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中有一顆直徑一公里存在生命的星球

時間 2022-01-04 06:58:51

1樓:趙泠

「小型恆星」是有規模下限的,而且紅矮星有強烈的紫外輻射,比太陽這樣的恆星更加不利於自然形成生物。「圍繞一顆小型恆星」是不必要的條件。

直徑1千公尺的小天體上的物質太少,不足以進行大量的試錯,在密度不突破天際的情況下無法束縛許多原子,允許的生物形式較少,本身不是特別高密度的話也不會自然趨於球狀,更可能是不規則的鬆散大石塊。要在這樣小的天體上自然演化出生物,得依賴穩定島超重元素或玻爾茲曼大腦那一套——前者可以天然形成奈米機械級別的生物、在宇宙裡漂流,後者可以在真空裡直接湧現智慧型,它們對你這個小天體的條件和到恆星的距離沒有要求,小天體和恆星存不存在都無所謂。

奈米機械級生物對小天體外觀的影響可以和太陽系邊緣的有機塵埃類似:讓天體被灰紅色或黑色的疏鬆物質覆蓋。它們也可以改變小天體的內部構造而不改變外觀,從外面看就是個破石頭。

玻爾茲曼大腦可以是任意構造和外觀。

至於不在這小天體上自然形成的生態系,最簡單的辦法是讓人類或其它智慧型體/生物體製造乙個直徑1千公尺的加壓載具,在裡面維持生態系統。環繞太陽運轉的太空飛行器就是人造行星。

已經誕生的生物可承受惡劣的環境,能力範圍非常廣,地球上就有能在簡單的防護下於太空中正常生存並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藻與藍菌,可以在大塊玻璃之類包裹的水、矽酸鹽、礦物質構成的小天體裡維持生態系。不要求生態系很活躍的話,天體撞擊之類將攜帶耐環境微生物的大碎塊炸上太空也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日本實驗證明在離心機裡培養的地球細菌可以在數百代內適應巨大的加速度,其中Paracoccus denitrificans能在403627g下正常生長、繁殖,這已經足夠承受大質量恆星的表面重力與一定距離上的超新星爆發拋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項研究顯示大腸桿菌、酵母菌等平凡地球微生物可以在100%氫氣中生存、生長、複製,大腸桿菌繁殖速度減半,酵母菌繁殖速度降為平時的40%。

大腸桿菌等細菌的代謝會產生氨、二甲基硫化物、氧化亞氮、甲烷等氣體。在大氣層以氫氣為主的行星的吸收光譜中如果檢測到若干此類氣體,可能表明那裡有碳基生命。

要靠直徑1千公尺的物體束縛住表面的地球型生態系就麻煩一些,這樣的小天體內部得是中子星物質,讓其平均密度達到每立方厘公尺數萬噸,擁有恐怖的高重力和高大氣壓。碳基生命裡最耐環境的部分有可能在這樣的東西上生存:

這種高壓高重力環境裡的生態系,成員的身體大抵非常小,需要拿顯微鏡去看。在顯微鏡受得了這種環境的情況下,看到的效果跟你拿顯微鏡觀察湖水裡的原生生物與微生物類似。

更加耐環境的生態系對承載它的天體的要求可以低到跟暴露在太空沒兩樣——這和玻爾茲曼大腦的情況類似,小天體存不存在都不影響穩定生態系的存在,沒有條件可言。超耐環境生態系的外形大抵類似石頭、泥土和灰塵。

一顆直徑 30 公里的中子星撞上大犬座 VY 那麼大的岩質星球會發生什麼?

扎維耶小丑 先吐槽題主一句 別聽倆新鮮名詞就來提問。先搞清初中高中的物理概念再來談天體物理學不好嗎?路要一步一步走,不然會很容易就被民科帶歪了。現在我來給你簡單算一下 假設地球是個均勻的岩質行星,它的平均密度為5507公斤每立方公尺,就算它5.5噸每立方公尺好了。假設大犬座vy的結構和太陽類似。太陽...

宇宙中是否存在一顆恆星是另外一顆恆星的衛星的情況?

來不及解釋了 不存在。原因 從定義上講,衛星不可能是恆星。恆星也不可能擁有自己的衛星。當然,這本來就是人類自己給出的定義,你可以向世界天文學會申請修改恆星和衛星的定義,並得到通過,被廣大天文學家和天文工作者接受,那麼也許就會出現 一顆恆星是另一顆恆星的衛星 的情況了。具體解釋如下 如果一顆星體能夠自...

如果宇宙中有一顆行星和地球一模一樣,是否一定有生命出現?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你說的一模一樣是啥意思?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日地距離,一樣的磁場強度?生命的出現比較複雜,外部條件很重要,物質基礎也很重要,如果真的和地球環境一摸一樣,那出現生命的可能性相當高,90 以上 漢華 如果宇宙中有顆行星和地球一模一樣,是否一定有生命出現?筆者認為不一定,為什麼呢?還要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