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技術特徵,權利要求書中未描述,但說明書中有描述有效麼?

時間 2021-05-11 22:16:57

1樓:下雨天

1專利保護範圍是指權利要求書記載的方案

2之前沒有保護的方案,如果在之前的說明書中有記載,在之前的專利公開後再申請是不會得到授權的;在之前的專利公開前申請,技術方案符合新穎性和創造性,是可以得到保護的

2樓:

技術特徵未在權利要求書中被限定,但是在說明書中有描述的,可以認為該技術特徵雖未被劃定入保護範圍,但屬於被公開的內容。

所以如果題主是專利1的專利權人且該專利在申請階段,那題主可以將該技術特徵加入到權利要求書中,但是如果專利1是題主的專利申請的對比檔案的話,而題主的申請中包括該技術特徵的話,則應當認為該技術特徵已被專利1所公開。

3樓:

權利要求限定技術特徵,從而確定保護範圍,而說明書用於解釋和支援權利要求。

此處涉及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和第4款。

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準;必要的時候,應當有附圖。摘要應當簡要說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

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範圍。

回到問題:

1.如果乙個機器中包含乙個零件,也可以為多個零件的串聯,如果串聯的效果是可預期的,即1+1=2,權利要求中只提及乙個零件,不管說明書中有沒有提及串聯的零件,其保護範圍是相同的;如果串聯的技術效果是不可以預期的,即1+1>2,權利要求中只提及乙個零件,而未提及串聯的零件,不管說明書中有無提及串聯的零件和串聯的零件所達到的技術效果,其保護範圍還是以權利要求的限定為準。

2.如果多個串聯的零件並未落入以上權利要求1中,即具有創造性(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忽視,並達到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如果上述說明書中未將該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1+1>2)公開,就可以重新申請一件專利,如果上述說明書將該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公開了,那麼很遺憾,視為捐獻了技術方案(成為現有技術),不能再申請專利。

4樓:張無常

哈哈,先翻譯一下題主的問題再作答,請輕拍:

問題1:具有技術特徵T1的產品是否落入P1的保護範圍?

答:不考慮其餘技術特徵,該產品落入P1的保護範圍,理由——全面覆蓋,「多零件X串聯」∈「單零件X」。

問題2:能否申請專利P2要求保護技術特徵T1?

答:看情況,在不增加其它技術特徵的情況下,P1授權之前可以分案或者要求優先權;若P1已經授權,那就當貢獻社會吧~

5樓:樂知網孫敏

1.如果是必要技術特徵,就必須寫在獨權裡,如果不是,就可以不寫在權利要求書中,說明書是用來解釋權利要求。

2.技術效果如果可以預期,多半會沒創造性,重新申請是可以,但如果申請發明專利的話估計授不了權。

6樓:採孢公子

問題1 如果權利要求中某個零件未提及數量的限定,那麼單個或多個都在保護範圍內,所以多個零件串聯是落在保護範圍內的(前提是權利要求沒有寫入其他的非必要技術特徵)

問題2 假如專利1中多個零件串聯的技術特徵並未落入保護範圍,那後來的專利2很難單單只對這一技術特徵重新申請保護,因為技術方案已經被專利1的說明書公開,屬於現有技術,(或者專利1構成後申請專利的牴觸申請,破壞後申請方案的新穎性)。

從屬權利要求應當用附加的技術特徵,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限定。「限定」可否理解為縮小獨權的保護範圍?

王家鳴 獨權是獨權,從權是從權。獨權的範圍只與其本身記載的內容有關。你寫多少條從權,獨權的範圍都不會變。正確的理解是 由於從權作了進一步的限定,所以從權的範圍比獨權小。 是的。獨權是最大的範圍,最少技術特徵。從權是在獨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技術特徵。比如,獨權保護 手機 從權保護 翻蓋手機。比獨權多了...

技術特徵與設計特徵有何區別和聯絡

卻把桃花換酒吃 我覺得得從多方面說 語言學習方面 我是學英語的。Letters Live 裡有各種口音的朗讀者,喜歡抖森和捲福的發音,用來當語音訓練材料再好不過。當然,相比之下,見字如面 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用處。人文情懷方面 就這方面,我覺得兩者都非常好。見字如面 中有不少信件描繪了歷史圖畫,讓人回到...

為什麼要研究矩陣的特徵值和特徵向量?

特徵分解是矩陣代數裡面非常重要的一種分解方法。當然脫離應用就有點說不明白。大學裡很多教書的也只是照本宣科,所以導致大家都會算特徵值,特徵向量。但是還是不太明白這些到底是個啥?後來接觸機器學習演算法才算有一些了解。特徵分解應該說是一種簡化線性演算法。比如Ax lambda x,A是矩陣,矩陣在任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