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概念中的完滿性究竟是指什麼?它是乙個可以量化比較的事物麼?

時間 2021-06-07 21:43:52

1樓:已登出

在倫理學角度:

斯賓諾莎認為,完滿性的增加是快樂,完滿性的減少是痛苦。愛是意識到完滿性增加的觀念而產生的快樂,恨是伴隨完滿性減少的觀念而產生的痛苦。

由此,完滿性是相對於人的感覺而言的,具有一定量度。這種完滿性還是基於理性之上的。

2樓:張石敧

「完滿性」其實意思很日常,很好理解,如果A事物比B事物更完整、更單純、更純粹、更高尚、更真、更美、更善、更智慧型……就可以說A事物比B事物更完滿。不過,為了更深入理解,我們需要考察一下它的詞源。拉丁文perfectio來自動詞perficere,這個動詞的基本意思是完成乙個行動、一項工作或乙個運動變化,因此「完滿性」也應當跟「運動變化」聯絡起來理解。

按照亞里斯多德學說,運動(等同於「變化」,在希臘語中是同乙個詞)就是乙個事物所包含的潛在性實現出來,通過運動獲得了某種現實性,本來捲摺在這個事物裡面的某種形式通過運動展開出來了。因此,當運動達到終點的時候,該事物在某種意義上變得更加完整,成全了自身。例如一粒種子長成大樹,具有了樹的形式,樹的形式本來只是以潛在的方式包含在種子裡面,通過成長實現出來了,潛在性變成了現實性。

樹的樣子是種子本來欠缺並努力要擁有的,現在它擁有了。「完滿」就是這種完成、完整、成全的狀態,就是更多現實性,更少潛在性。

所以,完滿性當然是可以比較的。一粒種子偶然不幸落在貧瘠的土壤裡,長成了弱不禁風的小樹,它的潛在形式沒能完全實現出來,這棵小樹的完滿性也就比不上一棵完全成長的大樹。類似地,在希臘人看來,天上的事物純淨不朽、做永恆的圓周運動,顯然比地上這些有運動終點、會朽壞的事物更完滿;人擁有理性的靈魂,顯然比只會進食、繁衍的動物更完滿;從事非功利活動的自由人顯然比只為了餬口生存而工作的奴隸更完滿,蘇格拉底顯然又比一般雅典公民更完滿。

當然,並不是隨便拿兩個事物都能輕易說出其中哪乙個更完滿,但原則上講,它們的現實性、潛在性總有程度高低不同。

至於「量化」,那是跟「比較」不相干的乙個概念,不需要量化也可以比較。亞里斯多德學說區分了量和質,兩者都是可以比較的,只不過做比較的方式不同,量比的是大小,質比的是強弱。例如可以說一種白色比另一種白色更白,這就是質的比較。

白色不是量,兩種白色加在一起不會得到第三種更白的白色,因此無法從量上比較。同樣地,完滿性也不是量,只能比較程度高低,不能比較量的大小。

以上說的是有程度的完滿性,也可說是相對的完滿性,此外還有一種絕對的完滿性。這種完滿性高於一切相對的完滿性,它只屬於神,其它一切事物都不會有。在亞里斯多德學說中,「神」的意思就是乙個完全沒有潛在性,只有現實性的東西,因此,神不可能運動,也不需要運動,他已經是完全實現了的東西,什麼也不欠缺。

這種「什麼也不欠缺」「沒有任何缺陷」的特性就是絕對的完滿性。絕對完滿之所以絕對,是因為它不可能通過不斷增加某個有程度的完滿而達到,有程度的完滿性即使達到最高端,也不會成為絕對的完滿性。例如乙個白色的東西可以越來越白,達到無限純淨的白色,但它仍然只是乙個有顏色的東西,有顏色意味著有形體,有形體意味著可分割,可分割意味著可毀壞,可毀壞是一種缺陷,所以這個東西不是絕對完滿的。

這裡的區別在於,有程度的完滿性總是事物的某一方面的完滿,而絕對的完滿性則不從任何一方面考慮,僅僅按照「沒有任何缺陷」來理解。這種絕對的完滿性正是托馬斯·阿奎那和笛卡爾的上帝存在證明的基石。

心究竟是指什麼?

時照禪學堂 從身體的角度來講,心是由精氣神和合而成的一種生命狀態,一種生命運化萬物的狀態,一種運化萬物 了悟萬物 運用萬物的永恆的存在狀態。那麼站在虛空,站在宇宙的角度來講,心是乙個妙有,是啟用萬物執行規律的乙個總樞紐。這個 心 什麼樣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個心 沒有樣子,但是它能生萬有。這個 ...

lolita究竟是指什麼?

玉小公尺 就不說是由歐洲洛可可時代遺留下的產物飛到日本而延伸出的lolita文化這一點了,畢竟這玩意和現在lolita差別已經有點大了。目前的lolita主要分為三系 甜系sweet主要是粉藍等小清新色系為主,有很多甜甜的元素在裙子裡頭。比如這樣的 還有不那麼甜的 目前市面上很多新店是甜系起家,比較...

茶文化究竟是指什麼?

響品有約 要說茶文化,小約也想說一說當前的傳統文化。現在提倡發揚和繼承傳統文化,都知道這四個字,而具體的什麼叫傳統文化,又為什麼要繼承發揚,卻有很多的人說不出。即便知道,可能也難宣出口,擔心說錯了讓旁人看了笑話。那什麼是傳統文化,有人說是過往人們的生活常態,也有人說是以往生活經過一系列的演變之後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