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命自我立,福自我求」,那為何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而終?這難道不是「宿命論」?

時間 2021-05-05 20:31:44

1樓:易朗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跟「宿命論」本來就是兩種世界觀。

中國古代大多數時候是持宿命論的——但是,宿命論本身不等於消極不作為。

當一件事你清楚它是個人無力改變的客觀事實之後,你就要想辦法(說法)讓自己與之和解,並在已知的侷限性裡面尋求最大的利益。所以,古人面對宿命論也有很多積極的觀點,如:「乘物以遊心」,「聽天命,盡人事」

2樓:我部悍將劉三刀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我是主動變化的關鍵。

若公升起平等心,則眾生即為佛祖,煩惱即是菩提。

若公升起分別心,則佛祖即為眾生,菩提亦是煩惱。

此覺悟之義也。

此理論之理也。

然世事往往,迷者覺迷,悟者覺悟。

歷史亦在輪迴之中。

諸葛亮的選擇,是對先主的交代

歷史卻選擇,給天下人心乙個交代。

前者為迷,為宿命,為主觀。

後者為悟,為我命在我不在天,為客觀。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千載之下,武侯輝煌。

如是如是,如如而來哉。

3樓:雪泥鴻爪123

典型的分不清巨集觀概率與微觀概率的。

投硬幣正面概率1/2

難道因為你乙個人投了1000次都是正面,第1001次正面概率就變成百分之百了,巨集觀概率也變成百分之百了?

說白了,你那一千次正面,都是巨集觀裡的小樣本,啥都影響不到。

諸葛亮別說失敗六次,就是失敗6000次也跟宿命論無關。因為跟人類的巨集觀軌跡看,依然是小樣本。

4樓:寂靜

宿命宿命。當事情真的發生了,我們便會稱其為宿命。諸葛亮出師未捷是宿命,若諸葛亮出師有捷,那我們或許也會說是宿命。我們說的宿命,往往都是確確實實發生的事情。

我們並不知道諸葛亮當時是否真的知道會是最後的結果。若是知道,那就像前面一位網友說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但我相信,諸葛亮一開始出山之時,是抱著一些信心的。畢竟人家的才能擺在那兒。

需要談談為什麼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

1、諸葛亮更擅長的,是陰陽五行奇門遁甲之類。而並不是太擅長「改命」這一塊。

2、為什麼諸葛亮這麼厲害,晚年卻很悲慘?因為戰場殺敵,本就揹負著諸多業力。一軍軍師,所造殺業不可謂不多。雖說是為了蜀國,但殺業就是殺業。

3、「雖遇明主,不逢其時」確實也是對的。畢竟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之下,高人異士並非只有諸葛亮一人啊。

但這些都與「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並不矛盾。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出自《了凡四訓》,是明代了凡先生講述自己通過行善改命的一部巨作。而諸葛亮生在三國時期,或許真的並不十分明了「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真正內涵。

諸葛亮有點類似於《了凡四訓》中的算命先生孔先生,能夠算出了凡一生的種種(寫到這裡,突然感覺諸葛亮或許真的知道自己人生的走向會如何);而孔先生並不能幫助袁了凡改命!直到袁了凡後來遇到佛門前輩雲谷禪師,方才明白,命已定,運可改。行善,便是將「運」改動的鑰匙。

若想有好運,那便行善,若想有惡運,那便行惡!

善有善報是真的嗎?

5樓:當下的幸福

所以我覺得大家還是要多學一學邏輯辯證法。

這幾件事明顯是乙個包含和被包含的關係。

一件事最終的結果能不能成,既包含著內因的個人意志和主觀能動性,也包含著外因的時、地、人、財、物等等各方面的條件具備不具備。

的確,有時候內因很大,外因不具備也成不了事;有時內因弱小,只是外因夠強了也能成就一些事。

但是如果往宿命論上靠,就明顯是一種「後向思維視角」了。即:事情已經過去了,回頭看時,把各種相關的、不相關的,甚至一些偶發事件一頓狂聯絡,得出一些結論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現在好像還挺盛行。但不論多少人相信,這個思維方式本身是迷信的,至少它不是建設性的。因為處理當下的問題,永遠只能靠前端思維。

就像黃仁宇先生說的一樣,每個歷史中的人物都是站在歷史前端的。

諸葛亮怎麼會知道六出祁山一定成不了?他要是完全、徹底、確定以及肯定的知道,也就不會去打了。必然因素中還包含著偶然因素呢,不試一下誰知道行不行?

分析外因,只是有助於確定事情成功的概率,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也未必一定成不了。這才是「前端思維」。

的確,諸葛亮綜合分析形勢後,判斷在他生前統一中國的概率極小,六出祁山也確實有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但也不能說努力沒用。

在他一生的努力和運籌之下,至少造成了三分天下的總形勢,他出山前和劉備也是這麼說的,後來也確實做到了。六出祁山,至少攪動了一下死水,探了探虛實。在他身後,如果出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其他兩國突然亂了,那也不是不可能統一。

所以,宿命論這種詞還是要慎提。對於前端思維來說,未來的結果只是概率,主觀努力可以改變這個概率,但不能保證一定會怎樣。

雖然「前端思維」也有侷限性,有點兒像盲人探路,但卻是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思維。就像小平同志說的「摸著石頭過河」,誰的人生不是如此,歷史上哪一件大事又不是如此呢。康熙收台灣前也不知道會怎樣的,辦了就辦了。

6樓:道藏輯要

道教對於命運有著與眾不同的態度:既不迷信命中註定的宿命論,也不盲目與天相搏,而是講究運用一定的方法去改變。命由天定,運在人為。

一方面隨順命運安排,一方面更加努力積功累德,運用大道智慧型,命運自然改變。

7樓:

父親對李華說,下次再敢去上網,抓住打斷你的腿父親走出房間,李華揉揉發腫的尊臀,囁嚅,下次不敢了次日一早,李華起床時父親已經出門了

他囫圇吃完飯,直奔方圓百里唯一的網咖

李華開啟電腦,為了聯盟而站

「李華永不戒網,除非再被抓包」

假如你是李華,在明知上網被抓的情況下,還會去方圓百里唯一的網咖上網嗎

8樓:北渚

這叫與天鬥其樂無窮。

普通人能掌握甚至改變自己的命運已經足夠了得,但是諸葛亮本身才能出眾,身世又不一般,相當於跟現在的省部級大員沾親帶故,本身視野層次就不一樣,別人天賦奇能想的是如何逆轉大勢和潮流,能人之所不能,在那種人眼裡,能成為自己對手的只有老天,不屑於跟人鬥,雖然是有點傲,而不像底層大眾有的連飯還吃不上,整日想的是工作工作日復一日,動機是不一樣的。

當然在潮流和大勢面前,再天才的人,也只不過是草芥螻蟻一般。

9樓:玄磯子

大限之後能入廟堂,為千秋後人所供奉上座!又豈是一般人所能修得?所敬仰者無非"忠"!這又豈是"宿命"所能證得?萬般事皆"緣"定(自然)而已!

10樓:雷之鼓

人家諸葛亮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人家是知道結果的。宿命論是以結果論,而不強調奮鬥過程,把一切的結果歸為宿命,因為他們是不相信你引的那句話的。子說,欲求乎上,得乎其中。

何況宿命論那幫不求的,只能早登極樂了。

11樓:江北陸遜

抱歉,沒看懂。宿命,宿命,有果無果,皆是因果。此生無果,但消前孽,也是因果。阿彌陀佛。

金剛經第十六品能淨業障分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

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 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12樓:

事物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規律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是一定要發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但不是宿命論)。偶然性有其是不確定性趨勢。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大勢。從秦國開始,關中巴蜀統一全國,劉邦出漢中統一全國,似乎是大勢,但並非一定是這個趨勢。

諸葛亮未能成功,首先是遇到乙個強有力的對手,另外乙個就是關羽失荊州實力大減,加上後方支援有限,最終無果而終。

13樓:飛公升大道

命自我立。是指你一生中的所作所為,福禍報應。都是你前世和今生自己創造的。

無論是禍是福啊。所以說命自我立,但並不代表我能掌控命運,我只是順著這個命運的發展方向而被動的接受。下一句福自我求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能夠積德行善來改變命運。

道理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天下能真正改變命運的有幾人,可以說命運的束縛力和影響力。簡直是大的沒邊兒。強大的業力是你許許多多生生世世的積累起來的,力量十分強大。

可不是你三五個月,隨隨便便就能改變。需要擁有大決心,大智慧型能夠付出大代價才能夠改變。

諸葛先生雖然很聰明,是其前世積累的福報。但是個人的聰明才智也不能改變歷史。也不能逆天行事,歷史的車輪滾滾,塵世上一代新人換舊人,王朝的更替變化是無法改變的。

劉家的江山已經是不在了。如果諸葛亮偏偏要幫著劉家成立江山。這顯然是在逆天行事。

是以個人的聰明才智抵擋歷史的車輪,肯定是要失敗的。為什麼有魏延來熄滅它的49盞救命燈呢?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道不允許諸葛亮續命啊,是以假魏延之手,破壞之。

14樓:awdghj

每一件事情都是很多因素共同影響決定的,諸葛亮個人只是因素中的乙個

蜀國立國時22郡,僅有益州乙個洲,國土面積約107萬平方公里漢劉禪炎興元年(236年)戶籍在冊人口940,000人

魏國立國時87郡及十二州,國土面積約291平方公里,曹魏景元元年(236年)戶籍在冊人口4,432,881人

蜀國的土地在西南,一直遠離中原文明蜀國原先大部分的國土都是秦朝時期進攻南蠻開擴的疆域,相當長的時間巴蜀之地都是發配犯人的偏遠場所,這些亡命的犯人談到巴蜀之地無不色變,地形複雜,濃密的原始從林中經常會遇到毒蟲瘴氣,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危險,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只有四川成都一帶因為地勢較低和農業耕種,居住大量人口,新餘區有大量的無人地區還有不受規劃的蠻荒部落,行政體系等等都需要從開始計畫,要將蜀國的人口特別是蠻荒的部落納入行政規劃組織起來是個龐大的問題。而魏國佔據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區,農業長期開墾,行政組織體系成熟,還有多年沒有發生戰爭穩定生產,行政正常運轉的後方

魏國控制管轄的戶籍人口五倍於蜀國,行政體系執行多年成熟,而蜀國境內有大量無人的區域需要納入管理。魏國有著幾百年長期開採的大量的礦產和鐵器生產線,時刻為魏國提供金,銀,銅來製造貨幣,還有大量的鐵製農具,鎧甲,刀劍,而蜀國的金屬礦藏,鐵器鎧甲又幾乎只有城都一帶生產,

因此只要本國情況穩定,當魏國能充分運用自己人力,物力的優勢之後,魏蜀兩國對弈的結果顯而易見,所以必須在魏國建立未成,情況穩定充分發展之前進攻魏國,蜀國才有戰爭成功的可能性,不然等魏國情況穩定,幾十年生息蜀國必定會失敗被吞併。

西南水流湍急,地形險阻,有時還必須經過無人的森林,泥漂密林,脹氣毒蛇,給運輸帶來阻礙,千里路線的物資的積累和運輸效率很低,諸葛亮的幾次征伐都因為後勤保障糧草不足而被迫中斷。

與之相對的魏國交通便利,皆為平原,賽馬可一往直前,還可以利用運河,道路輸送全國的物資到乙個州郡,基本毫無阻礙

諸葛亮想趁魏國建國未穩之時打垮魏國可孤軍深入,糧草途經無數山脈淤泥之地,難以運輸而魏國戰略專注防守總是可以調動全中國人力物力在乙個關卡或者州郡長期跋涉下時間,距離長度,從千里之外的物資後勤的壓力也隨之增加,戰事陷入了僵局以魏國地理條件和幾倍的人力物力,結果必然只能不了了之。最終結果數次征伐失敗諸葛亮最終病死途中,幾次征伐反而耗盡了蜀國可以動員的人力和物力,從此之後蜀國再也沒有大規模的進攻行為轉為防禦,最終不可避免的被魏國攻破。

魏中國人口,金屬礦產,鐵器產量,糧食都幾倍於蜀國,地勢,公路,水利,運河,屯田各種地理環境都方便運輸資源,幾十年這樣拉距之後蜀國必然會走向失敗,諸葛亮的壽命有限的,留給他的時間絕對不超過三十年,可是蜀國也需要穩定解決國內的行政問題。

魏中國人口,金屬礦產幾倍於蜀國,地形運輸優於蜀國,這是「大勢」,他本人只能在這個大勢總尋找規律,用最高效率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大多數因素和背景早已因為客觀規律決定,人只能在這種大勢運用規律,來尋找最佳的方法

諸葛亮個人只是因素中的乙個,從巨集觀上來看國家博弈下,一中國人力,物力起到了最為重要的因素。

Linux既然是通過中斷來進行系統呼叫的,那為什麼在進入核心態後不處於中斷上下文而是程序上下文?

PerfMa system call 和中斷處理是有些區別的。system call 也叫軟中斷,主要從使用者態切換到核心態,構造一些核心態的棧之類的上下文,核心處理完畢後返回到程序,嚴格來說system call 陷入到核心態已經不屬於程序上下文了。 shuyong.chen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

DNA既然是雙螺旋結構然後拆開然後整條配對,那整條不就是恆定的了嗎

在不考慮聯會等因素的情況下 你的Y染色體一定是和祖父的一樣 至於其他的染色體 X染色體可能來自於的外祖母或者外祖父 如果是女生那麼X染色體一條一定來自於祖母另一條可能可能來自於外祖母或者外祖父 其他的22對嗯就是父母兩個人的隨機組合比如 1 3 5 7 9來自父親 2 4 6 8 10來自母親 然後...

漢服既然是明末消亡的,為什麼不只復興明代甚至明末的漢服

林中貓 因為需要復興漢服的人,不是一撥人啊!有些人只是喜歡古風,純粹的是從文化 美學角度,自然各有各的愛好,漢魏隋唐宋明乃至改良漢服漢元素古風影樓風都行,本質是cosplay 有些人是從民族主義出發,自然對明之前的 自然演化 不感興趣,漢服只是他們民族主義行為的乙個子集 有些人是從邏輯出發,比如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