔坦郗鑒庾亮卞壼陸玩顧眾,周撫周光鄧越毛寶桓宣李巨卞敦,文武各得其所鬥志昂揚,精卒十餘萬,上下同心,東北還有鮮卑呼應,西北又有張氏支援,石勒劉曜又能抗幾時?五胡之亂甚至可能由此平定,司馬紹也當與劉秀齊名。

誰料天奪其壽,平定王敦後第二年司馬紹病重,英年早逝,才二十六,令人扼腕嘆息。

司馬紹臨終託孤,除了西陽王貌似充數外,其他王導庾亮卞壼陸曄郗鑒溫嶠,都在蘇俊之亂中表現堅定,最終保住了東晉河山,算是司馬紹的遺惠。

歷史總這樣突然,令華夏少了位千古帝王。

3樓:Kris關下門

不能因為東晉的北伐不成功,不是因為兵和將等技術性問題,而是東晉內部統治集團的問題。東晉並不是由皇帝管理的國家,士族門閥才是國家實際的操縱者。僑姓的王、桓、庾、謝四大士族和吳姓朱、張、顧、陸四大士族把持國家和地方的政權

所以,面臨北伐,僑姓士族子弟需要上前線爭軍功,所以不會提拔寒人將領。吳姓士族一直生活在南方,對北伐積極性不高。

所以基本不會成功

4樓:

東晉北伐屢屢不成,其根本原因不在於無明君或無名將,而是門閥互相掣肘導致力使不到一塊兒,以一姓之私利罔顧國家之公利,不斷互扯後腿導致的。東晉依靠門閥世家立國,北伐成功,是再造社稷之功,能拿下這功績的家族肯定成為頂級門閥,試問其它門閥怎麼看非自己家族取得這麼大的功勞?不背後捅刀子就不錯了。

還有題主列的這幾位大爺,個頂個的不好惹,做皇帝的互相平衡制約都來不及,哪還有心思去北伐?

東晉開國皇帝是司馬睿,並非司馬炎一系直系後裔,那麼司馬炎後代中有沒有南逃渡江的?為什麼沒能被擁立為帝?

王不為 南渡的時候已是亂世。亂世當頭空喊一句 我乃司馬炎嫡系,我是他的大孫子!有用嗎?琅琊王司馬睿不是乙個空喊的人,他是帶著部隊,帶著大世族的支援南下的。他對軍政都有十足的掌控力後,說我們國號依然為晉宗室列王放下手中的喇叭,磕頭,三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FFF團長 根據晉書記載,司馬炎一共二十六...

如下圖所示,軸上連線乙個吊耳,這種結構怎樣配合的?是焊死的?尺寸怎樣設計?

王工 因為徑向受力,不適合冷縮連線。這是常見的剪式舉公升結構的一部分,多使用液壓動力。設計圖中使用了不規則外形雙孔吊耳。如果只加工小批量,這種外形吊耳只能使用數控銑床或CNC加工,成本很高,耗時也多。如果大批量生產可以用沖床 或液壓機 加工,耗時很短,成本也低,但需要開模具,模具成本也不低。實際生產...

古代有哪些有所作為卻名氣不大的皇帝

小沈說史 周世宗柴榮,作為五代十國時期的最後一位皇帝,對整個亂世的一統做出了突出貢獻。柴榮雖然在位時間不長,卻對國家治理做出了突出貢獻,並為後來的北宋政權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成 劉裕。乙個在士族社會白手起家建立王朝的平民奇蹟。乙個從南往北打滅敵國還不止滅了乙個的奇蹟。乙個用步兵戰法正面硬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