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大順軍闖軍主力有與滿清八旗一戰的實力嗎?

時間 2021-05-10 11:50:42

1樓:黑白漫步

舉個類似的栗子:

李二鳳率領3500騎兵,在虎牢關擊潰竇建德30萬農民軍(號稱30萬,實際13萬)生擒竇建德。

農民軍的戰鬥力不能看紙面。

李自成就算把他姥姥姥爺舅舅姨媽全都帶上,湊個一百萬人去山海關開趴體,也只是徒然增加後勤壓力,戰鬥力可能更挫。

2樓:張三

不請自來。

李自成從一開始就是相當重視滿清的。和吳三桂的一系列通訊聯絡之後,李自成帶兵離開京師,開始向北部和東北部所做的一系列行軍基本上都是基於他所獲取的清軍可能的行動路線所展開的。

後邊之所以敗於清軍之手,個人分析,一來是跟據守堅城的吳三桂大戰了一番,二來順軍的核心主力很可能人數並不比吳三桂軍更有優勢,多數還是路上收編的明軍降兵,戰力肯定差很多。

而對面,多爾袞雖然最初把這次出征視作又一次入關搶劫,但是後來意識到這可能是入主中原的一次良機,於是幾乎把滿洲八旗主力傾巢而出,軍隊的數量和素質都比順軍有很大的優勢。因此李自成戰敗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兩方兵力差不多,順軍又沒有經歷攻城戰的消耗,滿洲八旗還真的未必是對手吧,當然也可能打個兩敗俱傷;不過這種情況肯定是雙方都會竭力避免的,誰都不會讓吳三桂佔便宜吧。

3樓:李永昌

1639-1663各方勢力戰力對比

八旗(皇太極多爾袞時期)>八旗(順治時期)>=投降明軍(綠營)=大順軍(李自成時期)>=大西軍(孫可望李定國時期)=鄭軍》大西軍(張獻忠時期)>大順軍(忠貞營時期)>江陰群眾》大明官軍

4樓:清貧道德君子

從實際作戰效果看完全是廢材,一片石戰役到九宮山只有短短10個月五個省份30萬大軍的大順就完了, 太原那樣的城池20天搞定。前明軍的大同可能扛多了。闖軍最大問題缺乏守衛城市的勇氣,用想著跑,因為前明軍很懈怠跑了就追不上,清軍可是死咬著不放

5樓:

先大致說一下八旗,努爾哈赤作為乙個軍事天才,從十三副遺甲起兵到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國,四處征戰,八旗戰鬥力毋庸置疑。到了皇太極時期,兩徵北韓,收復蒙古各部,南伐明朝,八旗打的幾次野戰更是毫無敗績,各方勢力中,可以說八旗是最強勁的一支,故有「17世紀東亞的無敵之師」「中國封建冷兵器時代下最後的輝煌」等說法。作為明朝遼東最大的邊患,有人說明朝不夠重視的,純屬扯淡,反觀李自成會不重視嗎,很多投降他的明軍還都是從遼東敗走,逃跑的明軍呢,所以你第一句話就錯了,李自成也是相當重視的。

當時的背景是,北京城破,崇禎自殺,明朝已亡,吳三桂無非是選擇投靠李自成的大順朝或清朝,二選一,因為以關寧集團的實力,他兩邊都打不過。不管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還是從利益角度,選擇了「對關寧集團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歷史結果是吳三桂投靠了清朝。後面的事就清楚了,吳三桂先和李自成打,快被大順軍沖垮最後一道防線時,八旗入場收拾殘局,一舉擊潰李自成。

那麼問題來了,即使吳三桂投靠李自成,以大順軍的戰鬥力也是無法和八旗相抗衡的,八旗向來都是以多打少,充分發揮鐵騎機動的優勢,薩爾滸之戰,渾河之戰,大小凌河之戰,松錦之戰等,明朝的九邊精銳都是被八旗做掉的,乙個由農民軍,被打怕的明軍組成的軍團是無法擊敗勢力最強的清朝八旗的。

6樓:野竹小邑

2023年,吳三桂在明朝要擱屁的前一年,能在孤城寧遠大破滿清八旗大軍。2023年,李闖的一半人馬可以把吳三桂打得雞飛狗跳,眼看要滅。 你說闖軍有沒有跟韃子的一戰之力?

7樓:

戰爭從不講公平,而看重結果。

很顯然,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當然,腐化之前的八旗軍,也確實是當時東亞一流的步騎炮復合軍團,大順軍的問題在於贏得太快,沒有在戰爭中錘煉整合力量,所以素質層次不齊,很難說與八旗軍相比如何,李自成也只是當時的共主,遠沒有做到令行禁止的地步。

8樓:雪語

與高讚答案不同,我認為李自成的最大失誤不是太順利了,而是他的流寇思想太重,而且對根據地建設重視程度不足。

在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後,當時的明朝將領大多歸降,李自成在拿下北京城後,應該休養生息,穩固其占領的地盤,也就是北面的陝西、山西、河北一帶,而不應第一時間進攻吳三桂。原因有三:

1、李自成定都西安,幽州地區並不是他的老巢

2、北京是堅城,徐達能速取北京是因為元順帝無兵逃亡,而也先、俺答也都拿北京沒辦法,守住北京,在遼東無法獲得軍費的情況下,長久必然出問題。

3、李自成的軍隊數量還並不足以碾壓吳三桂

所以打山海關是乙個錯誤的選擇。

李自成在一片石敗後,也完全可以在山西、陝西一帶重整旗鼓,但是他流寇思維太嚴重,最終不斷放棄、一敗塗地

9樓:「已登出」

看看李自成歷史戰績,洪承疇打的李自成鑽進山里,皇太極八旗打的洪承疇剃髮求饒,呵呵呵呵。

精神李闖分子往往具有一定明粉屬性,但是李闖本來就是大萌在正常狀態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鬆掃平的存在,孫傳庭上書直言:五千平寇。洪承疇兩千甘兵就打的潰不成軍,李闖到底有啥可吹的。

就算一片石之戰,清軍兩萬前鋒就一擊而潰,表現遠不如曹變蛟等人的遼東軍,吳三桂之前寧遠可戰之兵只有三千,其餘臨時招募的戰鬥力很差,打個吳三桂也能除來吹?

說實話,吹李闖滅明,不是侮辱清廷,而是侮辱明朝,還真是精神滿遺。

10樓:「已登出」

這麼說吧,完全不可能,李自成的起義軍是為了推翻明朝建立乙個能吃得飽飯的王朝,而不是想建立乙個強大無比的漢人王朝,對於他們而言攻克北京就已經代表著完成任務了,剩下的他們就可以吃喝玩樂而不是繼續到處打仗,當乙個部隊沒有了戰鬥意識自然沒有戰鬥力。而且李自成的起義部隊實力本來也不強,剛開始被明朝軍隊壓著打,後來才翻身農奴把歌唱,但是明軍對戰滿清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當然如果晚幾年打讓李自成重新建立乙個封建王朝我看也懸,一來李自成實力不夠,二來正統的明王朝尚且不能打的贏滿清,更何況乙個剛建立的民心不穩的王朝?

11樓:王羊

抵禦住清軍不需要李自成如何如何,只需要吳三桂不背叛李自成就行了。

問題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階級利益始終大於民族利益,整體民族利益/民族意識的覺醒還是幾百年後的事了

12樓:王小博喜歡牛肉乾

先說有沒有吧。

有,肯定是有一戰的實力。

但是如果是平原決戰的話,兩者的勝率很難講。但是打仗嘛,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兩支軍隊間的交鋒,而是兩個政權之間的交鋒。所以看能不能打贏只能看雙方的發揮了。

13樓:前路漫漫

我覺得沒有那個能力也不可能打得過,因為你去看看清的發家史和後金開創者努爾哈赤他們帶的兵就知道八旗制度的優越性

而且我在這還要強調一點,清與元,金國,遼嚴格意義上不屬於乙個性質的軍國政權,清也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漁獵民族

並且主要依靠的也不是騎兵,而是重步兵......

是不是覺得傻眼了!並且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官修史,清軍到後期無論是火器數量還是質量都遠優於明朝,更何況是大順那種撿了漏的老營雜兵?

恕我直言,一切拋開實際戰爭程序和實際軍事實力而空談關內治理爭取關寧死守長城防線都是耍流氓

人家大明調集全國最有素養最有作戰經驗的軍隊去關外都給清軍打廢了,你乙個不是靠穩紮穩打,不是靠廣積糧緩稱王,靠撿漏得來的政權,有什麼能力和關外血戰幾十年的清軍對打?

14樓:

闖軍與各路明軍一樣,都是少量精銳帶著一批老兵和大量的輔兵作戰,精銳是打硬仗的,老兵是穩住陣角的,輔兵是打順風仗的,一旦精銳硬拼失利,老兵押不住陣角,就是一場大潰。

這種情況下想與清軍作戰,就必須集中部隊,布置足夠的精銳與老兵部隊,就象松山之戰在糧道被斷之前,明軍因集中了各路精銳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孫傳庭帶大量新兵都能與這支闖軍打的勝負難分,孫最後敗亡也是有各種因素導致,並非戰力不濟。

說明這支闖軍精銳部隊與老兵部隊的數量不足以支撐與清軍進行大規模作戰,若是闖軍能把分散的各路人馬集中起來,或許還有一戰之力。

15樓:宇文亮

大順軍的問題在於當時殘破的北方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源。李自成急於攻打北京就是因為他必須盡快推翻明朝,統一天下,才能獲得來自南方的資源。大順軍在北京的拷掠並非完全出自復仇,而是有不得已的理由。

但這樣做就必然把吳三桂逼到清朝一方。歷史就是如此。因此我認為李自成的勝算非常小。

16樓:吸氧武士

從軍事的角度而言,李自成的大順軍能否單挑滿洲八旗並不重要,因為在當時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明軍,那些明軍不論倒向誰,誰都會具有決定性的力量。李自成東征打穿山西和直隸附近的防線,難道都是大順軍自己的戰鬥力超過了當地的明軍?顯然是因為當地明軍倒戈投降了。

正如題主所言,李自成打北京之前,各地都有大順軍的部隊分兵駐守,所以他勢必要依賴投降倒戈的前明官軍,甚至打下山西之後,留鎮的裡面也有很一部分是原來的明軍姜瓖部,招降吳三桂後派去接管山海關防務的也是原來的明軍唐通部。李自成丟掉了前明官兵的支援,是他軍事上失敗的直接因素。吳三桂那些關寧兵在多爾袞的清軍到來之前已經和大順軍激戰了一天多並且逐漸不支,如果吳三桂倒向李自成,大順軍和關寧兵合兵一處,憑堅城且以逸待勞,多爾袞的傾國之師可能就要變成喪國之師

17樓:賽寶寶

打不過。

最好的可能性是收服山海關明軍。然後全軍依託山海關迎擊清軍。清軍13萬,順軍主力約10萬,前明軍約5萬。單輪野戰能力,仍弱於清軍,我覺得擊退清軍的可能很大,但重創清軍可能不大。

然而,清軍未必會一定在山海關與順軍決戰。順軍與清軍最早接站在一片石,實際是山海關北的關口,結合清軍多次入關,都是繞開山海關的。我認為,清軍繞開山海關重兵集團,從其他地方入關的可能性很大。

北京本身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缺乏堅守的條件,要不棄守,要不盡快野外決戰。野戰決戰清軍最為擅長,我是真不看好順軍。

順軍從倉促北上開始,就進入死局了,就是因為順軍全軍野戰都未必打的過清軍。以河南南部為基地的順政權,最好的線路是南下武昌,分別攻略四川湖南以及江南。建立穩固的糧賦基地後再爭奪天下。

清軍這種情況下多半要著急入關。明軍剩餘的重兵集團還有陝軍餘部高傑李成棟部,賀珍部等,山西週遇吉部姜鑲部等,京軍唐通部等,關寧軍吳三桂高第部,山東兩淮間的許定國,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等,以及左良玉,鄭芝龍等。如果不是投降的快,這些軍隊打起來足夠清軍折騰一二十年的。

陝北是順軍的發源地,豫西山地,大別山區,鄂川間山地三處是後期農民軍三大策源地。如果有好的後勤支援,清軍無論從陝西南下四川,從南陽南下兩湖都是極為困難的。從兩淮間南下攻擊江南還要防備順軍從陝北豫西大別山的側擊。

演化後可能是清軍北方,明軍兩淮江南贛閩,順軍其他的鼎足之勢。

以後來大西四子經營雲南的水準,給順軍三五年的時間,以及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四川雲貴兩廣等基本地盤,順軍最後奪得天下的可能遠大於明清。

如果崇禎帝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李自成不殺他,以禪讓方式交接政權,能否增強大順政權的「軟實力」?

月塔 這個假設沒法成立 第一,就算崇禎投降大順,清朝一樣打著 為爾先皇復仇 的旗號進關 明朝在北方的兵吏願意降清,一是覺得大順鬥不過大清,二是不滿大順拷餉等等政策 題主自己也說了 為爾先皇復仇 不過是個藉口而已,明朝在北方的兵吏要是真的那麼忠誠,應該去投南明的弘光政權才對。崇禎殉國不殉國,對於那些願...

為什麼特意強調李自成是農民軍?

didadi 個人的成分並不代表其屬於這一階級。恩格斯顯然不屬於無產者,但不妨礙他是無產階級的導師。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但他建立的明朝顯然不是農民共和國。明末有很多支義軍,他們有的更像是山賊,有的更像是地方地主武裝,但下崗職工李自成所領導的,在很長時間內顯然是支以農民利益為訴求的隊伍,所以他當然是農民...

太平天國和李自成的大順為什麼都失敗了?

燈塔 李自成,沒有成功是因為沒有三方勢力角逐。諸葛亮,絕對是個大家。20多歲就看透世界執行的規律。否則也不會提出三分天下的。真正的大統一,都需要幾方勢力在一起角逐。其中兩方,先打個兩敗俱傷。然後,由第三方來收拾殘局。這就是說,勝利不能無緣無故,不能輕易得到的。也就是說,李自成下手太早了。諸葛亮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