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偈可以聯想 波粒二象性 嗎?第二首呢?為什麼 尚餘塵 ?

時間 2021-05-31 11:33:39

1樓:達林

第一首浩浩塵中體一如。

縱橫互動印毗盧。

全波是水波非水。

全水成波水自殊。

可以。但第一首主要透露的是森羅永珍的大千世界其體性就是那個真如空性,雖然在形式上感覺到的是各種分隔的個體繁複的交織在一起,在這空性裡顯化出來。這顯化出來的世界雖然其本質是真如空性,但在形式上與那個超越形式的真如本性的未激發態(初始態其代表是普賢王如來,源頭的多種狀態之一)還是有區別的;而這個超越形式的真如本性從未激發態中顯化出整個世界,其本身(初始態其代表是普賢王如來,源頭的多種狀態之一)卻是殊勝的,並未受到世界的影響,也就是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超越而非二元的如如的。

所以說水自殊

第二首心法雙忘猶隔妄。

色空不二尚餘塵。

百鳥不來春又過。

不知誰是住庵人。

因為當你意識到(取用)心法了,意識到(取用)色空了,這就不是處在初始態了未激發態了,那個是超越的非二元的意識狀態。既然不在了那個終極狀態,當然是猶隔妄尚餘塵。但是後兩句給了答案或者說是提示。

當你的意識真正回到了源頭回到了那個初始態未激發態與祂合一,然後再回來看這個顯化的世界,名相、分別、時間、自我感就不在了,這描述的是乙個開悟者的狀態也就是超覺意識(佛、空性、全觀)。

以上的回答,只是勉強用理性思維,強行使用抽象的概念來幫助你理解,來解析這兩首偈。但實際的效果反而不如你懵懵懂懂看這兩首偈時帶來的模糊的感性上的領悟好,要知道很多人就是從這些偈也好,禪詩也好,參話頭也好,那一點點朦朦朧朧的疑問與領悟時,在機緣成熟時刻一下子就悟到悟進去了!然後保任這超覺狀態深入下去以至於證果!

所以理性上的理解並沒有用,因為思維沒有辦法幫你帶進去,你或許理解超覺狀態但你不悟進去不處於超覺意識你就永遠不會真的懂超覺意識。這就是為何禪宗那麼喜歡摒棄理論形式,特別強調明心見性直達空性的意義,所以禪宗被稱讚為佛教中的佛教,甚至被密宗的成就者尊稱為大密宗。一部六祖壇經,基本上奠定了禪宗的基調。

成就者們留下的文字,給有緣人播下因緣,大有人從前人們的只言片語裡獲得啟示甚至悟進去了。

老實實修,這些境界也好理解也好領悟也好每個人都會獲得。佛教或者說任何真正的宗教或傳承,其核心是非常科學的,他們和現代科學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在實修的操作層面是非常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的,因此,經得起現代科學本質(實事求是)的檢驗。只要真誠的人能找對門。

說說你背會的第一首古詩?

高 才O 說實話,我背的第一首古詩詞我已經不記得是哪首了,關於背誦我記憶最早的是小時候被老爸叫在床邊背 三字經 的時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三字經 不是什麼人生哲理,而是人間地獄。但是到了現在,我可以說,如果不是當初哭著在床邊背完了三字經,我就不會是現在這個熱愛詩詞的姑娘,其實背的第一首古詩是什麼我並...

第一首五絕,希望各位評價

月淺燈深 詞藻與意象的簡單堆積,以及為了對韻刻意放上去的一些詞彙,更是顯得缺乏意境。但是從意境的塑造上來講,塑造出了夜來寂靜的特點,然而這個 靜 我讀出的是一種死寂感。再來說 柳靜夜風停 這句最基本的錯誤在於,兩個意象描繪了同樣的一種環境,非常累贅。先寫這麼多吧,加油 阿白 還有多讀詩。我也正在學習...

大家可以評價一下我的第一首編曲嘛?

木木夕 首先我是沒資格評價的,秒我太多了.不過讓我想起來曾經的乙個朋友 凱爾特木貓,在學習編曲的第一年就已經是頂尖水平,哪怕在高手雲集的伯克利也是top,若繼續學習下去,未來也許就是編曲界的大師。回答不對題,只是提問者讓我覺得很像他,繼續學習,這首歌的前44秒很有意思,44秒後的停頓非常突兀,突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