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晉朝稱東西,而不是南北?

時間 2021-05-08 23:39:04

1樓:萬歲登封

我們初中歷史老師講過,但是不知道對不對。

是以首都所在地域來分的。

東漢和西漢,長安在西,洛陽在東。

東晉和西晉,洛陽在西,建康在東。

南北兩宋,汴梁在北,臨安在南。

2樓:張德

東亞地形和氣候的分界線基本都是西南-東北向的。中中國人凡事都要分出個東西南北,又不承認東北東南西南西北的存在。不混亂就怪了。文化不嚴謹,和繪畫文學一樣,都屬於民族劣根性。

3樓:

一般而言,以洛陽為都城(對標長安)的政權如果發生意外,遷都到南方或者西北的,則為東西。如東西漢、東西晉、東西魏。這類政權一般有乙個河北平原或山東地區的對手。

而南北一般以河北、河南東部建都的政權來說,其對立面大多在東北。如南北宋、明和南明。

東西一般是著眼於函谷關或者潼關這一條線來說的,而南北著重強調長江為界,特別指代少數民族建立的華北政權和江南政權的對峙形態。

4樓:朱勳

這個問題問我就對了,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1、西晉正式滅亡的標誌是在長安的晉愍帝被俘;

2、晉愍帝被俘時,司馬睿仍控制著山東南部的琅琊郡;

3、西晉末年,李雄建立成漢政權,四川已不在西晉版圖。

如圖:聰明的讀者,請告訴我,更像南北還是更像東西?

5樓:景行止

首先,「東-西」或「南-北」的區別方式,關鍵在於都城的位置而不是版圖的態勢,@季鷹 的地圖體現出了這一點,不過古人不太可能是這樣量了一下然後採用了「東晉」「西晉」之稱呼的。

「東晉」最早見於南朝梁沈約所編《宋書》,不過也只有兩處,其中一處是引用宋建平王劉巨集的話,「爰及東晉,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

而此時對司馬睿所建立政權的稱呼,最為常見的是「江左」,這一點 @何足道 的回答說的很好,不過這一用法基本上是伴隨整個南朝的,有時為了強調會稱為「晉江左」,但是單獨的「江左」一詞除了用作地理名詞之外,多數時候仍然是特指東晉。《梁書·儒林列傳》:

江左草創,日不暇給;以迄於宋、齊,國學時或開置,而勸課未博。

這裡很明顯是將「江左」與「宋」、「齊」並列。所謂「江左以來」,也就是「東晉以來」。把東晉和宋齊梁陳並稱為「江左」,是唐代之後的事情了。

而對西晉的稱呼,除了「西朝/晉西朝」之外,還有「中朝」:

至乎大晉中朝及中興之後,楊臻則七年不除喪,三十餘年不關人事,溫公則見逼於王命,庾左丞則終身不著袷,高世遠則為王右軍、何驃騎所勸割,無有如滕之易者也。

漢嘉令,前漢青衣縣屬蜀郡,順帝陽嘉二年更名。劉氏立為漢嘉郡,晉江右猶為郡,江左省為縣。

「江左」作為東晉的代稱還是符合古人習慣的,但是這個「江右」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只能認為是為了和「江左」強行對應了。

甚至還看到一處「後晉」的稱呼:

聖王之德雖同,創制之禮或異,樂不相沿,禮無因襲。自寶命開基,皇符在運,業富前王,風通振古,朝儀國章,並循先代。自後晉東遷,日不暇給,雖大典略備,遺闕尚多。

當然這個用法應該是很少見的,不過可以看出,南朝人在稱呼東晉的時候,顯然不會考慮將來會不會有另乙個「後晉」。

說了這麼多,似乎還沒有回答問題,不過,這麼多各式各樣的稱呼,都避開了版圖態勢上最明顯的「南」,其實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東晉時期的人自然不會稱自己為東晉或南晉,而南朝人在稱謂上應該對「南」是比較敏感的,因為一般來說北方佔據中原,在地理位置上顯得更有優勢,而南方則總給人一種偏安的感覺,在關於正朔的爭論上就會居於劣勢。

至於「南宋」,它和「東晉」的根本區別在於「東晉」是其繼承者所發明的,而「南宋」則不是。實際上,「南宋」這一稱謂反倒比「南宋」這個朝代更早出現,它最初是遼朝對其南方「宋」政權的稱呼,其後金、元也很自然地沿用了這個說法。元代以後,「南宋」這個稱呼也就固定了下來。

如果南宋或者其繼承者能夠逆襲成功,恐怕我們今天對它的稱呼就不是「南宋」了。

6樓:卡里古拉

東晉一朝大部分時間,除了前秦崛起,大軍壓境那段時間,其疆土是包括山東,黃河以北部分地區的,與南宋和金以秦嶺淮河大散關為界,完全偏安江南長達一百五十年不同。

7樓:

317年,司馬睿在江東重建晉朝,因為南京在洛陽之東,所以叫東晉。

但是,宋朝就不一樣了。

2023年金兵攻陷汴京,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即位,所以叫南宋。

8樓:

2014.8.19更新:

1、西晉末東晉初,一般用西朝指代晉愍帝司馬鄴在長安建立的政權:

如西晉末年劉琨《勸進表》:

臣等奉表使還,仍承西朝,以去年十一月不守,主上幽劫,復沈虜庭,神器流離,再辱荒逆。再如《三國志》卷十五《魏志·劉馥傳》注引孫盛《晉陽秋》:

西朝之末,弘為車騎大將軍開府、荊州刺史、假節、都督荊、交、廣州諸軍事,封新城郡公。孫盛西晉末渡江,可算作東晉初時人。這裡所說的西朝和劉琨《勸進表》所說的西朝一樣,都是指代的晉愍帝的長安政權。

2、東晉中期之後到劉宋,一般直接用西朝統稱西晉,從而與江東政權(即後所說的「東晉」)相並稱:

如《晉書·劉波傳》載劉波上疏,用西朝指直承漢魏的西晉:

伏願遠觀漢魏衰滅之由,近覽西朝傾覆之際,超然易慮,為於未有,則靈根永固,社稷無虞。再如《世說新語·品藻》都以西朝與江左對舉:

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嘆曰:「不知我進伯仁退?」

劉丹陽、王長史在瓦官寺集,桓護軍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問:「杜弘治何如衛虎?」桓答曰:「弘治膚清,衛虎奔奔神令。」王、劉善其言。

3、劉宋以後開始出現「東晉」一詞,並與之前所說的「西朝」並稱,大概是因為劉宋也是江左政權,因此用江左無法明確代指西朝之後、劉宋之前的東晉政權了,所以徑稱為「東晉」。

如永明八年沈約《奏彈王源》:

竊尋璋之姓族,士庶莫辯,滿奮身殞西朝,胤嗣殄沒,武秋之後,無聞東晉,其為虛託,不言自顯。再如《南齊書》卷四十八《孔稚珪傳》引其《上和虜表》:

西朝不綱,東晉遷鼎,群胡沸亂,羌狄交橫,荊棘攢於陵廟,豺虎咆於宮闈,山淵反覆,黔首塗地,逼迫崩騰,開闢未有。所以再來看之後梁朝的庾銑著《東晉新書》七卷,也不足為怪了。

2014.8.19更新

西晉東晉的叫法最大的可能是因為兩個原因:

1、首先是當時對以建康為中心的地域大多稱之為江東地區。而那個時候的江南所指區域還包括今天廣大的兩湖以及江西等地。正如孫吳政權,我們可以說東吳,卻沒有說南吳的(這一點匿名使用者說的很有道理);

2、另外乙個原因是因為與五代時期的後晉相區分。因為西晉都城在洛陽,而後晉都城在開封,洛陽在開封以西。而不管是西晉還是後晉,他們對本朝的自稱都不會加「東西」或者「前後」的,西晉和後晉很有可能是後晉之後為了區分這兩個都城相近的王朝而使用的區分。

不論是我們現在說的西晉還是東晉抑或是後晉,在他們本朝是不會這麼稱呼的。有可能到唐朝都沒人西晉東晉的這樣子稱呼的(注意是有可能)。

9樓:

因為那個時候建康所處的地方還不叫江南,而是叫江東.....那時的江南是指湖南湖北江西一帶。

你們,答的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啊。

尤其那些擺地圖的,古人哪有像樣的測繪手段判斷哪個方向更遠啊擦!

10樓:Lyue Tynai

首先地理方位上,洛陽建康東西上的垂直距離小於南北上的垂直距離。

其次政治地位上,東晉早期北方一直沒有出現乙個與之規模地位對應的王朝。

最後,是我認為重要的,從版圖變化上,南渡後的晉朝並未失去整個北方地區,黃淮之間,仍然相當大片的土地歸屬晉。這和宋朝在紹興後徹底失去河南地是不一樣的。況且在東晉總共103年的歷史上,前50年,祖狄桓溫們都沒有停止北伐收復故地的努力,桓溫甚至一度收復了洛陽。

真正使東晉呈現出「南朝」模樣,是在前秦崛起之後。當然,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八萬北府兵捍衛住了華夏正統。其後劉裕崛起,再次掀起北伐,一路收復長安洛陽,永嘉以來南方王朝的版圖達到頂峰。

但此時距離寄奴篡位也不久了。

11樓:白繞

終東晉一朝,都未承認過北方異族政權的對等性,也沒有放棄對北方領土的主權要求,這與南宋正式談判劃界稱臣不一樣。所以援兩周、兩漢故事,稱為東、西晉。

為什麼叫「買東西」而不叫「買南北」?

李可 集慧智佳 東趕集,西躲災,南占卜,北清靜。東西南北,是中華先民生活的印記。這幾個字的由來,不開玩笑,詳參 李可 集慧智佳 外一篇 東西南北考 虎彡 這個問題好像 矮大緊 在他的曉松奇談裡面有說過,不知道他是杜撰的還是確實有歷史出處,個人覺得他講的比較有道理,可以去網上翻來看看 鄧琰 記得之前有...

為什麼我們平時都說買「東西」,而不是說買 南北 呢?

這 怕不是個小學生提問的?古代城市的布局就是中間一條南北走向的大街,東西兩側是用來買賣交易的市場,所以去買賣交易又叫買賣 東西 因為市場就在 城東頭 和 城西頭 等你上了中學,上了歷史課,或者語文學到文言文 木蘭辭 你的老師就會給你詳細講解了 宜瀅 中中國人為什麼說 買東西 不說 買南北 按照中國文...

為什麼火車站的命名都是地名 東西南北,而機場卻要另起個名字?

貪大嚼不爛。火車站應當採用集鎮命名,加地區名為輔助 市州 縣市 北京火車站 北京.建國門車站 北京西站 北京.蓮花池車站 北京南站 北京.永定門車站 北京北站 北京.西直門車站 北京東站 北京.四惠橋車站 新北京東站 北京.通州.南關車站 廣州火車站 廣州.流花車站 廣州南站 廣州.番禺.石壁車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