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星鏡與單筒天文望遠鏡的區別是什麼?有沒有對比?

時間 2021-05-30 20:42:00

1樓:蘇星

如果你拿目視用的單筒直接拍深空的話,星點就如下圖在zemax的星點圖里是這樣的

如果你買的是正經廠家的產品,那麼你可以配平場或者減焦平場,那麼可以做到這樣:

如果你用專門設計的攝星鏡,那麼如下圖。攝星鏡比apo配減焦平場的星點要更細,等價於乙個成像素質到達天花板的相機鏡頭。

2樓:

之前記得自己寫了乙個81條天文裝置。核心就是光學設計。

單筒望遠鏡這個定義有些籠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絕大多數攝星鏡也是單筒啊?是不是把概念弄混淆了?

就以你所謂的 「單筒望遠鏡」為例說幾個故事:

你所謂的目視單筒望遠鏡的典型,這款應該是 D80/F1100 ,目視今天都是槓槓的。

同理還有東德 Jena 出品:

分享一張神話級別的單筒鏡, Carl Zeiss APQ 100/1000,除了無與倫比的油膜鏡片,絕對是故宮級別的收藏。

以上兩張圖算是你說的單筒望遠鏡的翹首,要知道最上面那張在40年前一支可以頂上你一家工作幾年的收入。

發幾張圖,給您定義下什麼叫攝星鏡,從 Pentax SDUF II 100/400, 作為適合愛好者拍攝深空攝星鏡的骨灰級鏡子。

當時這款鏡子 F4 的焦比值堪稱異類,那是焦比值為F8目視鏡子開始站穩主流的時期。

在當下攝星鏡的定義往往是 F 小於 5, 你如果目視,一口萬元級別的攝星鏡比較一架千元級別的目視長焦距 F > 7 的沒有任何優勢。

有沒有人了解這款攝星鏡?

看上面很多人沒有把問題回答到點是。 好不好和貴不貴是另外一回事,面向的領域不一樣。

最後回歸到兩個成像面來考慮,攝星鏡的受光面是一片平的CCD/底片,而常規目視的望遠鏡終端面對你的眼睛光學。

攝星鏡個人手頭上應該上過不下 5款,包括上述系列的。過去也以天文光學開了不少體驗課,現在也在黃山黟縣弄了個天文館,以後大家感興趣可以來我們這裡。

最後為中國產攝星鏡——銳星的打個小廣告吧,執著十餘年精工的民營企業,致敬!

銳星 150/f2.8

銳星算是國內做天文望遠鏡後起之秀,還有幾款產品也都比較贊,自己上官網看看吧。 http://www.

3樓:

不知道你說的單筒天文望遠鏡是什麼,就權當是普消望遠鏡吧。

最常見的攝星鏡就是復消色差望遠鏡,最基本的攝星鏡也是由含有一片低色散玻璃的雙膠合透鏡再配上一片平場鏡組成的。

而普消就只是一片普通玻璃構成的雙膠合透鏡。

前者色差顯著小於後者,並且有效矯正了場曲,如果用普消拍東西,你會發現色差很大而且邊緣星點很瀰散。更不用說一般普消的加工製作就很粗糙了

4樓:

攝星鏡,以拍攝需求為主,重點照顧整個視場範圍內的光學畸變盡可能小,還有更方便連線CCD相機等。目視可能需要另外的配件。

目視為主的望遠鏡,一般會讓像場中心銳度很高,色差很小,照顧人眼需求。邊緣畸變可能沒那麼在乎

5樓:翔哥的遙遠旅途

咋說呢。。。你這個問題類似於問豪華車跟四個輪子的車的區別是什麼。

攝星鏡顧名思義是為天文攝影優化過,會有更好的成像,但是可能用於目視不夠合適,攝星鏡本身就是一種天文望遠鏡,總之就是貴,但是好,你願意花錢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就買吧

看土星環要怎樣的天文望遠鏡?

f22 如果是只是看到土星環,80eq就可以看見。如果要看見環縫,那麼在視寧度良好條件下小黑及更大口徑鏡子都可以看見卡西尼環縫。如果想要目視到更好的效果,就要用更大口徑的鏡子價效比的話,dob大概是同口徑下價效比最高的。大口徑馬卡或者施卡,以及老黑大黑也是可行的。當然拍攝可以取得比目視更好的結果。 ...

2000多的天文望遠鏡能看到什麼效果?

進擊的德萊文 2000 多的天文望遠鏡,那就以信達小黑為例吧。以下以星空拍攝為主。三大行星拍攝 月亮仙女座 目視 仙女座 攝影 M42 獵戶座目視 M42 獵戶座攝影 大概就是這樣樣子。信達小黑在 2000 多這個價位,算是效能很不錯的了。不管是目視還是攝影,都很 OK,滿足 95 的人是沒問題的。...

天文望遠鏡看到的星際是不是假象呢?

肉包愛好者 你現在看到的太陽也是8分鐘之前太陽發出的,你覺得是假象嗎?我們肉眼看不到哈勃拍攝的天體,不代表這些天體不存在。我們借助望遠鏡發現了遙遠的天體,借助攝像機記錄下了他們的樣子,怎麼會是假象呢?他們都是現在或者曾經存在過的事物,即便因為長距離的傳輸導致個別影響,也不能否定他們的存在吧 所謂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