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到底是什麼?

時間 2021-05-12 06:42:33

1樓:

當代社會資訊非常多,於是你淹沒在海量的資訊裡。

但這些資訊跟你有啥關係呢?其實沒任何關係。

為了避免自我的迷失,你開始尋找活著的意義。你開始嘗試賦一些事情予意義。

「賦一些事情予意義」的過程就叫「建構」,這種尋找意義的方法就叫做「建構主義」。當你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的時候,就產生了「故事」

緊接著,一些外在的資訊也變得有意義了起來。你開始賦予外界資訊以意義,你和外面的一部分資訊發生了聯絡,這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當你把這些東西構想出來的時候,就形成了「地圖」

你自己乙個人來完成這些事情的時候,就叫做「個人建構主義」

當你和別人交流,你就在交換你們的建構。交流後你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你開始賦予外界資訊以不同的意義時,你就在進行「社會建構主義學習」。一群人(社會)一起來賦一些事情予意義的時候,就有了「社會建構主義」

如果很多人都對某個事情賦予了同樣的意義,就產生了「文化」

這時候來了乙個老師。老師利用你的這種特點來促進你的學習(利用人性的弱點orz),老師就在進行「建構主義教學」

ps:建構這個詞,看上去有點莫名其妙。它是從英文construct翻譯過來的。

Construct a house with bricks,用磚頭蓋房子。如果把bricks換成外界資訊,house換成概念。那麼construct的意思就是把這些零散無價值的東西(磚頭),construct成你想要的,有意義的東西(房子)。

2樓:

教育中的建構主義分為:個人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

強調個人自身在個人知識建構中的創造作用,關注人體是如何建構某種認知(如知識理解、思維技能)或情感(如信念態度、自我概念)。包括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馮·格拉瑟斯菲爾德的激進建構主義、維特羅克的生成學習理論、斯皮羅等人的認知靈活性理論等。

強調社會相互作用、文化在個人知識構建中的重要作用,關注學習和知識建構背後的社會文化機制,其基本觀點是:學習是乙個文化參與過程,學習者通過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援參與某個學習共同體的實踐活動來內化有關的知識,掌握有關的工具。知識的建構不僅需要個體與物理環境的相互作用,還需要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

包括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理論、保羅·歐內斯特的社會建構主義和讓·萊夫的社會文化認知觀、情境性認知等。

知識觀:建構主義在一定程度上質疑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強調知識的動態性。

學習觀:學習者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學習不簡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賦予資訊以意義,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

教學觀:由於知識的動態性和相對性以及學習的建構過程,教學不再是傳遞客觀而確定的現成知識,而是激發學生原有的相關知識經驗,促進知識經驗的「生長」,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活動,以促成知識經驗的重新組織、轉換和改造。

學習者的知識建構過程具有三個重要特徵: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情境性

當今的建構主義者對學習和教學做了新的解釋,強調知識的動態性,強調學生的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學生是自己的知識的建構者,教學需要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自主構建活動。[1]

請問教育心理學裡有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語言學裡面也有認知語言學,請問有沒有建構語言學?

言葉 話語分析領域應該有對建構主義的應用,今天看許家金 語料庫與話語研究 看到的 社會建構主義 social constructionism 認為,社會現實和觀念不是先驗的存在,也並非固定不變,而是社會成員在長期互動的基礎上動態浮現而成 因此我們可以將話語的社會屬性研究稱為社會建構或話語建構研究 話...

對比分析建構主義,行為主義,資訊加工理論的關鍵差別?

Ray 簡單來說,這三個是對學習是如何發生的不同觀點。行為主義認為學習就是一種刺激 強化的過程,對某個行為施加有利刺激 獎勵 行為可以加強,施加有害刺激 懲罰 行為就減弱。這樣就可習得某個知識或技能,現實應用就是刷題刷到條件反射,看到某個題就會解出答案。建構主義強調人不是一張白紙,他自己本身就有一定...

完美主義,到底是什麼?

葦渡 分享一段話 Perfectionism doesn t believe in practice shots.It doesn t believe in improvement.perfectionism has never heard that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