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武帝蕭衍作為乙個信仰佛教的皇帝,應該是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宣揚佛法,為什麼短短幾十年王朝打住了麼?

時間 2021-05-30 06:35:45

1樓: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我以前看過乙個說法,梁武帝並不信佛,並且在佛道搖擺,信佛只是因為戰爭殺業重怕下地獄,才勉強信佛,他對佛教的態度就是借用,借佛教消除罪業,讓自己不下地獄而並不是真的信,另一方面他也想通道,也想長生不老,但他知道自己業重,沒那個指望就先瘋狂建寺廟,並不是他真的信佛,只是怕萬一是真的,

達摩祖師說他沒功德就能解釋了,因為他發心不對,而又不相信,信乃功德本

2樓:梵夫

韋刺史設齋宴請六祖,飯後問起了達摩的一樁公案。梁武帝第一次見達摩,問:「我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什麼樣的功德?」達摩說:「實際上並沒有功德。」

韋刺史想不通這個問題,因為按佛經所說,造寺度僧,布施設齋都是功德無量的事,為什麼達摩卻說沒有功德?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六祖就告訴他,達摩是開悟的聖人,不要懷疑他的話,確實沒有功德。因為梁武帝是為求得福報而做那些事。而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這裡六祖把福報和功德的差別說得相當清楚明了,但不是很好理解,法身是什麼?為什麼功德在法身中?

法身是佛教中乙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化身,報身。報身就是肉身,吃飯走路說話的這個身體;化身就是神通身。

佛可以一邊在祗陀林給千二百五十比丘說法,一邊化身千萬,去其他地方教化;法身就是自性身。說簡單點,就是一切皆可為身,又不住於一切。

以前我也論述過,凡夫也一樣有此三身,差別無非是佛可以隨意住三身,也可以隨意無住三身。凡夫不行,只能住報身中。

就好比房子有三證,居住證,房產證和土地證。佛是三證到手,既可以自住,也可以租出去。

而凡夫只有居住證,每個月交房租,得個安身之處,不至於流落街頭。

修福報,就如同是交房租。交多少這房子也不是你的。

修功德,就如同是交貸款。交完了房子就到手了。

六祖覺得梁武帝並不是衝著要「永久居住權」——也就是法身去的,所以認為不是在修功德,而是求福報。

不過六祖也好,達摩也好,並沒有否定梁武帝的做法不對,行善積德的資糧,對於「交房租」和「還貸款」來說都一樣需要。只是要清楚自己的資糧用在了什麼地方,原本是在「交房租」,以為是「還貸款」,到時候在佛祖面前,是打不贏官司的。

六祖:梁武帝還的貸,都是在交租

3樓:

釋迦牟尼出生即有異相,釋迦從摩尼夫人右脅中生出,下生時異香滿室,足踏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來目視四方,周行七步,每步皆地湧金蓮,托住佛足,然後說:"四海八荒,唯我獨尊「。

因為有三十二異相,淨飯王請相師為如來觀相,相師說,不為轉輪王,則為萬世佛。

故而,成佛做祖和人間帝王是不可同時成就的,世間帝王是佛的外護,禮敬佛就可以了,而不在佛數的僧,應該跪拜世間帝王,以為恭敬讚嘆世間帝王護持佛的功德。

故而,為世間帝王即不可修佛,如唐宣宗,明太祖,若修佛,則應御去世間帝王之位,如大理段氏。

故而,達摩一見武帝,立即遠遁,一葦渡江,上少室山少林寺面壁去了。

高僧大德,有輔國昌運之功,荷澤神會,悟曹溪之旨,於國危之際,開壇度僧,助唐室以香水錢,平滅安史之亂。自此,六祖頓禪,得為正傳,一花五葉,天下為宗。武宗滅佛興道,悖恩負義,自逞私心,雖號中興,六載政息。

宣宗幼為沙門,一旦登基,復崇聖教,內興唐室,外除黨爭,乃成大中之治,宣宗亦號"小太宗"。

毀壞三寶者,送你一手印。

4樓:人生如水

信佛和修佛是兩回事,修佛又和國家政事相矛盾的,想修佛就要放棄權利地位,否則修不好的,國家政事明裡暗裡是相互的爭鬥,相互制約,必要時不得不造殺業,用修佛的方式治理國家,國家必然要滅亡,就連普通百姓想修佛,也只能選擇出家,放下家裡的一切,所以皇帝即便想修佛,也只能是修修表面,而無法真正做到修。任何一位帝王,想要國家長久,只能用人間的方式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政治從來就是殘酷的,用一顆佛心是無法收服貪婪且不擇手段的大臣和外敵。信佛只是在信,佛不動人因果,有句話說得好,神通難敵業力,一旦造下因就必須承擔果報,這是宇宙定律,連佛都無法改變這個定律,如果拿信佛作為說法,信了菩薩就必須要保證你及國家的安全,那就是在跟菩薩做交易了,所有信佛的都是這種念想,但他們在造業的時候,從來沒想過,這個果誰來承擔?

菩薩會不會替你承擔?當菩薩不替你承擔果報時,就注定要背上菩薩不靈的黑鍋啦,菩薩從來都是付出,不會要眾生什麼,但眾生只知道向菩薩索取,索取不到,就是菩薩們錯了,所以菩薩們都挺難的。

5樓:煢涼

我不懂佛法,我也不怎麼信佛,我更願意從蕭衍的角度分析。

蕭衍絕對是優秀人才,文學上,竟陵八友的一員,還有若干個搞文學的兒子(蕭統,蕭綱,蕭繹),他捧紅了王羲之,他兒子捧紅了陶淵明。而蕭衍又並非只是個讀書的士族,他也曾經帶兵打過北魏,打贏了(而且從他戰場的果決來看,誰能想到後來會信佛呢),很是文武雙全。

如果老蕭在這裡打住了,那就真的沒他什麼事了。蕭衍的起,與時事有很大的關係。

蕭衍被迫反了,然後成了,這裡一筆帶過。問題是,假如你是蕭衍,你會怎麼辦?

淦,就完了!

沈約也是這麼想的,所以當沈隱侯看到蕭衍泡妞會咋想?

蕭衍其實是乙個俗心很重的人,由此觀之。

而且還搞出了成果,蕭綜的媽不就是嗎?

說一千道一萬,蕭衍就是再怎麼不好,這麼對待蕭綜也不是普通人了。親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謀反還能忍,這也不是普通人了。

還有昭明太子,這麼一數下來。

蕭衍其實對這些情感很看重。

甚至發展到了溺愛,蕭衍溺愛我可以理解。出了蕭正德,蕭繹這樣的敗類,也出了蕭綱這樣的廢物。

然而反自己的親人最後沒了,當親兒子養的蕭綜也沒了,蕭綜她媽讓蕭衍失望了,大兒子,最好的繼承人也沒了。

這時候蕭衍留下了什麼,痛苦,除了痛苦還是痛苦,他曾經如此相信,可現在……

從世俗的角度上來說,蕭衍當上皇帝,人上人了。可是蕭衍真的喜歡這個職業嗎?不一定喜歡。

蕭衍的心中,一定也不止一次地想過人生的具體意義是什麼(但一定不是當皇帝,俗心如此大的人,一定會繼續想下去)。

而在儒學體系中 ,他是無法找到答案的,玄學的超脫不可能適用於蕭衍,於是便求於佛學。

加上親人的離去,讓蕭衍更加心寒,更加的相要抓住一根稻草,而這,就是佛學。

所以達摩說的沒錯啊,並無功德,蕭衍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忘掉塵世,而只是求得心安。

至於崇佛溺佛的結局,不必多說。竟遭夏臺之禍,終視堯城之變。五郡則兄弟相悲,三州則父子別離。

最後十里五里,長亭短亭。

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盜潛移,長離永滅。

庾信這一輩子都沒有從中走出來,入了北國的庾信風格大變,再也不復當年齊梁宮體。

可是庾子山還是幸運者,相比於蕭家人來說,起碼他活了下來,不過這輩子,南國也就是在夢裡了。

蕭衍對此是要付極大的責任的,引入侯景的後果,不是沒有人告訴他,可他為何還要引入?老了是一方面,卻只是次要的。而根本原因,很簡單——還是俗心放不下!

可是該來的還說會來的。

蕭衍的最後還是很耐人尋味的,他可以上是最後真的放下牽掛了,統治了四十八年的帝國,如同風一般飄走,只有蕭衍的失而復得的評價。

是啊,坐了四十多年的皇位。他從始至終,都認為是撿來的,而他被迫選擇了這條路,知道如今。

甚至在面見侯景時,竟然能讓侯景害怕。

但是我們又不能說蕭衍放下了,因為他是氣死的。

沒有蜜時假的,氣倒是真的,至於死前的荷,有一種說法說是衝鋒時的口號。我更願意相信這種,因為這或許就是蕭衍的真實想法吧:

侯景,我要是還有一口氣!

狀態最好的侯景,或許還打不過青年時的蕭衍呢。

可是蕭衍真的對得住一些人嗎?沈約沒有能和他走到最後,當成了從龍之臣,卻終被冷落,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一種因果報應。

還有蕭寶文,死的正常,但死的真冤。

還有吳淑媛,就這麼強迫了,真的好嗎?

到了最後,結局也很耐人尋味了,蕭正德背叛了他,蕭繹賣了他,蕭綱被侯景帶死,賣了他的蕭繹被西魏賣,蕭正德賣完蕭衍賣侯景,最後被侯景所殺。

蕭衍自己,也在眾叛親離後死於非命。

更有意思的是,竟然還有羊侃這樣的大臣為了蕭衍盡忠。

侯景通過招募被壓迫的百姓快速擴軍,可是建康城內的百姓,竟然要看到蕭衍,才能在守城時放心。

他確實是乙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也是乙個崇揚佛法的人。前者讓我佩服,後者有瑕疵,因為動機不正,但我能理解。

但是蕭衍勢必要為這一切買單,就算不是全責,那也是相當多的一部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錯的不是佛,而是人。但蕭衍,他令我不願苛責,也不知從何去說。

畢竟,在這之前,五十年中,江表無事。這在亂世已經很難得了。

6樓:

大清三年四月,逆賊侯景攻陷台城。永安侯蕭確奮力拼搏,不能力敵,於是啟稟梁武帝道:「台城已經陷落了。」

梁武帝平靜地躺著不動,問道:「還可以打一仗嗎?」

蕭確回答說:「已經不行了。」

梁武帝嘆了一口氣說道:「從我這兒得到的,又從我這兒失去,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梁武帝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還得從陳竹伐木開始說起:

齊明帝蕭鸞死後,他的兒子蕭寶卷即位,這就是無能的東昏侯。東昏侯治國無術,昏庸殘暴,做皇帝後殺掉了很多大臣,對於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妄加殺戮,被殺的大臣就有蕭衍的兄長蕭懿,蕭衍時任雍州刺史,手中有一定兵權,蕭衍深感局勢險惡,預料蕭寶卷會向自己發難,在東昏侯冤殺軍功大臣、蕭衍的兄長蕭懿後,蕭衍召集部下商議廢掉東昏侯。眾人非常贊同,蕭衍於是大力招兵,同時下令讓士兵上山砍竹伐木,沉入湖底。

到第二年,招募到甲士千人,馬上千匹,此時蕭衍命令將之前沉入湖底的竹木撈起,讓提前召集的千名工匠夜以繼日的將這些竹子木頭製成戰船三千艘,準備和東昏侯決戰。最終蕭衍攻占首都建康,最終稱帝,改國號為梁,蕭衍也就是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

如果東昏侯不昏庸殘暴,也就沒有梁武帝的政治奪權,48年後侯景又奪取了梁武帝的政權,歷史再一次重演,這不也是因果昭昭嗎!但看面臨驟變的梁武帝,心境還是那麼的平常,沒有一絲慌亂,反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豁達,這正是修行人該有的氣魄啊!

梁武帝在位48年,勵精圖治,德化遵章,他所推行的思想建設,為梁朝締造了近50年的盛世,是一代非常傳奇的帝王。

有興趣的朋友看一看《中國通史之梁武帝治國》紀錄片

作為乙個現代人,有哪些值得信仰的東西?

五日行者 蟹妖。我理解的信仰是乙個人的個人使命,也就是你生活的中心。什麼樣的生活中心才可以被當做信仰呢?金錢和名利?可是你追到金錢和名利之後,你總會發現有人比你更有錢,更有名,於是你更痛苦。愛情和配偶?可是你發現,當你把生活的中心放到配偶身上時,你在感情上變得異常脆弱,非常依賴自己的另一半,一旦有些...

作為乙個穆斯林,國家命令你放棄信仰你會怎麼做?

或許目前放棄了信仰,或許,沒有別的原因,職業生涯選擇。因為自己最終還是要選擇金融業的工作,那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然不可能做到古蘭經的要求。我不知道僅僅認為清真言是正確的,僅僅依靠理性思辨,卻不進行信仰實踐的人,還能不能算作教徒。當初還是學生的時候,為了不與信仰衝突,放棄了政策性銀行與券商的工作機會...

作為乙個無神論者,無法理解有宗教信仰之人,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陳明 死後有知,證明或證偽之後,就沒有這麼多爭論了。或許有知還是無知,如同量子一樣。觀察,就是有知 不觀察就坍塌成無知。而覺悟者通過了去因果之後,諸法空相了。 家楨 既然人是理性的,為什麼有人會選擇吸菸呢?吸菸有什麼壞處,自信的人不知道嗎?你能理解為什麼有人吸菸,就應該能理解宗教存在的原因。因為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