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曹魏以及孫吳相比,三國中蜀漢的國家治理是最好的嗎?

時間 2021-05-08 07:53:44

1樓:Zuneg

曹魏跟東漢制度一樣,但多了乙個一妻多夫制度,吳國無為而治制度他們重武,兵來管理也挺亂的,只有蜀漢最好,農民起義只有蠻族兵,農民一次沒有,吳國20次,魏國10次

而且三國從漢開始就已經沒有丞相了,但蜀漢是唯一擁有丞相制度的國,這也是劉備信任諸葛亮,讓諸葛亮幫助劉備實現理想的結果

2樓:

你仔細想一想。蜀漢集團表面團結。

先看關羽。關羽自身其實對所謂的「蜀漢」並沒有多大關心,他不是忠於國家,他只是忠心劉備,心中只有劉備和軍功地位,關羽忠的是劉備,是他的大哥。關羽對於天下並沒有多大的忠心,他的忠心只對劉備,這就是關羽做一些事給人感覺根本不考慮後果(鎮守蜀漢大本營期間和小舅子鬧翻、吳蜀關係敏感時期給東吳甩臉子、自身已經站在蜀國武將頭把交椅下多次驕於蜀國的士大夫)

張飛和關羽一樣,忠心於劉備,自己作為劉備的左右大將之一,脾氣暴戾到虐待自己朝夕相處的部下士兵,且劉備一直是勸告並無實際阻止過。

趙雲和丞相忠的是天下,忠的是蜀漢國家也忠於劉備。丞相和趙雲應該是蜀漢最完美的兩個了。

馬超忠的是自己,在他心中沒有什麼蜀漢,只有自己的地盤。

這就像乙個大公司。有的忠於老闆,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擴大自己的功勞,怎麼實現老闆的目標,怎麼讓老闆最重視自己,怎麼成為老闆的頭號戰將;有的忠於公司,做事情,萬事以公司利益為重;有的忠於自己,滿腦子想著怎麼讓自己在公司待得越來越舒服。你看,就算這些人能力再強,根本目的是不同的,走在一塊能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嗎?

不能的!

3樓:Angel

看叛亂吧,蜀漢就三起叛亂,而孫吳曹魏十幾起恐怕都不止,劉備諸葛執政的時候對比來看過得還行,諸葛去世後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4樓:「已登出」

最爛的,可能歷史上也是數一數二的爛,具體參考諸葛亮的直百五銖和太平五銖,搶劫力度空前絕後。把天府之國玩廢了。其他兩國曹魏第一,孫吳第二

5樓:「已登出」

曹魏方面

北方:啥?軻比能來了?

東北:那個誰稱遼東王了?

南面:。。。。孫十萬又帶十萬大軍來了?

西南:諸葛亮又來了?他三年前不是才來一次嗎?諸葛亮死了?終於可以清淨了!……什麼姜維又來了?

季漢:又要北伐了?

孫吳:今天誰又要反?

總得來說,曹魏最悲催╮( ω )╭,哪都是敵人。孫吳→_→這群吊毛地沒曹魏大,仗沒曹魏多,人比曹魏少,起義次數倒是不相上下。。。我也是醉了!

你以為我會說季漢過的很好?錯!只能說過得還行,益州經歷了漢中之戰、荊州之敗、夷陵之敗,都快亡了,怎麼可能過得好?

諸葛亮死後,姜維又不要命的北伐,要擱在曹魏那個位置,估計早被滅了。。

總得來說吧,三國時期大家過得半斤八兩,難說誰好誰壞

6樓:Marco

這三家相比,蜀國無疑是最好的。

因為蜀國政局相對簡單,從諸葛亮到之後的權力過渡都非常平穩。基本內耗很少。

相比而言,魏國、吳國都一塌糊塗。各種內鬥、各種權謀、各種內耗。

7樓:涅煞

看到張公子說季漢政局平穩所以是治理得最好的,我有異議。

屋子裡只有一塊小蛋糕,且門外有惡漢虎視眈眈,屋裡人當然想著擰成一股繩。

屋子裡的蛋糕足夠大,而門外的狗子又不足慮,才會在怎麼分蛋糕的問題上起矛盾。

魏國就是後一種情況。

同時對付西蜀東吳,還能騰出手收拾羌氐匈奴鮮卑烏桓公孫淵,最後再搞搞內鬥……

三國裡也就魏的國力經得起這樣折騰。

看看魏書……

十一、十二、十三,國政賢臣系列。

十五、十六,民政能吏系列。

二十一至二十七,軍建、法律、文教達人系列。

我就問這豪華陣容是吳蜀能比的嗎?

8樓:追黃埔

農業社會,科技差不多,其實誰也不比誰有檔次上的優勢

蜀漢不敢說最好,畢竟這個最好的指標該怎麼定很容易扯成糊塗賬,美國當世界老大這麼多年也有很多人覺得美國治理的一塌糊塗

但是我覺得,至少在內部穩定性這一點上,蜀漢是最穩定的,從三國到南北朝再到隋唐定局之前,蜀漢的內部尤其是核心團隊的穩定都能排在前幾名

9樓:「已登出」

都不如遼東公孫氏的治理。

要知道三國時期,遼東公孫氏相較魏吳蜀三國,民變、天災、貪腐等是出現最少的。

這充分說明遼東公孫氏的治理猶在魏吳蜀三國之上。

10樓:陳冬青

生產力,永遠決定生產關係啊

三國時代,是門閥貴族時代的開始,統治者必須滿足當地門閥的利益,否則分分鐘翻盤

對於不同的統治者,門閥貴族是怎麼看的呢?赤壁之前魯肅對孫權說的話,很能說明問題,說孫權也好,曹操也好,不管誰來當老闆,像魯肅這樣的貴族,州官縣官是起步價

11樓:諸葛小小子

蜀國律法嚴苛,在荊州派系諸葛亮,劉巴等人治理下,路不拾遺,團結東州派,川派,人人遵紀守法,相對於曹魏的不斷叛亂,孫吳的4大家族勾心鬥角,蜀漢應該是最好了的了

12樓:宇文亮

前二十年不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後二十年不行:「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

總體而言,魏國的國力是呈上公升趨勢,吳國、蜀國的國力都是呈停滯、甚至下降趨勢。

13樓:沙漠之狼卷土來

有一款遊戲,叫軒轅劍漢之雲,那裡面的主角是蜀漢的,那裡面蜀漢最窮。

回歸現實。

魏國最強,人口最多,屯田做得最好

吳國國力第二強,人口第二多,實力遠播東北亞東南亞。如今的南海很多島和台灣島都是那時候歸入我大中華的。

蜀國也有叛亂,比如孟達孟獲。孟姓是南中大姓(漢人)。魏吳都有過較長一段時間沒有內亂

14樓:南陽范巨集雲

不,蜀漢以益州一州之力與獨佔天下十分之八的曹魏硬剛,與同弱的東吳戰和互見,實際上租賦徭役是最重的,民不堪命,人有菜色,邑有流亡,譙周等益州本土士人,對蜀漢離心離德,成都有圍,姜維尚擁兵沓中,回軍劍閣意圖挽救,譙周就慫恿投降,並講出豈有寄居他國為天子,一辱已甚豈堪再辱,這種無君無父的話來,曹魏,孫吳沒有哪個敢講

15樓:孫維

區別一下矛盾焦點

曹魏:氏族與宗親,文官vs武將

孫吳:內鬥---四大家族,兩宮之爭。既定派系已經固化,爭奪的是孫權死後,太過龐大的權力空虛(孫權熬死前四代都督,對於東吳來說,其實跨越了兩代人)

季漢:好像沒有。諸葛亮在的時候,一方面資歷壓得住,另一方面能力擺的平。

死了以後,所有的繼任者又同時欠缺這兩點,卻都有自知之明。費禕不涉軍事,姜維不幹內政。乃至黃浩也就是陪劉禪玩玩,不主朝政。

沒有了野心,也就沒有了爭鬥。(唯一的隱患魏延還幾乎同步追隨丞相而去)

16樓:糖衣點點

魏國的版圖最大,土地廣闊相對平坦,糧食運輸相對方便,可以源源不斷的供給。能人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能找出一堆,統治時間最長,資源最豐富。但是曹操到後期開始猜忌,打壓功臣。

曹睿死後,魏國政局不穩,司馬家父子三人控制朝政,意圖篡位。

蜀國的版圖最小,雖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地勢複雜,易守難攻。但是軍隊糧草,輜重運輸困難。人才短缺,僅僅是依靠少數能人。

沒有太多的經天緯地之才。到了後期更是人才凋敝。但政局最穩定,自始至終,沒出現權臣當道的局面。

吳國版圖排第二,有長江天險為屏障,物產豐富。人才雖然比不上魏國那麼豐富,但是質量絕對是一流的。而且直到滅亡之前,吳國的人才都是源源不斷。

前期政權相當平穩,後期孫權打壓士族,打壓太子,君臣關係緊張。孫權死後接連出現權臣當道的局面。最後出現了三國唯一乙個暴君,導致亡國。

綜合來看,魏國實力最強,人才最多,但政權最不穩定。蜀國實力最弱,人才最少而且斷片,但政權最穩定。吳國實力次強,人才可以源源不斷,政權比魏國穩定一點。

17樓:張佳瑋

論政局。

曹魏遭遇遼東之亂、正始之變、淮南三叛,說內鬥不休好像不過分。曹髦三族夷滅,曹芳被廢,曹髦被弒。何晏嵇康等魏晉諸子被殺。太尉蔣濟被司馬懿忽悠了之後氣死。

孫吳經歷二宮之爭,太子魯王分別被廢死去,陸遜因此逼死。之後諸葛恪被殺,孫峻和他弟弟分別掌權,孫亮被廢。

季漢,兩個天子。先主白帝城辭世後,諸葛亮掌權十二年,之後蔣琬費禕董允等又維持二十年。在黃皓開始折騰到民有菜色之前,季漢穩定了三十年;之後到被滅,沒有天子被廢,沒有權臣互戮。

也就是開國之初南方亂了,諸葛亮乙個秋天就平了;其他疑似黑點,也就是費禕被刺和姜維出屯沓中。

好像季漢這點上,相對最好吧?

論派系。

曹魏那就不說了。正始之變時老幹部大戰新生代,淮南三叛來回折騰。剛滅了季漢立下大功的鄧艾轉眼間進囚車。

而且動不動夷滅三族。除了郭淮他老婆是硬從司馬懿那裡哭回來一條命,那可真是殺人如麻,人頭滾滾。

東吳,顧步朱陸豪族世襲,具體就不說了。哦對了,陸抗最有名的戰績是搞掉了謀叛的步闡,嚴格來說,是東吳陸步內鬥……當然,淮南三叛,每次東吳都想去撿皮夾子,細想也很好玩。

季漢,李嚴廖立都沒被肉體消滅,所以他倆下去之後還等著諸葛亮會用他們。蔣琬與費禕的相權過渡也算平穩,雖然中間費禕有點暗戳戳。黃皓被董允嚇得不敢動彈。

還是那句,季漢前三十年,諸葛亮+四英對派系平衡很好,所以季漢行政效率不錯。

論民生。

張溫誇季漢治理好,孫權暗戳戳地不爽。

司馬炎特意去問樊建,諸葛亮如何治蜀,還大肆讚美。

這是作為敵國的評價了。

當然,還得說老百姓過的日子。

史書原文: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簡單說就是刑法嚴峻但公平開明,所以大家都服氣,精神面貌很好。

蜀漢富裕到什麼程度?富裕到有餘力大搞基建:

曰:亮好治官府、次舍、橋梁、道路,此非急務,何也?

袁子曰:小國賢才少,故欲其尊嚴也。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夫本立故末治,有餘力而後及小事,此所以勸其功也。

您看,諸葛亮在大搞蜀錦傾銷,物資極大豐富之後,還有餘力讓老百姓大搞橋梁道路,體現出其基建狂魔本色。

而就在諸葛亮死後那兩年,曹魏那邊是這樣:

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緫章觀。百姓失農時,直臣楊阜、高堂隆等各數切諫,雖不能聽,常優容之。

曹叡造洛陽宮給自己享用,百姓失農時,影響農業生產了。楊阜們進諫,曹叡不聽。

對比諸葛亮那邊物資極大豐富後有餘力搞橋梁道路建設……哪乙個民生處理得力,好像一目了然了。

三國中吳國相對魏蜀而言是不是配角?

魏蜀吳裡誰是配角,這個問題就好像非要說剪子包袱錘裡哪個最弱一樣。誠然,三國志 魏是男一,三國演義 蜀是男一,吳確實沒有同份量的領銜作品,但是兩部裡存在感都不算低。至少,吳是三個裡頭活得最久的乙個政權。赤壁沒有吳,曹操很可能完成統一 樊城沒有吳,天下大勢未可知。正是因為有吳在制衡,三國才是三國,這段歷...

三國中以戰績論克制關係是否曹魏 東吳 蜀漢?

一道影子 曹操征戰一生,有勝有敗,輸過徐榮,輸過呂布,輸過馬超,輸過孫權,輸過劉備,但自己最終統一了北方,在漢末三國諸位君主當中當之無愧軍政實力第一。劉備顛沛流離半生,前期被眾多強敵單吃過無數回,自己雖然也打敗過劉岱,蔡陽,車胄這些小角色,但還是免不了多次易主,無尺寸之地。在人生最後的幾年裡他終於打...

三國中若孫權有魯肅的見識,不予餘力的聯蜀攻魏,三國故事會改寫不?

小A說留學 會。三國真正的轉折就在赤壁和襄樊 夷陵會戰。前者決定了曹操無法迅速統一天下,後者由孫劉抗曹正是進入三國爭雄。如果孫權沒有對劉備動兵。第乙個影響是漢中之戰提前。立計曰 軍當遠出,卿諸人好諦其事。昔先 主 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