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科學解釋佛陀覺悟的狀態?

時間 2021-06-03 17:08:49

1樓:

我對覺悟的定義和佛陀一樣,沙門四果,此外再無。

想用科學解釋佛陀的覺悟狀態,首先要搞清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科學,事實上是通過對生理進行研究,依靠統計規律得出結論,並不具備全然的適應性。而心理學則更少的依賴生理的研究,而是依靠統計規律,師心自用,最終得出結論,並不表示,它們就是絕對正確的。現象可以對,結論有問題,這是我最常見到的情況。

我接觸正法前,對科學最大的感想就是,此因未必有彼果,而強說此因必有彼果,偽造此因必有彼果的情境,讓人很難看出來。教育的目的終究不是讓人能真正的分清對錯,而是要讓人接受特定群體的價值觀和共同經驗,這一點是從小到大經歷各種學習和考試後得到的結論。如果尋求對世間的超越,那是不可能從這個共同體為了自身的維繫而構造出的理論中找到的。

我在接觸正法之後,確信不會有除了佛陀所描述的以外的對世間的超越。

科學精神,實質是要實際與觀察相符,如果要依照這個精神去解釋佛陀的覺悟狀態,就只能根據佛陀給出的理論來進行,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如此,佛陀的覺悟狀態,就可以描述為,苦集滅道的徹知,作為這個徹知結果的貪嗔痴的永滅無餘。

這個科學精神,在佛教中相應的概念,就是如實了知。佛陀的解脫思路,實質是如實了知者自然證解脫,這也是佛陀所觀察和確認到的,在這個世間,解脫道必然具備的性質。八正道是對如實了知的限定。

我也曾屢次根據這個思路換著各種花樣去解構所看到的佛教理論,比如說把各種變數去掉後,對解脫的追求是否依然成立等等,但無論怎樣去做,最終結論都是歸於解脫道,最根本的原因應該還是心離苦趨樂的傾向吧。

2樓:

硬是要形容的話就是,思維大腦不再認同與通過實踐積累起的任何形象和記憶,達到了宗教裡所說的無我狀態,但是所謂無我只是大腦觀察世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從觀察者單一的自我角度變成了能夠整體的體驗到觀察者和被觀察之物兩者。。前提是科學裡有所謂的集體意識,不然很難證明人的意識體驗能超過自身的感官侷限。就像魚知曉了水的存在一樣。

這種超越感官的體驗或許就是開悟嘍。

3樓:劉行三

解釋不了,沒有辦法,因為科學還遠遠未達到能夠理解佛祖證悟的水平。

而且,科學只承認實驗證實的方法,而佛法採取體悟證實的方法,這怎麼相容呢。

但不得不說,佛法卻是更高層次的智慧型了。

4樓:夏寧欽

假設水裡的魚要證實其實陸地上有很多生物並且不用腮可以呼吸,你覺得魚有辦法證實嗎??無法證實是不是除了水裡就沒別的生物?!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東西,是靠一套理論的東西能證實的?

那佛法真的不能叫佛法,是該叫佛學,大家不用修只要看科學證明的一套東西,就像成為程式設計師一樣,成佛!還有,樓主不要迷信科學好不好…佛陀從來沒有要求眾生信他,現在拿著一套滿足眼耳鼻舌身意的無明邏輯理論被叫做科學的東西搞的像真理其實就是一種迷信!

5樓:

題主肯定是一位科學主義者,以為科學就是全部真理。對於這類「宗教體驗有無科學依據」的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非要找個科學依據不可嗎?很多時候,提出正確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6樓:離即離非

雖然科學觀測方法越來越先進,但是怎麼解決觀測者對觀測物件的影響,一直沒有好的辦法。而佛法通過善(深)思維,體察到一切觀測都是虛假的。

7樓:

已明心者,初見之時,心身空寂,了無一物,山河大地,人我眾生,皆成一片,如在大圓鏡中。雖不起分別念慮,而於見聞覺知,了了分明,如飛鳥行空,清風疏竹,了無掛礙。心明境寂,如萬里晴空,身輕愉快,如春風吹絮。

----南懷瑾《禪海蠡測》

8樓:秋沛

一般意義上的科學建立在對世界的觀察上;

而這種觀察建立在我、我所的二元感知模式上;

佛法則遠離這種二元模式。

因此可以說,對於解脫知見,一般意義上的科學無法進行描述。

當然,我對科學了解不多。是否有超越二元模式的科學形態?在這個基礎上對解脫知見進行描述。也未可知。

如何用科學解釋Fate中Assassin佐佐木小次郎的燕返?

燕返是接近第二法的 多重次元曲折現象 結果是必中。但是與庫丘林的 刺穿死棘之槍 的原理是不同的,後者是扭曲因果律,先產生射中的果,再尋找路徑。要理解這個寶具,需要理解第二法。第二法又稱 平行世界運營 基於第二法的藍寶石紅寶石魔術禮裝會召喚平行世界的自己。不會某項技能,只要替換成平行時空的自己,就有了...

如何用科學解釋未解之謎?

霧渙風月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個重大的科學未解之謎。其中心問題是臨界值的問題。只有當有機分子變得高度複雜,複雜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才能認為它們是 活的 意思是說,它們以一種穩定的形式將大量的資訊變為密碼,不僅顯示它們有能力儲存複製自己的藍圖,而且它們也擁有實施複製的手段。這裡的問題是,普通的物理和化學過...

如何用勞動價值理論解釋科學技術的貢獻?

Sylvan的夜晚 其實我已經寫過很多了 科學技術,是一種生產資料。生產資料,是勞動人民生產出來的。同理,科學技術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實驗室裡眾多默默工作的實驗人員做出來的。科研發展到了今天,已經從原來的工匠學徒制向工廠化批量生產的方向轉變。其中包括三個等級 科研大牛 實驗管理人員和實驗員。實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