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七雄沒有同歐陸一樣形成均勢?

時間 2021-05-09 16:22:47

1樓:OriginalToy

這個問題問得不對,偽命題。

戰國同時期的歐洲也是征服是主線,秦統一中國,羅馬征服歐洲。

秦統一後書同文,車同軌。

羅馬統一後,搞砸了。

2樓:徐曉軼

下面這個回答應該說的比較清楚了:

你對材料中古代中國缺少所謂「騎士精神」有何看法?

直接原因就在於軍制不同。

以秦以乙個郡就可以修建出都江堰的組織動員能力,以秦築直道交通天下的工程能力,以秦弩所代表的裝備技術水平,以秦軍陣所代表的職業化水平,打不下來的就只能是如秦趙長平之戰那樣的巨大的國力比拼【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歐洲在羅馬時代一樣是乙個大一統的帝國,因為羅馬的軍制是富裕平民所組成的羅馬軍團。羅馬滅亡後,諸日耳曼蠻族接了天上掉下來的這麼大的乙個餡餅,就地以其部落時代的軍事貴族共和實現封建,其軍制依然是部落時代的私軍化、徵召制。

這樣臨時徵召起來的私軍聯盟,其組織度、動員能力、工程能力、訓練程度都遠差於羅馬軍團,那就更比不上秦了。

所以羅馬之後的歐洲所謂的均勢,實在是其各部落太落後了,本是蠻族,驟然吃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表面上變成了貴族,但組織動員等各方面還是太差、太落後了。

而歷史的吊詭也在於此,因其落後,所以無法實現統一,所以能保持八百年的質樸,在暗黑教廷完全腐朽之時,反留下了新質力量得以成長發展的騰挪空間。

3樓:王劍

制度不同,秦崛起於西方,商秧變法與其說是變法,不是說是立法,而且是基於六國利弊的改良,這使得秦國的國家協調能力遠高於山東六國,這體現在君權穩固、財富積累迅速和軍隊戰鬥力強大。而山東六國即使在亡國前夕,雖然軍隊都體量不小,但基本上個個都是內憂不斷、君權不穩。縱觀歷史,基本上所有的戰爭決勝因素秦國全部都有。

而反過來看歐洲,歐洲近代確實很象戰國。一來有個虛假的權力中心羅馬教庭,而且它的功能也跟周天子一樣是為宗教儀式,而實際的君權其實是掌握在各君王的手上。但歐洲有乙個跟戰國時期不同的配置就是奧斯曼帝國,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中國沒有被秦國統一而形成乙個東方勢力中的巨無霸,很有可能就不會有這個大傢伙。

這個大傢伙是歷史上中國一次次把游牧民族向西推動形成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都有一部分向西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而奧斯曼的直接成因跟蒙古帝國有關。蒙古除了間接形成了這麼個很大的穆斯林帝國,也帶入了中國的許多技術。由於奧斯曼這麼乙個虎視耽耽的異教徒在邊上,壓得歐洲喘不過氣來,才開戶了大航海時代,為的是跟亞洲交易。

而在外力的作用下,歐洲內鬥就變成了次級需求,更多的是一次次的宗教戰爭和同仇敵愾,然後走向大海。

歷史就是這麼個有意思的東西,我們的強大推動了游牧民族西征,游牧民族西征又推動了強大的歐洲,歐洲又回來推動了我們。

天道好輪迴,蒼天放過誰?

4樓:avoidant

歐洲主要國家就四個,英法德意。

法意跟英德是不同語族,英德相同語族,但乙個是島國,天然難統一。意在自己的半島上,跟法之間的聯絡受到德國方向的衝擊。

說來說去還是在地理區塊較多的情況下,蠻族把羅馬衝擊破碎,自己也分化的結果。法意是碎掉的羅馬,英德是分化的蠻族。

而戰國七雄,都是同文同種,位於同一片大陸。七國武德充沛,把有可能把華夏衝擊破碎的蠻族都逼出去了。

華夏各區域的聯絡一直是緊密的,即便蠻族入侵,造成的也只是華夏區域的萎縮與淪陷,而沒有幾個主要華夏區域被割裂的事情發生。

5樓:北海之泉

你咋不問羅斯諸侯、德意志諸侯為啥沒有形成均勢?

同文同種,之前也有大一統的雛形(商周、基輔羅斯、神聖羅馬帝國),再度統一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歐洲平原開發的晚,也出了拿破崙帝國、牢不可破的聯盟和歐盟,咋就均勢了?

6樓:何心患

奮六世之餘烈了解下,六代君王勵精圖治才有的始皇帝掃六合。Continental要是有個六世都勵精圖治的王朝,不說統一Continental,起碼統治大半個歐洲。

7樓:惟願卿安

沒有什麼特別高階的看法

我就覺著吧

七雄再怎麼不尊周天子列國卑秦不與會盟楚子蠻夷等等好歹都是周天子體系下的整體

咱是兄弟先分家再統一

你歐洲什麼時候有過統一的政權?羅馬的中心又不是東歐和西歐其核心義大利半島+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巴爾幹半島現在分別屬於義大利和希臘

8樓:

個人認為是文明中心,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步,乙個是形成統一,乙個是形成統一國家。

前者比如印度,比如羅馬治下波斯高盧伊比利亞,比如歐盟聯合國亚细安等等。

而後者戰國七雄也好,德意英法也好,他們所謂擴張的行為最終都是為了爭奪文明中心。

這是一種天然法理天然正確,做乙個簡單換位,你是個軍閥頭子,現在你想搶糧搶地盤,前提就是軍隊需要強大戰鬥力和兵源。

進行正義戰爭侷限太大,推翻君主掠奪領土等等,似乎不管哪種理由都有侷限性。

而唯有文明中心,從中心發出去的都是我們的,才滿足一切正義又廣泛的戰爭。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民族。

而中國幸運的滿足了文明中心化——黃河,複雜的地理環境催生出了《周禮》,所以楚國不管多麼龐大被指責為蠻夷是心虛的,嘴上再硬還是跑去問鼎。做個換位,你是義大利,你關心德國說你蠻夷嗎?你會想跑到柏林問問德國有幾個腦袋嗎?

再看回歐洲,歐洲文明中心應該是羅馬,可惜羅馬給屁了,羅馬強盛時不也幾乎大概差一點還需要努力一下的完成統一了?

再說回問題,戰國戰國,為什麼這些國家打的不可開交?既沒有遇到馬爾薩斯陷阱,又沒有擴張到科技極限。為什麼這些國家打的如此慘烈百家思想卻層出不窮?

既沒有遇到普遍的國家封鎖,又沒有語言文字的天然壁壘。

總結:不是中原就是蠻夷,不是王臣就是敵人,打得過我要打,打不過聯合起來我還要打!

9樓:Game

答案很複雜,咱們簡單地說一下。

分地理、政治、交通等幾個方面。

地理我說不清,專業限制,其他答案有。

政治,其實在秦始皇之前,中國名義上也是統一的,因為天下有共主,加之周公設立的周禮,逐漸同步文化,列國貴族無形中維護了文化的統一。之後,就要感謝秦始皇了,是他力主統一,行郡縣制,為中國以後的政治軍事基調打下了基石。

10樓:潘大胖子

結論:不能統一,最大原因是西元前後歐洲所謂最牛文明低下到(包括科技,農業,文化等等)無法同化其他歐洲蠻夷導致的!

首先糾正大家乙個先入為主的事:那就是東亞地形遠比歐洲複雜!中國應該對應的是法國到白俄羅斯或者莫斯科!西班牙,義大利,巴爾幹半島你對比下犬戎,北韓,東南亞即可!

第二,根據第一點可以看下圖,橙線裡面都是大平原,內比的就是中國(或者是法國+波德大平原對比中國),但這塊土地沒有長江黃河,秦嶺-淮河這種不講道理的天塹。

第三,根據第三點,為啥這個橙線裡面土地不能統一了?這就是我的結論,因為西方國家開始文明低下,無法同化波蘭,法國,德國這些坐擁大平原的蠻夷!導致波蘭,法國,德國等長期勢均力敵!

而在東歐平原方面同樣由於文明底下,無法開發東歐大平原!導致東歐能自守!

11樓:誠於道

Continental的貴族不願重用寒門人才(連熙德這樣的忠義之士都容不下),或者獨木難支或者一幫業餘選手互啄。春秋戰國,強國的興起皆從任用游士開始,如管仲助齊國稱霸,商鞅助秦國雄起。Continental長期就是諸王自己打,近代,普魯士重用俾斯麥比較接近春秋戰國的強國崛起之路,如果普魯士如秦國 ,奮六世之餘烈,像秦一代代重用商鞅,白起,張儀,李斯這些人才一樣,在俾斯麥以後繼續禮賢下士,滅俄滅法滅英,統一之勢就成了。

腓特烈大帝鏖戰歐洲,如果腓特烈大帝和俾斯麥這樣的人才合作(秦魏冉,白起同代,趙廉頗,藺相如同代)至少滅奧地利問題不大,奧地利滅了以後統一德意志,滅法國,歐洲的統一大勢就成了,只要不出大錯,六世統一不是什麼大問題,就像一堆業餘選手裡面突然衝入一群頂尖專業選手,看起來手上的實力差不多,實際上專業選手能一挑二甚至一挑三勝之

12樓:法國燻肉

主要是因為秦國歷代君主的戰略目標,影響了格局。

秦在掃六合以後開始在全國播種大一統的思想,秦末大戰,清洗了一波貴族後裔,又發展了一些異姓平民王,再到劉邦對異姓王的清洗,逐漸將格局由諸侯國共尊一王,變成了家天下,列國的概念隨之淡化了,大一統的觀念就傳承下來了。

戰國最終沒有形成均勢,主要在於雄踞關中的秦聚集了天時、地利、人和因素,發起了大一統的戰爭。

1、首先說人和,漢以前大一統並不是主流觀念,各國的戰略目標多是鯨吞小國,蠶食大國,建立霸主地位。直到漢初,持這種觀念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項羽稱霸分封諸王,韓信稱齊王,包括有穿越人嫌疑的張良前期一直立志復韓,秦如果只想偏安一隅,佔四塞之地自守,多半也是天下割據。

2、除了秦以外的其他國家,缺乏客觀的地利因素,趙相比於其他國家有一定優勢,山西也適合割據,但是腹地小於關中,關隘的閉塞度也小於當時的秦,加之秦對內變法、對外又吞併了巴蜀,所以趙後期綜合實力輸給了戰爭機器秦。魏、韓處於中原腹地,強勢時適合稱霸,有利於集全國之力,比如東周、東漢,軍事衰弱時就成了四戰之地,魏沒有了武卒以後,只能與秦爭於河西,與齊楚爭於淮泗,與韓趙爭於三晉故地。齊楚地大物博,但戰線過長,不利於防禦,容易多線作戰。

燕太過偏遠,且對南無天險可守。綜合比較地利,秦第一,趙第二,其餘國家均排在後。(發散想乙個問題,趙國能不能提前複製八百年後唐的進軍路線進而一統,我覺得難,主要問題還是在於當時的諸侯國觀念,李淵進長安能夠迅速站穩腳跟,也得益於當時已經早已沒有秦人、趙人的觀念,大家都是隋人,你是山西的隋人,我是陝西的隋人,況且李家原本就在關隴集團中,但戰國時就很難,趙如果入侵了秦國關中,一不會遷都,二對當地的整合也較難)

3、戰國最終沒有形成均勢,用比較玄的觀念解釋,就是天時,戰國末期,各國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戰爭和發展,弱國強弩之末,強國羽翼豐滿,所以有了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始皇。歷代秦君能力和野心都有,秦國在商鞅後也已經完成了戰爭機器改裝,之所以到了秦始皇才能統一,就是因為天時。

所以說戰國不是沒有均勢,東周五百年,都是一種均勢,只是均勢最終被打破。歐洲也有過大一統,只不過基調沒有留存,民族和家族的理念仍然保留至今,期間沒有一兩個王朝建立真正的包括領土和文化大一統的時代,沒有衍生出類似「歐中國人」這種的觀念。先秦時期,東西方的觀念都是一致的,以當時的生產力和交通半徑,只能是小國寡民,分封而治,秦漢幾個有超前眼光的君主選對了正確的道路,兩個大一統時代的綜合因素才奠定了2023年中國的基調。

戰國七雄誰的滅亡最令人遺憾?

沉默的樹 遺憾不知,但齊滅的最憋屈。如果說趙人戰至最後一滴血,那滅齊簡直是最順利的,齊人的血性最終都消耗在了臨淄城的繁華之間,最終由齊王建奉千里之地百萬甲士不經一戰而歸秦。 燕國。燕國歷史非常神秘,前期歷史斷層,隱約在春秋時期打醬油,戰國時期莫名成為七雄之一。燕國大事不多,也就禪讓內亂攻齊之戰,但是...

戰國七雄的回血速度怎麼那麼快?

飄雪之夜 1.其實還是需要恢復相當久的,一兩代人比較常見,比如伊闕之戰之後過了二十年魏國才緩過來梭哈了一把華陽之戰,華陽之戰後又經過十幾年的修整才再次暴兵參與邯鄲之戰。2.在農耕時代,如果土地承載力允許,人口恢復速度其實十分可觀。3.基層控制力缺乏,存在虛報現象,如果不是六國檔案被焚毀,我們可能也能...

戰國七雄,除了秦國誰最有希望完成統一?

南韓首先東周公和西周公可以說是南韓的,所以法理在南韓。然後三晉以前是乙個國家,所以也是南韓的。趙政是趙國的,也就是三晉的,所以秦也是南韓的。燕趙之地一般並稱。所以燕國也是南韓的。楚國是蠻夷,偷 南韓文化,所以應當歸還回來,楚國也是南韓的。齊國被五國伐齊基本吞併。作為其他四國的 爸爸 齊國當然也是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