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第一性問題是乙個偽問題?

時間 2021-06-01 12:05:56

1樓:墨瑟

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物質上長出來的毛。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物質/意識的關係,不是善/惡,美/醜的關係,而是心/善惡,臉/美醜的關係

2樓:caoren1a

所謂物質,是呈現於意識中才成為物質,而意識本身也是呈現於意識中才成為意識的。然而,和一切物質現象一樣,意識也只是一種現象,意識並沒有任何高於物質的地方。

第一性只是人的一種執念。唯心唯物爭了上千年,卻不知心物皆是妄想。

3樓:幸福願望.replay

如果是第一因,我會認為它是偽問題。

因為,如果只是看某個具體事件,有沒有某種客觀的結果,的確可能只是因為某個人有沒有怎麼想。

所以,不區分情況一律地問第一因,就當然是耍流氓了。

但是,我如果不是問二者在運動中可以有怎樣的作用關係,而是問誕生關係呢?很顯然我並不能只是想想就能在床上想出來乙個活人出來,不論我是為了什麼目的。但是,客觀世界中事物的有無,的確能夠決定我的某種想法的有無,所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這並不代表我的主觀世界絕對地不自由地受制於客觀:我可以發現這個規律,並且利用它。我可以意識到我當前的認識很可能不全面,然後就去調查更多的東西見識更多的東西,從而合乎自己意願地真的擴充了自己的見識從而真的能把某件想做到的事做到,所謂的「沒有條件創造條件」。

當然了,可以創造的條件還是有限的,我只是說並非絕對不能創造條件而已,沒有額外的意思

哲學研究工作,做的到底是什麼?

是小球運動軌跡到底要用什麼公式來解釋嗎?

並不是。

小球運動的軌跡其實有很多解釋,地心說只要不斷修修補補也總能做到合乎觀測事實。

但是,如果遵照剃刀原則的話,就不是什麼解釋都值得被使用了。而選用乙個怎樣的原則以及如何得到這個原則,這就是哲學的研究課題了。

哲學的工作重點是什麼呢?是對於,我們要怎樣來思維會更好一點,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找到乙個盡可能好的解答。解答本身怎樣才能找到解答兩個問題,又都是哲學問題

哲學是一切其他科學的前提:你要搞學術得先有思維才行對吧?而哲學同時也是哲學它自己的前提,這才是哲學最有意思最有特色的地方。

4樓:李三畏

哲學思辨的非定量性,決定了任何哲學命題都是粗放的。

只要建模掃瞄,就會發現所有哲學命題都在邏輯上滴湯漏水。比如,世界是物質的這一命題,就與對立統一律衝突:既然世界統一於物質,那麼世界之外就不存在乙個與物質世界對立的非物質系統,否則統一就無從談起;反之,既然世界是對立統一的,那麼物質世界之外就勢必存在乙個與物質世界對立的非物質系統,否則對立就無從談起。

無模無真相,翠花,上一階邏輯。

設W為物質世界,則:

1)根據唯物論,有:

W: W∩W= (1)

2)根據對立統一律,則有:

W: W∩W= (2)

由於式(2)與式(1)衝突,因而根據形式邏輯的矛盾律二者必有一假。

任何時候,都不建議脫離建模而以定性方法研究哲學。根據Goedel第二非完備性定理,形式化後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自洽性都不可自證。然而上述分析表明,二者可相互證偽:

可以用唯物論證偽對立統一律,也可以用對立統一律證偽唯物論。

5樓:心淨佛土淨

一般談論宇宙本體,或宇宙生起時,多會採取「唯物論」、「唯心論」或「心物二元論」。 唯心論的「意識」是個抽象的解釋,所以它會歸結到兩個意思,一是世界是由「神」或更高意識、精神之流的東西所組成;二是它會認為,意識精神才是真實的,而物理世界是虛假的。很多哲學家認為,佛教是唯心論。

但事實上,佛教並不是唯心論,雖然它講「如來藏」、「明心見性」,但這個「識藏」和「本心」都只是乙個方便比擬的說法,它心目中的宇宙實相是「性無自性」、「法無所法」的境界。 佛教的本體論超脫「第一因」,也超脫物或心的二元論,為什麼?因為第一因企圖尋找宇宙最原始的起因,二元論企圖尋找組成世界的元素,但這些名相,其實都還陷在我們目前的「時間-物質」觀念裡頭,佛教心目中的實相已經超脫這些時間與物質的元素,當然,它也超脫了所謂「神」或有乙個高等意識之流的東西。

佛教不認為有任何東西是真實存在,且有自性的,這就是「性空」。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所有形形色色的東西,都不是永恆存在的,也不是有自性的,它們都只是短暫因緣而起的現象,這就是「緣起」-以上就是佛教重要的基本理論:「緣起性空」。

一般人太過於執著世界形形色色的萬相,不知它們並非永恆存在的,也不是有自性的,這就稱為「執有」。修道人太過於執著「諸法皆空」,結過落得斷滅無意識,這就是「執空」。所以我們當知道,這個世界雖然沒有自性,但緣起還是繼續發生的,這兩者合起來才是我們整世界,所以不該執有,也不該執空,應該持中間的態度,這就是「中觀」。

同時,這個世界沒有本性,它就是由那些短暫緣起的萬相所組成,這便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因此,佛教裡諸多所謂「法非法」、「異非異」……等用語,就是這個原因。

佛教的本質是教化。由於眾生的執著不同,根基不同,所以教化的方法和教化的重點就不一樣。對於執實有者,以空對治;對於執空無者,以有對治;對於執邊見者,以中觀對治;對於執自然者,以因緣對治;對於執空無者,以妙有對治;對於執身外有物者,以心法對治;對於執心者,以畢竟空、不可得對治。

我們會把宇宙「沒有自性」的本質稱為「實相」、「實性」,你會說,它既然不真實存在又沒有自性,怎可稱為「實相」、「實性」?這只是乙個比擬的名相之說,宇宙的實相就是沒有實相,宇宙的實性就是沒有實性。

同時,我們會把短暫緣起的現象稱為「妄相」,很多人因而以為緣起現象是不存在的,猶如精神錯亂那樣,其實它指的是它沒有實性,所以為妄相。

理解佛教的思想後,應該就不會有人在認為佛教是唯心論了.

6樓:

同時存在,且自然只存在物質,卻必然包含了意識。

世界是不可變的可變組合。不可變的換句話就叫物質。而那個可變組合就叫意識。

所以這是乙個如何看世界的問題,不能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的必然只能得到乙個錯誤答案

我們做的就是改變這個組合。

例證就是你看到的這些,你的手機(物質)早就存在了,但是現在是我(不重要)讓液晶分子翻轉與否(否字很重要)

7樓:

我覺得是。。。

所以學界現在不怎麼搭理這個問題了嘛。就像「宇宙的目的是什麼?」更不會有人再起研究了一樣。但兩千年前它可是個熱門問題啊。

8樓:嶽耀

乙個哲學體系,事實上只是乙個解釋體系:在這一點上,它與任何其他理論體系並無不同。因此評價乙個解釋體系的好壞,主要應該取決於這個解釋體系是否能夠很好地解釋它的領域之內的現象:

這也應該是在不同哲學體系之間進行比較的主要標準。在此之外,我們還會從體系自身的性質來對體系進行評判,比如是不是自洽,是不是完備,基本原理是不是簡潔,推理是不是嚴密,等等。

如果我們把這個關係搞反了,事先「欽定」哪個解釋體系是絕對正確的,然後再用它去套現象,那是削足適履的做法。這讓我想起了 20 世紀 50——70 年代中國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對量子力學的批判,對「物理學中的唯心主義」的批判。這種批判就是在頭腦中預設了乙個固化的解釋體系,而這是極端危險的:

即使那個體系在被提出時很先進,它也很難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不進行任何改變而一直保持先進。乙個人不管是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者,見到了新的、自己目前相信的體系解釋不了的現象,都應該去試圖拓展或者革新自己的體系來讓它更具有解釋力,而不是固步自封,甚至打壓其他解釋新現象的嘗試。

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第一性,事實上只是在乙個解釋體系中,是把物質作為理論的基本假設,還是把意識作為理論的基本假設。在這兩類解釋方法中,又可能細分出很多不同的具體解釋體系。評判到底哪個解釋體系好,不應當取決於它到底認為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第一性,或者說我們事先「欽定」哪個體系是最好的(這根本就是拒絕評判了),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解釋力和自身性質。

況且,除了物質第一性和意識第一性之外,難道就沒有其他建構理論的可能性了嗎?我們可以隨便怎麼建構理論,比如說上帝第一性,「我」第一性,知乎第一性,劉看山第一性……,但關鍵是我們建構出來那個理論究竟效果怎麼樣、形式上滿足不滿足我們的要求。在探索之前就畫地自限,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為什麼不多嘗試一些可能性,並在裡面找到最好的?這種更自然、人人皆知、效果更好的做法,難道就不適用於哲學嗎?

嶽耀:再論多重世界理論:世界的「本質」是什麼?

9樓:楊大紅

它意思是我們不能離開物質的本性,現象雖然屬於物質,確沒有真正地認識到。意識中只有現象就會錯,物質對我們作用可沒能認識它們,意識會有錯就不要當成第一性。物質是宇宙中基本的,當然它是第一性,意識有時候片面不過是一種運動和作用的過程,要從這樣來理解,第一性說的並不是本質,應該知道了吧!

10樓:小張

其實有個問題:自然規律,自然法則(例如物理裡的F=ma),算物質還是算意識?

馬哲好像說它算物質,而唯心派說它算意識。由此各自提出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一性;

問題在於這兩種學說對物質和意識的定義不是同樣的。所以感覺沒什麼意義。

11樓:935a

何為第一性?GOD為第一性!

只所以要確定第一性是因為西方人的思維邏輯就是絕對邏輯,神學和自然科學一樣都是絕對邏輯,也就是西方人現在說的形式邏輯,找到絕對標準然後用上數學邏輯,屢試不爽。所以,西方人的思維邏輯必須找到第一性,這樣好讓他們知道誰是老大,要不他們總以為自己是老大,從來就不知天高地厚。

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第一性,意思是說以物質為絕對標準還是以意識為絕對標準?人的身外是物身內也是物,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不是物,以自然之物為絕對標準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物理學和醫學都是絕對標準,所以,如果面對著自然那麼就是有自然之神,老天總是對的。

問題其實是出在面對人自己身上的時候,中國古人講天地人三才,人和動物一樣都有唯物唯心,唯物是本能唯心是生理性,乙個搶吃的時候唯一個找吃的時候唯,動物哲學,可能是由於人有了超強大腦和內心中庸使得我們人類除了唯物唯心還可以三思而後行。簡單說,人不是動物!人可以反觀自己,人的意識是物心腦三面鏡子辯證,意思是人自己不能自設絕對標準!

人要不斷糾正自己的偏差,唯物唯心是老天做主,人自己要做一部分自己的主,否則,人將和物無異。人類犯了很多自以為是的典型錯誤,比如,我們歷史上腐儒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西方從黑格爾、尼釆、薩特開始以為自己是神到現在的科學主義。所以,錯誤不在於你唯物還是唯心,也不在於你以物為絕對標準還是以內心為絕對標準,問題出在以人自己為絕對標準!

當人自以為掌握了絕對,唯物就是傻子唯心就是瘋子。

道可道非常道,人與上帝之間永遠有著固有距離,人與神之合也許就是那一剎那!道生一,一生二,一陰一陽之謂道,人自己是一生二,人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但是,人不能人為的絕對一!除非是錯了或者死了。

物理是一,絕對標準!人理中庸之道,對立統一,心理底層還是物理,人心理的承受極限是人能達到的最高標準,人是天地人三才道德合一。人的意識是物心腦三個維度的並行疊加。

自然界中,雌性和雄性哪個才是「第一性」

徐冠麟 我也想真誠的回答,所以請題主定義一下 第一性 是啥意思。如果是指出現的先後的話,就沒有第一性。因為出現了兩性才有性別,性別無法單獨出現。如果是指重要性的話,也沒有第一性。比如魚類,雌性產一堆卵,雄性噴一堆精,然後在水中成功授精,這一過程中並沒有哪種性別更為重要。還有很多種類的魚,比如小丑魚,...

如何看待馬毅老師深度學習第一性原理的文章在ICML四個審稿人一致接收的情況下被AC拒了?

當年馬毅搞人臉識別,採用sparse coding方法,主要解決了遮擋情況下的問題,方法有效。但對於光照 姿態和表情等變化就未必那麼好。有次碰見做人臉識別的乙個教授,也是發表不少這方面有分量文章的,他直接說,各大雜誌和會議關於sparse coding based 人臉識別文章基本都是馬毅revie...

人到底是物質第一還是意識第一?

張小邪i 唯物論與唯心論爭了幾千年都沒有個答案,你再怎麼問也無濟於事,唯物論辯不倒唯心論,唯心論辯不倒唯物論,最後你想,這太難受了,要不如把世界看做既是物質的又是意識的吧。最後馬哲告訴你,你這是笛卡爾的二元論,二元論本質還是唯心論,然後你絕望了。其實,你可以完全放棄這個問題,別去想這個問題了。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