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不殺白起能一統天下嗎?

時間 2021-05-08 13:30:02

1樓:太初

要一統天下難,但是滅掉一二國家還是可能性很大的一統天下不僅僅是要拼軍事實力,更要拼國力。秦國和列國真正拉開差距是在鄭國渠完工以後,自此巴蜀、關中、隴西三大良田在手,列國活不下去的黔首紛紛湧入秦國

而如果昭襄王能一直信任白起,那麼白起就不會在華陽之戰後遭雪藏九年,長平之戰後也不會被扯後腿。在這個前提下,以白起之能,三晉之地難以保全

可惜啊,昭襄王和魏冉決裂,白起少了朝中最大的支援,范雎又是嫉賢妒能之人。一代戰神最終自刎於杜郵

2樓:包大仁

能不能統一天下不一定,要看政治和外交。

但是滅掉趙國肯定沒問題,這個白起自己說的,不過得是長平之戰之後不把白起調回來,等把他調回來之後,趙國也滅不掉了。

冷兵器時代乙個超級軍事家就是外掛程式,擁有無限可能。上面一堆答案都挺傻帽的,給知乎丟人現眼。分析的原因都傻的不行,還打很多字,字多不代表有道理。

六國其實是很容易分化的(你指望大家團結一致是做夢),昭襄王不能統一的理由在嬴政時期也全部存在,並沒有什麼差別。李牧比廉頗更強,郭開也不見得比趙括更能扯後腿。

3樓:禁與千尋

白起只是戰神,而統一天下需要的其實不是戰神,而是武聖。需要的不是兵法家,而是戰略家。

就好像我黨解放戰爭,靠的固然是戰神們前線廝殺指揮,但是最根本的還是上層指定的戰略正確。而國黨沒能解放,也不是因為戰神少,不會打仗,而是戰略錯了。戰略錯了,戰神越多,死的越快。

不能。當時的秦國,以及之後直到統一為止。

秦國一直屬於戰鬥裡很強,可以吊打一二,但是還不足以吊打在座所有並稱之為樂色的程度。

要知道光是長平一戰,出動了舉國之力,派了白起,陰謀陽謀齊下,還是因為對方用了趙括,最後哦還要用很久才結束戰鬥,而自己元氣大傷。

就這還是其它各國沒有積極救援的結果。

而長平之戰以秦國依然是可以吊打一二,但是面對對面三三兩兩的抱團就不怎麼好應對,甚至幾次被別人攻打函谷關而威脅都城。

哪怕到了秦王政時期,使用了另乙個戰神王翦,也沒說橫掃千軍,也還是乙個個揍。

這些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應該看得更清楚,而對於秦王來說,其實也知道這一點。

當時的秦國其實只是說成為了強國,而非霸主。這一點上殺不殺白起其實無所謂,不殺白起,也不會統一六國。

要想統一六國,需要的是可以在別的國家反應過來並抱團集結的情況下擊潰目標的實力,而當時甚至之後很長時間,秦國都沒這個能力。而這也是要推行遠交近攻的根本原因。甚至到了秦王政的時候依然如此。

奮六世之的結果依然是乙個個收拾,而不是一鍋端。

4樓:

完全不能。

不說統一,滅趙都有難度。因為地理上,趙國的核心地區是一分為三的。一塊是趙舊都晉陽區域,第二塊是邯鄲地區,第三塊是代地。

這三塊地,秦國在昭襄王時期,最多啃下晉陽地,依靠東面的山脈來防禦。在黃河以北,以晉陽地區為核心去出兵燕趙,這也是秦始皇後期統一北方的大本營。邯鄲四戰之地,無解。

代地太遠,後勤保障太難,長平之戰秦國已經壓力很大了。那為啥秦始皇可以守住邯鄲,因為滅韓後合縱之腰被斬斷,而且齊國全程中立。

所以時機未到,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5樓:菜龜阿飛

來不及,白起和昭襄王都老了,如果按白起的戰法是很可能拿下邯鄲的,當然能否滅亡趙國還是未知數,因為趙國還有代郡,後來秦始皇滅趙以後代郡就自立了。不過這時如果列國合縱攻秦,秦國是不怕的,因為主力沒有在邯鄲城下被擊敗。實際上白起滅趙屠長平的赫赫威名在,列國很可能根本不敢合縱,即使強行搞也可以威脅韓魏,要他們退出合縱。

邯鄲城下秦軍一敗,讓列國發現秦軍原來也可以被擊敗,膽子壯了才有後來的合縱。

但是滅趙秦國消耗太大,之後肯定要養生休息一段時間,鞏固新得到的領土。恐怕需要幾年之後才能大規模行動。然而長平之戰以後秦昭襄王只活了九年,這點時間想統一列國比較困難。

只不過如果是這樣,可能呂不韋就能統一列國了,不需要等到秦始皇親政。

6樓:犀首

不能。西元前257年昭襄王五十年秦武安君白起自殺於杜郵亭。此時的秦王稷已經68歲了,白起也應該六十多歲了。

雖然長平之戰秦國取得勝利,但邯鄲之戰秦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即使白起一鼓作氣攻下邯鄲,然而並不能吞併空室清野趙國全境(長平戰敗的趙軍仍然吊打燕軍主力)。此時秦軍若是持續增兵,國內必然空虛,而魏、楚、韓各國必然會再次合縱攻秦。

秦國連年征戰的確需要修整、需要恢復元氣。

而此時山東六國仍然有一戰之力,楚國疆域遼闊(王翦滅楚用了60萬兵力,)、趙國戰力猶存(秦伐趙二勝而三負)。滅國是不現實的,然而六國的有生力量被嚴重削弱且短期內不能恢復,而秦國可以迅速恢復國力之後再戰。

7樓:銀河摘星者

不能。如果在長平之戰後聽從白起建議,可能會滅趙,但會震懾其他五國,造成五國合縱。會在僵持很久,而趙處四戰之地,天下未可知。

但這場戰事也不少數年就可以定下來的,而那時白起、秦昭王可能已經老了,為此事殫精竭慮,一統天下可能會留給下一代。

如果邯鄲之戰後白起還活著,由於信陵Regal望空前,白起領秦軍也不能輕易將他壓制。如果秦軍大兵壓境,魏國內憂外患,公子也不會那麼早去世。公子成為秦國東出的重要阻礙。

經理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秦國也損耗甚大。若再起大戰需要休養生息數年。而數年後白起可能年老力衰,不能再領軍了

8樓:董老夫子曰

比較困難吧,這件事說能也不能證偽。但是,有幾個理由:秦國在昭襄王時期已經擴張的很強了,吞巴蜀,囚楚王,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的國力基本也到上限了。這時候還沒有鄭國渠,關中的白毛地還沒有增產豐收,不太可能再支撐像王翦滅楚那種60萬人的大征伐。

而且看對手,戰國四公子還在,也沒有弱到秦王政時那樣

9樓:芝加哥打字機

白起只是千百萬秦軍中的一員,沒有他,最多影響歷史的程序快慢,但不會影響到發展大方向!因為大方向早在商鞅變法時就已經定了!所以,昭王殺不殺白起,還有那麼重要嗎?

10樓:東海名郡

可能滅了趙國,但未必能拿下楚國,繼而一統天下。因為以往白起出手都是殲滅六國有生力量,沒有幹過滅國戰,未必有滅國經驗。在長平之戰後雖然有希望拿下缺乏壯年男人的趙國,但面對楚國的有生力量,很難再複製長平之戰的團滅奇蹟。

且根據長平之戰後六國還能反推秦軍到函谷關來看,六國力量尚存,長平之戰時除趙國外的五國沒有出戰,不是戰力不夠,或是基於觀望兩國消耗,坐收漁利的思維。

11樓:我懷疑你在開車

可能性有,但是不大

如果長平之戰後聽從白起建議,邯鄲拿下應該問題不大但拿下邯鄲之後呢,一口氣吃掉楚國魏國是不可能的。秦滅趙,巨大的危機感一定會促成楚魏齊更加緊密的合作

如果短時間內連續出征,很可能在楚魏身上重現邯鄲之戰的結果,如果從長計議,慢慢消化趙國,昭襄王和白起的年齡不允許

但異人和嬴政一定會有乙個更好的開檔,畢竟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秦國只輸給過趙國和楚國,項燕那邊可以看成意外翻車,李牧那是真的難啃

12樓:氣吞萬里如虎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不妨假設推理一番。

武安君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用兵狠辣,被認為是戰神一般的存在。但是戰無不勝的人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有些戰役他未必能打贏,只是沒有趕上而已。

白起的年齡和秦昭襄王的年齡是差不多的,起碼算是一代人。白起被賜死的時候最起碼也在花甲之外了,昭襄王也近七十了。所以說就年齡而言,武安君白起已經老了,人老了,其思維和體力必定會下降,而作戰思考是極為耗費精氣神的事情,故而白起即便活著,能指揮打仗的時間也是屈指可數的了,這點是自然現象使然。

不過武安君聲名在外,即便不在一線指揮作戰,但常年作戰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留下來做個顧問之類的還是可以的。

假定白起沒有被賜死,昭襄王按正常的後來時間去世。孝文王在位三天,下來就是莊襄王上台。那麼白起無疑是資歷最深的元老,一定是位列三公了。

就算他已經放下兵權,但軍中同僚故舊部屬極多,威望太高,這對於年輕的莊襄王和權欲很強的呂不韋無疑是個巨大的威脅。再者,白起就算不被賜死,昭襄王晚年為了讓後世坐穩位子,恐怕也得找個由頭貶黜白起。自魏冉之後,白起無疑是軍中頭號人物。

范雎去世後,文人中也無人能制約白起。而昭襄王早年受制於母親和舅父的事情,讓其對權臣功臣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功臣是心有餘悸的。白起縱無反心,但具備了極高的地位和實力,加上他固有的性格特點就是倔強,恐怕是難保善終的。

除非白起如王翦那樣自汙,但白起未必會如此。

白起如若活著,被讒言的可能性仍然是極高的。范雎害怕白起立功,勸昭襄王讓白起撤了回來。即便這事沒有發生,以後也難免不會發生。

因為白起確實功勞太大了,文官中難免不會再有范雎這樣的人。軍方中也不免會有嫉妒白起者,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縱然軍中將領沒有這樣的膽量和慾望,只要在秦人和秦軍基層到處散播這樣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自然會傳到高層。

文官中、宗室中以及秦王肯定會多多少少受到影響。一次不行,兩次,三次。事情重複的多了,君王和高層相信的可能就不小,最起碼只要懷疑,就可以被無限放大。

更何況白起曾經和穰侯魏冉的關係非同一般,如果能蒐羅出一些蛛絲馬跡,或者弄些看起來邏輯上行的通的偽證,高層相信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白起如若活著,讓他繼續在領兵攻打六國,充其量指揮一些關鍵性的作戰。原因也是很簡單,一支軍隊不能總靠乙個人來統兵打仗,這不利於培養新的將領,而且也極為耗損此人的精力,長時間戎馬生涯會嚴重損耗身體和精神的。退一步而言,就算白起領兵作戰,當時戰國後期,白起雖然是戰神一般的存在,但也並非是無有敵手。

廉頗、龐煖、李牧以及信陵君在軍事上都是一把好手,白起面對這些頂級名將是沒有絕對把握的。縱然白起獲勝,但極有可能也是殺人一千自損八百的型別。六國當然撐不起這樣的仗,可秦國又撐得起幾次呢。

畢竟作戰不是光靠指揮的,士兵的素質、後勤的保障也是重要原因。秦國雖有關中、巴蜀支撐,但就沒有災年嗎,不可能。

秦國自邯鄲之戰失敗後,對外攻勢明顯放緩。而這幾年,昭襄王也上了年紀,精力逐漸衰退,雖然還壯心不已。而白起即便活著,隨著對外攻勢減弱,一般性的中小型作戰也不會讓武安君這麼大的牌出場。

有嬴摎、蒙驁、王齕、麃公就足夠撐場子了。而這幾年裡,白起也會日漸老去。同樣,其餘將領也會在作戰中逐漸功勞增多,尤其是蒙驁、王齕這兩個軍中資歷戰功僅次於白起的人。

其他人功勞的增加,必然也意味著爵位官職的提高,又無疑會使得武安君的聲望降低。所以他能繼續領兵的可能性反而也會降低了。

綜上而言之,秦昭襄王即使不殺武安君白起,秦國也暫時不能一統天下。即便開啟對外滅國大戰,隨著白起上了年紀,他能統兵滅國的可能也會大幅度降低,甚至為零。

秦一統天下缺短命,漢朝長久為何?

觶婟讋邪 不自己作死一般都比較長久,參考日本皇室1800多年的傳承,那裡是主動約束皇室的權力內閣合作共生,有限的權力也不會讓朝臣產生篡位奪權的想法,因為皇帝講的是身份傳承,朝臣要的是權力控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當時比較聰明的方式,後來明朝將內閣制度發展到了極致。 明天 幹了一天的活最需要的是什麼?...

若曹操不死,他能一統天下嗎?

薛丁格的Norcrow 機會還挺大的,關羽和曹操基本上前後腳就沒了,關羽一死荊州一丟蜀漢基本上沒啥機會了。如果再給曹操十年,在夷陵之戰內個節骨眼上,要是有心南下個人認為孫權基本上就被一波帶走了,剩下蜀漢劉關張都死了,基本上也就是慢慢等死,至於司馬懿曹操要是活著他想都別想了。 章雨 不能,因為韓信沒有...

孫權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甜蜜小點心 南方富庶是比較晚的事了,史記中說江南 卑濕,丈夫早夭 可見在西漢時期江南地區別說富庶了,乾脆被視為不適合居住的地區。從漢書 後漢書的記載上看,江南的人口密度比中原要差了很多,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江南郡縣比中原少了很多,整個福建省在漢末只有乙個建安縣,大部分地區都不在朝廷實際掌握之中,可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