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還有哪個國家有一統的能力?

時間 2021-05-13 07:15:31

1樓:

戰國是個漢堡包,最大的餅底是楚國,齊秦東西,夾著中間三晉北邊燕。

除了秦國,就是楚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事實上,推翻秦國的正是楚中國人,陳勝吳廣,劉邦項羽他們都算原楚國地盤上的人。

楚國有多大呢?西邊武漢東到上海,南到廣州,這些都是楚國的地盤,吞併吳越南越,佔了大半個中國。楚國也有很多能人,也有過項燕,景陽,昭陽這樣的名將(吳起,廉頗都是最後去了楚國),春申君黃歇也是戰國四君子之一。

秦國也沒那麼完美,王位繼承的過程就險象環生,李信去打楚就吃了癟,何況在之前打趙國也沒那麼順利,再早以前魏武卒也曾以少勝多贏過秦,所以,楚國如果不出那麼多昏君,如果能善用外臣,他是第二個有希望問鼎中原的。

春秋戰國時期也是可能發生翻盤的事情,弱小的燕國還突然把強大的齊國揍的幾乎滅國,楚國突然出乙個樂毅這樣的牛人也不是不可能的,後來不是出了個項羽嗎,可惜晚了一百年,劉邦項羽如果在昭襄王時代就出場得瑟,那說不定出啥好戲呢……

2樓:

刨了秦國,那一定是趙國

趙國身處四戰之地,人口一共二百多萬不到三百萬,長平一戰死了六十萬,基本全國青壯年男性死光了,居然還能在強敵環飼的貧瘠之地,活的有聲有色,跟秦國打的有來有回,勝多負少,穩穩的坐在山東六國之首的位置上。。。

單拎出任何一國放到相同的位置上,都夠嗆。。。

秦趙本同宗同源,區別就在於秦國變法了

要沒有秦國掣肘,趙國攻滅中山之後,就會攻滅了燕國

3樓:

齊國暫不看五國伐齊到齊國投降這五十年,我始終認為這個國家很魔幻。

齊國弱嗎?

很多人受電視劇集草根號影響,認為齊國不參與合縱甚至不戰降秦,弱爆了。但是你把戰國前期虎口拔牙,兩次大戰把魏國拉下馬,戰國中期擊秦敗楚,吞宋滅燕,這一系列的事件連起來看,自己應該會有客觀認定:齊國並不弱。

經濟上坐擁春秋戰國時期超級城市-臨淄城。《戰國策》中記載了游士蘇秦對臨淄的印象:「車轂擊,人肩摩,連祍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

」以及謖下學宮的學術聲望,這裡有著最為自由開放的意識形態。

被啟用工商業的齊國,跟或種地或打仗的戰國時代,顯的有點不合時宜。但是統一?齊王甚至是齊國老百姓可能根本就沒想過這個事。

設想某天齊王提出要統一天下的政治主張,先吞併燕國,水路並舉佔據遼東,開拓戰爭資源。使用經濟手段,誘使中原人民有歸齊國之心,聯合秦國東西出擊滅趙,與魏國交好削弱楚國,宋國歸齊,所得楚地盡予於魏。唆使秦魏互毆,坐收漁利,最後收拾殘局。

第二天謖下學宮的臣子諫書都飛來了:大王,您認為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不就是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知禮節嗎?

今天你的子民日子過的不舒服嗎要去打別國,打下來你還要養他們..齊王一看,罷了罷了,遂無統一之志。

4樓:王威

楚國楚國有廣袤的大後方

先進的制度(郡縣制是楚國最早實施的,吳起的改革也比商鞅變法早。)楚國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楚國吞併吳越之後就有海岸線了,就能煮鹽了。鹽這個東西在當時那就是印鈔機。)

其實,無論如何,都應該是楚國統一而不是秦國。

所以最後打楚國,秦始皇在戰爭後期是御駕親征的。這是六國戰爭中,唯一一次。結果不巧碰到項燕抵抗,逃了回去。

最後被秦國統一,而不是楚國。其實其他國家也都看不下去的。

所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不服啊。

5樓:Ego

結論是很難,山東六國都有其致命缺陷

戰國前期稱霸的魏國,其率先變法,領土雖然不大但都是中原精華所在,外有三晉同盟,內部人才濟濟。然遇魏惠王這個敗家子,對內不能盡用魏中國人才,對外稱霸到處得罪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僅給了秦國變法喘息的時機,還把魏武卒制度搞崩了盤。後來雖然號稱縱親之腰,卻也只是迴光返照,每次合縱完都是秦國的出氣筒好不悲催。

楚國,楚國一直是大而不強的代表,內部山頭林立,危機之下還可以同仇敵愾,要他進取統一簡直是做夢。

齊國,齊國就是前期太順了一路幹趴魏國吞併宋國,東方大國煮海為鹽富的流油,像是乙個家財萬貫富二代,開局998的充,風頭太勁結果被圍毆,五國攻齊後再也沒了勁頭,現實中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國。

趙國胡服騎射後迅速崛起,成為戰國中後期唯一能和秦國單練的強國,但是缺陷也很明顯,改革只重軍事,沒有涉及政治體系。不缺名將但缺名臣。地理環境也比較貧瘠,還有燕國這個攪屎棍天天背刺,雖然不致命但是煩人呀。

燕國南韓就沒必要說了,有那麼一些閃光時刻,大多數時候都是挨打的命,幾乎沒有可能統一天下。

6樓:克小蘇

楚國。楚國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國土面積是有統一六國的硬性條件。韓魏皆四戰之地,鹽鐵糧食自足尚可大小征戰不斷,燕國亦然。

三晉中最強大的趙不喜耕作好經商,不逐本而逐末,北面防禦匈奴耗費國力,短期戰爭尚可長期吃力。齊鹽鐵充足糧食充足可人口上不如楚中國人口資源豐富,楚國進可逐鹿中原退可依江自保礦石豐富。如果不是白起攻占楚國半壁江山,祖龍滅楚時還要躊躇,一統還要再推遲幾年。

軟性條件上就比較難說了,各國皆有人才,制度上都有變法改革。但是,硬條件是乙個國家的下限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上限。沒有豐富的人口和優秀的地理位置,單憑改革或者人才可能會有一時之利但只要軍事政治上輸幾次便元氣大傷是沒有條件統一的 。

風險承受能力是最重要的。

7樓:俠義昭烈

完全沒有,絕對是秦,即使沒有六世余烈,也無非晚統一幾百年,但一定是秦,不容辯駁

這個問題就好像除了中國打敗日本以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一樣,回答都是絕對的否

8樓:Junker

魏國前期已經取了河西,把秦國憋死在關中了,如果能進一步併吞韓趙、恢復晉國的疆域,是有機會稱霸的,可惜魏武侯死得太著急、國內先內亂了,梁惠王又不爭氣,活了80多倒把家底都折騰光了。

後來秦國收復河西、秦惠文王並巴蜀之後,有了大後方,進可以攻擊河東、又可以順江而下俯擊荊楚,其他國家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又趕上超長待機的昭襄王和武瘋子白起,把三晉和齊楚全打殘廢了,嬴政再用10年一桿清台只是順水推舟的正常操作罷了。

9樓:「已登出」

楚國,地大物博,哪怕到了王翦滅楚也要六十萬。

趙國,胡服騎射,廉頗,趙奢,李牧名將輩出,實力不可小視,若非長平輸的太慘,是有可能爭奪天下的。

齊國,倚仗魚鹽之利,但是發展受限,受到周邊國家鉗制,爭奪天下可能較小。

其餘的燕國太弱,戰爭潛力很差。韓魏四戰之地,四面受敵。

10樓:不會搭訕

戰國初期:魏國,戰國初期最強國家,但地理位置不行,四戰之地,除非能西滅秦,收關中之地解決後顧之憂;要不就向東滅齊,但是滅齊難度太大了。

戰國中後期:楚國,必須是在丹陽之戰前,還得搶先於秦國之前攻占巴蜀,燒毀關中入蜀的棧道,以武關為界,鎖死秦國,下圖是丹陽之戰後50年左右,舊都郢都被割了,元氣大傷,楚國無力回天了。

11樓:路人甲

楚國前提是楚悼王多活幾年,堅定不移支援吳起變法後世之君即便殺吳起,但也繼續推行吳起變法

話說吳起文武並濟,軍政全才,簡直戰國早期乙個外掛程式啊

12樓:封狼居胥

燕韓實力較弱,齊從山東向內統一,幾千年也不曾有過,楚國內部不統一,趙國強在騎射,攻城騎兵變步兵,並且耕地面積少,糧草不如秦國多,只有魏國有機會,魏武侯和魏惠王稱霸那幾十年有機會。

13樓:滴滴

想一統,必須實力夠強,且能發動滅國戰。

我從兵力,經濟,動力,後方,扯一下,不喜可槓,要講武德,耗子尾汁。

兵力,趙邊騎,齊技擊,秦銳士,魏武卒。都曾光輝過。所以也只有他們相對強大。

經濟,齊國土豪,楚國地主,趙國富農,秦國脫貧。

動力,齊國天天想著花小代價佔便宜,天天盯著燕國,楚國想0付出佔便宜,趙國想北開疆土,秦國商鞅變法,想拿頭換軍功。

後方:齊國有燕,宿仇,死敵,除非滅燕,不然老有人盯著你,然後三面環海,相對安逸。

楚國幅員遼闊,真安逸…

趙國,居危思危。

秦國,一圈蠻子,打完練兵,舒服了。

綜上,齊滅燕,加點野心,有可能。

趙無穩定後方,除非超強,不然很難。

楚有野心就可。

秦,窮,周邊惡劣,但是殺不死你的,就會讓你強大。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當蛋糕穩定,夠吃,那麼國家就會陷入滿足的狀態,缺乏前進的動力,固化,沉淪,滅亡。

所以,國家一定要保持狼性,要有動力,乙個人可能會疲憊,但國家不會,要一直向前。

戰國七雄,除了秦國誰最有希望完成統一?

南韓首先東周公和西周公可以說是南韓的,所以法理在南韓。然後三晉以前是乙個國家,所以也是南韓的。趙政是趙國的,也就是三晉的,所以秦也是南韓的。燕趙之地一般並稱。所以燕國也是南韓的。楚國是蠻夷,偷 南韓文化,所以應當歸還回來,楚國也是南韓的。齊國被五國伐齊基本吞併。作為其他四國的 爸爸 齊國當然也是南韓...

戰國七雄誰的滅亡最令人遺憾?

沉默的樹 遺憾不知,但齊滅的最憋屈。如果說趙人戰至最後一滴血,那滅齊簡直是最順利的,齊人的血性最終都消耗在了臨淄城的繁華之間,最終由齊王建奉千里之地百萬甲士不經一戰而歸秦。 燕國。燕國歷史非常神秘,前期歷史斷層,隱約在春秋時期打醬油,戰國時期莫名成為七雄之一。燕國大事不多,也就禪讓內亂攻齊之戰,但是...

戰國七雄的回血速度怎麼那麼快?

飄雪之夜 1.其實還是需要恢復相當久的,一兩代人比較常見,比如伊闕之戰之後過了二十年魏國才緩過來梭哈了一把華陽之戰,華陽之戰後又經過十幾年的修整才再次暴兵參與邯鄲之戰。2.在農耕時代,如果土地承載力允許,人口恢復速度其實十分可觀。3.基層控制力缺乏,存在虛報現象,如果不是六國檔案被焚毀,我們可能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