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皇帝都有兄弟基本會封王,每一任皇帝都這麼封,幾代下來藩王是不是太多了封地夠嗎?

時間 2021-05-07 05:44:53

1樓:胡亦凡

這個問題從來都是封建王朝的大問題。漢朝出台「推恩令」來解決,晉朝八王之亂殺光了藩王,唐朝藩王不多,反而死在藩鎮手上。說白了都是解決土地兼併

2樓:

藩王越多,皇權越穩固。分封一次,你是省長,再分封一次,你是市長,再分封一次,你是縣長,再分封一次,你是鎮長,再分封一次,你是村長。

還能造反嗎?

3樓:哿兮

六朝之後就沒有真正給貴族們胙土封國了,有些朝代連就藩都不行,封國僅僅只是名存而已,而且還有食封與食實封(真食)的區別,食封不過一虛爵,給點獎勵罷了,只有食實封才是真爵,而能得到實封的人很少。

其原則各朝不一,如唐代的親王食邑萬戶,郡王食邑五千,但實封多少就不確定了,從早期的八百增到後來的上千乃至上萬,後來親王被玄宗砍回兩千左右,公主砍回五百,安史之後則繼續減少,有的連食實封都沒有。具體來看,親如淮安郡王李神通,食邑萬戶,實封五百,含金量大為縮水;荊王李元景,實封一千五,也不算太多;功如邢國公房玄齡,也不過一千三,而褒國公段志玄,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竟只有區區四百戶。而且食實封給的是封戶,封戶可能散布於全國各州,換代還要分戶(嫡子多分一成,庶子均分)乃至降封(玄宗時為三分之一),天寶後玄孫以下只有嫡房可以襲封,犯罪則會減封直至除爵。

而真正能得到世襲的土地是永業田,親王百頃,郡王五十,到最低的縣男就只有五頃,食邑三百,食實封可能為零。

因此,真正能得實封的人很少,到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大唐建國一百五十年時,食實封者不過二百六十五家,封戶四萬四千八百六十,按玄宗規定以三人一戶為上限來算,課丁最多為十三萬四千五百八十人,只佔大唐人口的千分之幾。不過,中唐以後,均田租庸調制已廢,食實封也逐漸如食邑一般成為了虛封,徒由朝廷給予俸物耳。

4樓:

明朝亡於此啊,一般的都不襲封的,皇帝血脈一般很稀薄,別的可沒有這種分封權力,就算是不減等,也是嫡長子繼承制度,還是那乙個位置。孝景帝玄孫不就賣草鞋去了嗎?

5樓:奧特love

沒事,朱元璋和他的子孫雖然代代封王,但靠譜的有權力的有地盤也就那麼十來個,剩下來幾百萬的宗室都是指著朝廷發錢的,甚至後期朝廷還欠宗室錢,還不允許宗室勞作,代代封是封,又沒幾個人封地,絕大部分就是加發點錢,後期連錢都不怎麼發了,就頂著頭銜好看

6樓:西風

不然為什麼乙個王朝200年就沒了?

大明王朝末期,養了200w頭豬,當時總人口都沒上億,關鍵這些個豬各個都是精品豬,好吃好住,還得有人服侍,最後國庫窮的皇帝老子去要飯。

但能不養麼?又不能,要麼是同根同族的,或者是有功勞的,你怎麼個厚此薄彼法?

談到變法,變什麼法,革誰的命,這不是一目了然。

所以變法壓力巨大,大到最後皇子老子都只能殺狗服軟。

7樓:莊漁

你的這個顧慮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

例如周朝建立的時候,前幾代的周天子都封了自己的兄弟當諸侯,給他們封地,建「國」,代代相傳。諸侯傳到了下一代,新君即位就封自己的兄弟當大夫,給他們封地,建「家」,代代相傳。依此類推,不斷增加,結果過了一百多年,天下就不夠分了。

所以,後來的統治者改進了這種分封機制。

簡單地講,就是爵位在繼承的時候需要降級。所以,封王和封「世襲罔替」的王完全是兩個概念。那種老子當親王,兒子和孫子(只有嫡長子)還是親王的,在歷朝歷代都十分稀少。

因為誰都知道,資源是有限的。

每一代老皇帝封了幾個親王,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親王都死了,他們的繼承人降等以後,親王的位子就空出來了。新皇帝又可以封新的親王。

但是,這也是有問題的。雖然老話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是有較高爵位的家族最終也不會徹底成為平民,多少能保留一些。我印象中,清朝是降等傳五代以後,就不再繼續下降,可以一直按照第五代人的爵位往下傳了。

要不了多少代,貴族隊伍就會變得非常龐大。

這也許就是古代王朝通常不超過三百年的原因之一吧。

8樓:北湖

很多人拿明朝舉例,但是很多不了解明朝歷史吧,明代親王分封而不賜土的,沒有封地的概念,更談不上分給兒子,只有駐守的城池,稱為封國。

9樓:慎獨

我這個回答沒有什麼系統,我說一點自己的看法吧。

一、封王也是有級別的,皇帝的親兒子肯定是級別最高的封地按照皇帝的喜愛程度和政治原因也會大小不一。

二、王爺的後代和皇家正統會越來越遠,親王的兒子和親王的級別就不同了,封地範圍自然就會減少,一直少到沒有。

三、感覺皇帝上位之後都會清理一批兄弟,所以最後能被封王的其實也沒那麼多。

這是我能想到的三個點。

不喜輕噴,哈哈哈。

10樓:路前漫

每個皇帝封王后,此王的長嫡子會繼承爵位,但要降一級,也就是候,以此類推,每隔一代就會降一級。你看朱元璋的好多子孫到最後爵位很低,俸祿不夠養活自己,老祖宗又規定不能去要飯,好多都餓死了。

也有世襲罔替的王爺,但是極少極少。

11樓:博思·何老師

首先,並不是皇帝兄弟就能封王,封王需要條件。另外,很多封王都是有爵無權,本身並沒有封地管轄權。甚至有些封王只是乙個虛名,連封號也是子虛烏有的。故不存在上述情況。

12樓:墨家四弟媳

說的好像皇帝的兄弟能剩多少,能活多久似的。就算傳給了下一代,那也是乙個王,也是新皇的兄弟,政治的一部分。再說了,乙個王朝統共能經歷幾代?

13樓:誰幹的

皇帝和藩王的年齡差沒有那麼大,如果不是非正常死亡,皇帝嗝屁了藩王也不遠了。而且你這麼保證下任皇帝他不會起疑心把你乾掉?歷史上像靖難之役,玄武門之變的可不在少數,所以皇帝死了活下來的藩王應該不多。

退一萬步講,中國地大物博,同一時期撐死了也就三十幾個藩王,每人分一座城糊弄糊弄就得了,(野心家就得就說了)

14樓:易恢

@瀾冰白羽

您回答的非常完善但是有乙個小問題

「朱元璋大哥的孫子,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他的靖江王一脈,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中,延續時間最長的藩王爵位。(1370——1650)一共兩百八十年,從大明洪武元年,到大清順治七年(末代靖江王被清將孔有德所殺)」

這是不對的最長的應該是魯王一系

自洪武三年至永曆三十七年

共傳十二世共318年

第一代鲁荒王朱檀洪武三年生太祖庶十子妃信國公湯和女洪武十八年就番山東兗州

15樓:作為一條瘋狗

對於維持家族統治地位而言,第一代皇帝、國王或者是大面積擴張疆土的那一代統治者,有必要分封自家兄弟到各地增強家族對國土、人民和軍隊的掌控力度。

以後在疆土比較穩定或者是收縮的情況下,基本上就是虛封了。或者是虛封為王、大公、公爵等,再加上點實封乙個縣、乙個鄉的領地,也就差不多了。或者是在西方的國王,給兄弟乙個城堡和連帶的莊園就差不多了。

以上做法對於維持家族統治地位而言,是比較有利的。當然沒有絕對的無害的選項,也沒有絕對有利的選項。但是人在面對事情的時候,總要做出乙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同的人可能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比如秦始皇、比如查理曼大帝、比如李世民、比如明朝、比如清朝、比如奧斯曼帝國。

16樓:木公尺女

題主只看到封王,沒看到那些當王的下場嗎?

有幾個能善終的,就算得遇明君,那些藩王還不是蠢蠢欲動,最後要麼自己當了皇帝,要麼被抄了九族。

所以別擔心封地夠不夠,要擔心的是皇帝心黑不黑,藩王野心大不大再說了,現在是新中國了,不要再封建迷信了,這問題已經在歷史書上有很好的解答了,君主制終究是敗給了民主制~人民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

17樓:小何彎彎

不是所有的封王就會有封地的。有些就是個帽子,享受王的俸祿待遇和政治待遇。

首先,皇帝兄弟中,是基本都要封王,但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很多兄弟,再者古代人的壽命普遍較短,王爺去世後,其下一輩是否能原官爵世襲,要看皇帝心情,一般能真正世襲的不多,傳一輩降一級。

其次,即使有封地,也只是某個城或市,很少給你封乙個省的領地。封地大小受血緣、功績、得寵程度等影響。

18樓:小因要讀書

王朝都會有解決辦法的。

比如清朝隔多少年政策會更新一次

清朝沒有封地,分封道理差不多。

採用每代降級,限制名額,閒散宗室考試等等的辦法。

19樓:文格爾先生

很多人都告訴你了其實乙個王朝從始至終留下來的藩王其實有限,這個我就不再贅述了。我希望通過分享我了解的一些知識,來說明這有數的幾十位藩王他們哪怕是名義上分封的區域也並不大。以明代為例吧:

你以為的分封是這樣的: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分封圖,也是最接近人們想象的分封態勢。

而實際上的分封是這樣的:

這是明初藩王分封圖,基本可以看到,都是很小的封地。

即是是這些很小的封地,實際上的實控地區也相當有限,按明例,親王封地內還會分封郡王,所以實際在每個王爺自己手裡的底盤很有限,幾乎在當前比例的地圖上看不到。在這些小封國中,面積和實力佔前三位的寧王,遼王和燕王,兩位被移封,一位造反成功。移封的兩位比南邊最小的藩王還小。

總而言之,藩王的封國面積沒有大多數人想象的那麼大。你以為皇帝會封給藩王乙個省,其實只有乙個市,甚至可能只有乙個縣 。

20樓:我很簡單

參考明代。請注意藩王並沒有多太多,可是宗藩多了太多。因為很多親王都絕嗣。關鍵沒有絕嗣的那可真是可勁的生。當然這生下來的後代就不涉及藩地問題了,只是祿公尺就成了國家負擔?

21樓:歷史白痴

王,不知道是個什麼?好像不需要『封』吧? 封藩不封地(就是說不管地方事務)吧!至於兄弟大概是需要『封』的吧不封就不是『王』 你的意思說可以不封當然是對的!

22樓:樓外樓

1.如果仔細翻史書,會發現「無嗣,國除」的王爺很多,有的時候甚至年年有。

2.漢武帝以後有個歷史課本上的東西——推恩令。以後帝國都在延續發展,封國只會越來越小。

3.乙個王朝國祚至多幾百年,少則十幾年,平均也就幾代人的事情,並不會有太久的傳承。

23樓:地獄公爵

是的,這一問題在明代尤其嚴重。明末宗室開支極大,可以說嚴重拖累明朝的財政。曾經張居正試圖變法改變這一情況,但是沒能成功。

明朝皇帝都有哪些?

英國留學君 德祖玄皇帝朱百六 懿祖恆皇帝朱四九 熙祖裕皇帝朱初一 仁祖純皇帝朱五四 世珍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重八 興宗孝康皇帝朱標 惠宗讓皇帝朱允炆 成祖孝文皇帝朱棣 仁宗孝昭皇帝朱高熾 宣宗孝章皇帝朱瞻基 英宗孝睿皇帝朱祁鎮 代宗孝景皇帝朱祁鈺 憲宗孝純皇帝朱見深 孝宗敬皇帝朱佑樘 武宗孝毅皇帝朱...

歷史上,那些皇帝都有神馬才藝?

黑曼巴 OUT 要說古代帝王在寫詩方面的本領,曹操的詩很不錯,就是有生之年沒有稱帝,所以只能把作詩最好的皇帝讓給他兒子魏文帝曹丕了。在寫詞方面,那毫無疑問就得首推南唐後主李煜了,當仁不讓。在戲曲創作方面,就得是梨園行的祖師爺,唐玄宗李隆基了。在書法方面,宋徽宗的 瘦金體 真心666!還有明熹宗朱由校...

假如明朝每個皇帝都有像康熙 雍正那樣的鐵腕手段,明朝能否解決黨爭問題?

斷痕 不黨爭你要所有文官鐵板一塊?你是想死呢還是想死呢還是想死呢適度的黨爭可以讓文官集團有緊迫感,從而更加努力工作以獲取皇帝的信任而非爭奪皇權,所以適度黨爭是有利於國家的 過度黨爭中文官集團完全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置國家利益於不顧,這對國家的危害很大,這種黨爭的目的就是國家權利 至於控制黨爭過不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