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只給法正上諡號?

時間 2021-05-07 11:57:20

1樓:狐狸胡塗

因為諡號要皇帝賜的,龐統死的時候,劉備連王都不是,所以沒法給諡號。

關羽死的時候,劉備還沒稱帝,而且失敗的人,也不太好給諡號。

法正死的時候,曹丕已經篡漢,劉備正在籌畫稱帝,中間就差幾個月,現在也無法考證是當時就給的諡號還是稱帝以後再給的,反正劉備那時候已經把自己當皇帝了,可以名正言順的給臣下諡號。

後來伐吳前張飛死了,按理應該給諡號的,但是關羽問題還沒解決,估計劉備是想等伐吳勝利歸來給關張諡號的,可是輸了,劉備自己也掛了,這事就擱置了。

因為關張沒有諡號,其他武將也一直沒法得到諡號,只有諸葛亮、蔣琬、費禕、陳袛這樣曾經執掌中樞的有諡。直到那次大規模追諡才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2樓:南街空巷漸微涼

或許有人認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隨後更是根據諸葛亮制定的方針割據一方,諸葛亮應該算是劉備最為看重的人之一。但實際上,劉備前期確實對諸葛亮十分看重,甚至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但由於劉備與諸葛亮在戰略方針上產生了分歧,因此後來劉備就逐漸淡化了諸葛亮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反倒是從劉璋那邊投到自己帳下的謀士法正,更讓劉備看中。

公元217年,劉備率領張飛、馬超等人攻打下辨,曹操則安排曹洪與曹休等人出兵抵擋,蜀漢大軍與曹魏大軍開始了對峙。戰事前期,蜀軍多次被曹軍擊退,交戰中吳蘭、雷銅等將領戰死,蜀軍死傷眾多。一次劉備親自督戰,戰事依舊對蜀軍不利,按理說,此時本應該馬上撤退,但劉備卻因接連的戰敗而勃然大怒,堅持不肯撤軍,當時眾人怕惹來劉備的雷霆怒火,都不敢上前勸諫。

那時箭如雨下,眼看流矢就要傷到劉備了,這個時候,法正走到劉備的前面為劉備擋箭。劉備見狀,當即將法正拉了回來,並讓法正避箭,法正稱劉備都要冒著箭雨在前方指揮,更何況他法正了,劉備無奈之下,只好同意與法正一同撤退。足見法正在劉備心中地位之重。

法正不僅能勸得盛怒的劉備撤退,還能勸得劉備容納了空有其名而無才學的許靖。在劉備大軍包圍成都時,蜀郡太守許靖打算出城投降劉備,但事情還沒開展就洩露了,他又被劉璋所獲,在劉璋投降後,劉備認為許靖賣主求榮,因此不想任用許靖,當時諸葛亮都沒能將劉備勸住。後來法正勸說劉備, 他認為許靖確實有名無實,但若劉備不用許靖,只怕天下人會認為劉備薄待賢臣,因此法正說服了劉備任用許靖。

劉備對法正言聽計從,足見他對法正的信任

劉備對法正之所以如此喜愛與看中,首先法正是心腹近臣,更是東州派的代表人物。對於劉備來說,在入川之後,蜀漢政權就逐漸分為荊州、東州與益州派三派勢力了,而劉備為了調和這三派之間的矛盾,就需要逐個維護他們的利益,因此重用東州派的代表法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況法正確實很有才能,能夠彌補行軍過程中謀士的空缺,是劉備急需的人才,因此劉備對法正自然喜愛。

最為關鍵的是,法正性子剛烈狠辣,這看起來與劉備當時的形象大相徑庭,但仔細研究劉備在年少時期,不難發現劉備曾經也是乙個放浪形骸,喜愛結交豪俠,或許法正此刻的模樣,就是劉備心中嚮往,卻永遠無法成為的另乙個自己,因此劉備才會對法正如此喜愛。

或許有人認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隨後更是根據諸葛亮制定的方針割據一方,諸葛亮應該算是劉備最為看重人之一。

但實際上,劉備前期確實對諸葛亮十分看重,甚至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但由於劉備與諸葛亮在戰略方針上產生了分歧,因此後來劉備就逐漸淡化了諸葛亮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反倒是從劉璋那邊投到自己帳下的謀士法正,更讓劉備看中。

當戰事不利時,劉備可以不聽其他將士的勸阻,堅持站在陣前,冒著隨時有可能被流矢所傷的風險,而這時只有法正才能夠將劉備勸回中軍,可見劉備對法正的認同與喜愛。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沒能陪同劉備爭霸天下。以至於後來夷陵之戰戰敗,諸葛亮也不禁發出「如果法正還在世的話,定然可以勸下劉備」的感嘆。

可見即便是諸葛亮也看得出來,法正在劉備心中的重要性遠勝過自己。以上

3樓:「已登出」

很簡單,法正的死,讓劉備極為悲痛,但又不得不接受現實,所以很果斷的給了諡號!

但是關羽那是恩若父子、親若兄弟,昭烈帝心裡完全不接受他死亡的事實!在他心裡,那個如神無敵、忠義無雙的二弟還會像千里走單騎那般再回來的,活人是不需要諡號的,那個大將軍之位必須空著,這個位置在等待屬於他的人回來!

PS:二弟最終沒有回來,但是大將軍之位還是等到了配得上他的人,季漢最後的悲歌———姜維大將軍!

4樓:

龐統有諡號的靖

法正諡號翼

三國志裡面也是把法正龐統合併列傳的

5樓:尼布

不請自來。

因為法正恰好死在了巔峰。

《先主傳》: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漢中一戰打得太出彩了,皇叔從徐州到冀州到荊州再到益州,堂堂正正不靠別人打敗曹公的戰績只此一次,同時陣斬曹魏征西將軍夏侯淵,這般美好心情皇叔這輩子也沒遇到幾回。轉年法正死在了尚書令的任上,與法正類似死在巔峰的只有後將軍黃忠了,但在劉備的心中位置明顯還是法正更重要。所以給法正諡號不給黃忠以顯示恩寵。

龐統顯然是死早了,還遠遠沒達到巔峰。

關張的問題比較特殊,張飛死的時候,皇叔已經箭在弦上,很可能已經不在成都,來不及。關羽恐怕是要等平了荊州之後再追諡,結果皇叔敗得如此之慘,死都沒回成都。

其他季漢內部有資格得諡號的人都還健在(諸葛亮,馬超,趙雲和乙個還沒影的夏侯霸),更輪不到皇叔來管他們的身後事了。

PS:個人認為,如果能跟法正一樣活到220年,張松有機會得諡號,畢竟入蜀的貢獻他比法正更大,才學也不次於法正。

最後,推薦馬親王的《三國志配角演義》

6樓:月塔

蜀漢在姜維掌權以前的慣例,只給國家實際的掌權人追諡號;

除了法正外,蜀漢政權死後立刻有諸葛亮、蔣琬、費禕、陳祗、夏侯霸,除了夏侯霸是曹魏進步人士外,其他人都是當時朝廷的頭號大臣;

法正當時的官職是尚書令,護軍將軍,這兩個官位置雖然低,但權力都很大;尚書令主持朝廷的日常工作,護軍將軍負責國家中級以上軍官的任免考察,法正拿著這兩個職位,實際上就等同於後來的丞相。

關羽不追諡號,因為他是敗亡的,而且丟掉了對於蜀漢至關重要的荊州,蜀漢內部批評很多,追惡諡傷劉備的面子,追美諡阻力太大,所以追諡的事情就拖了下來。既然關羽沒有諡號,但比關羽地位還低的張飛等人自然也沒有諡號了。

7樓:三代下一人

因為關羽活著時侯,是漢壽亭侯。張飛是西鄉侯。馬超斄鄉侯。

黃忠關內侯。法正活著的時侯沒封侯,所以劉備追諡了個侯。——根據稱王勸進表,黃忠排位也壓著法正。

另外黃忠是後將軍,既大於法正的護軍將軍,又大於法正的尚書令。尚書令是少府【九卿】屬官,前左右後將軍持平九卿,但張飛馬超有假節,關羽北伐所以是假節+鉞(鉞主征伐)。

8樓:蕩雅

劉禪時代,死後就得諡號的有諸葛亮蔣琬費禕夏侯霸陳祗。陳祗是劉禪寵臣,夏侯霸是進步人士,得了諡號。諸葛蔣琬費禕都是蜀漢的實質當權者,車騎將軍兼外戚吳懿死後都沒有諡號——給諡號的標準定得很高。

因為蜀漢是割據政權,名器比統一政權給更慎重。後期關張龐等人得到追諡,是姜維提議的。我想原因有:

一,姜維希望繼續北伐,通過追諡激勵將士建功;二,聯絡一年後劉禪又同意給救過自己的趙雲追諡、景耀末年劉禪終於同意為諸葛立廟,風吹倒了棵大樹,譙周都能借題發揮說什麼「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這幾件事,可能蜀漢君臣對風暴的來臨也有所預感,追諡也是維繫人心的手段吧。

9樓:不期風吟

個人猜測

劉備進川有法正的功勞,但益州土著士族對劉備看法不一,劉備當務之急是拉攏益州士族,而法正作為原來劉璋的部下,轉投劉備之後也非常忠心,那麼賜諡號一來可以拉攏益州人心,只要你跟著我劉備好好幹,絕對不虧待你,二來也緩和集團內部的矛盾,讓益州勢力更好地融入劉備集團。

至於關羽

我覺得劉禪可能對這位長輩真的沒什麼好感,畢竟丟了荊州,那可是蜀國門戶,你看關羽的諡號叫壯繆,這可不是什麼好詞,算惡諡。

10樓:「已登出」

簡單來說就是劉備稱帝、備戰很忙沒時間沒狀態+給關帝、張飛復仇了再大肆追慕不可以麼?

法正死的時候,劉備正是功成名就,風頭最盛時,自然有時間和心情了。

劉備在世時為什麼只追諡法正,沒追諡關羽?

說來說去,這時候劉備對關羽的重視已經在法正之下了。而且荊州失守,關羽也有責任,公論上關羽很難加諡號。幾十年後給了個 壯繆 也很有爭議。其他的都是掩飾,掩飾劉關的關係已經不那麼貼心的事實。誰說屍體不全不能諡?哪門子規矩?誰說葬禮不能啟動?三國志到三家歸晉都沒說關羽張飛腦袋回蜀國,合著這倆人幾十年都沒辦...

劉備為什麼一開始只給龐統一個縣令當,明明在周瑜那裡都是功曹?

這問題有點模糊 隱約記得漢代平原令縣令之類的官職,應該都是政令文職,為本縣之首。而功曹是吏職,其實就是縣令助手。所以如無意外,龐統跳槽後應該是公升職了。當然,只是公升了一級,與 鳳雛 之名並不匹配。只是劉皇叔當年屢伐黃巾,出生入死,平亂之後也不過是個縣令。所以吧,這起點也不算低了。 輪墓邊獄 難道就...

為什麼劉備老是讓孔明守家,帶著法正鳳雛出去打仗

熊貓人銅鬚 守家除了諸葛亮,還能是誰?打仗輸了還能撤,老家沒了徹底玩完。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劉備守家,關羽帶兵出征。守家放法正這批西川人肯定不行,放老部下糜竺又能力不夠,荊州派領頭就是諸葛亮,你說呢 愛吃肉的嗶嗶 因為對於劉備來說,除了關張之外,最信任的人就是諸葛亮。無論是工作能力還是忠誠度,對諸葛亮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