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分析建構主義,行為主義,資訊加工理論的關鍵差別?

時間 2021-06-29 19:28:36

1樓:Ray

簡單來說,這三個是對學習是如何發生的不同觀點。行為主義認為學習就是一種刺激-強化的過程,對某個行為施加有利刺激(獎勵),行為可以加強,施加有害刺激(懲罰),行為就減弱。這樣就可習得某個知識或技能,現實應用就是刷題刷到條件反射,看到某個題就會解出答案。

建構主義強調人不是一張白紙,他自己本身就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習獲得的新資訊與已有的認知相互融合、重建,知識就更新了,現實應用就是

2樓:張飛

資訊加工理論的假設

幾乎所有資訊加工論者都認為,學習實質上是由習得和使用資訊構成的。他們的乙個基本假設是:行為是由有機體內部的資訊流程決定的。

由於這種資訊流只是一種猜想,是永遠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心理學家們構建了不同的模式來推導這種資訊流;這取決於理論家想要說明哪一種內部過程。也許,可供選擇的許多資訊流程圖都是站得住腳的。

但就一般而言,資訊加工論者主要關注的是這樣兩個問題:(1)人類記憶系統的性質;(2)記憶系統中知識表徵和貯存的方式

##這段話說明了,一種對學習這種智慧型過程的認識(從計算機加工資訊的過程的形態去理解)。##

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於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總之,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較有效的認知學習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較理想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可從「學習的含義」(即關於「什麼是學習」)與「學習的方法」(即關於「如何進行學習」)這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學習的含義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於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情境」:

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協作」:

協作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協作對學習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的評價直至意義的最終建構均有重要作用。「會話」:

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計畫;此外,協作學習過程也是會話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智慧型)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因此會話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意義建構」:

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所要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

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達到較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在大腦中的長期儲存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圖式」,也就是關於當前所學內容的認知結構。由以上所述的「學習」的含義可知,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意義能力的函式,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能力的函式。

換句話說,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1]

學習方法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教學

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物件。學生要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主體作用:

(1)要用探索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

(2)在建構意義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去蒐集並分析有關的資訊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要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

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個面發揮指導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

(2)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絡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這段話提到的重點是:意義構建。也就是說學習的過程是由進行學習的主體主動地進行意義的構建(從人類一定高度的抽象概念的層面去理解),而不是像其他理論中所說的由他人發出的知識的灌輸或者什麼。

這也是一種對學習過程的認知,但是相比資訊加工理論是從人類的角度而不是機器的角度發出的。神奇的地方在於,他們不是互斥的,而是有可能對它們進行有機整合的。##

主要觀點

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主要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1)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

(2)認為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研究人的活動和行為的乙個部門,要求心理學必須放棄與意識的一切關係,提出兩點要求:第

一、心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差異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異;第

二、必須放棄心理學中那些不能被科學普遍術語加以說明的概念,如意識、心理狀態、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極力要求用行為主義的客觀法去反對和代替內省法,認為客觀方法有四種:第

一、不借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借助於儀器的實驗觀察法;第

二、口頭報告法;第

三、條件反射法;第

四、測驗法。斯金納則屬於新行為主義心理學,他只研究可觀察的行為,試圖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函式關係,認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事件不是客觀的東西,應予以排斥。斯金納認為,可以在不放棄行為主義立場的前提下說明意識問題。

##這段話的概念是針對心理學這門學科的。而學習過程在心理學中只是其中的乙個研究物件。所以若之針對學習過程而言,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去理解,就應該只觀察人的外在行為表現,肉體的電訊號之類的物理現象,以及從這些物理想象中抽象而出的結論。

##這是個十分有趣的問題,因為把這三者聯絡在一起,是對人工智慧研究十分有啟發性的。如果可以我很希望題主能夠告知提出這個問題的背景,我很好奇。

從我自身的專業角度,在人工智慧的領域裡,正是從類似的角度與進行研究的:

1.智慧型必須是可以被從資訊的角度去理解的,不然就無法被程式設計,人工智慧也就無法構建。所以資訊加工理論的假設對機器學習研究來說,必須是正確的。

2.現在的主流人工智慧研究都是基於行為主義的,因為計算機相對人類的大腦而言是透明的,所以不存在乙個計算機的意識(黑盒)來反駁行為主義的觀點。

3.構建主義對機器學習而言是有啟發性的。它的「學習過程建立在與環境互動的觀點上「的觀點,對強化學習非常重要。而「意義構建」正是更高層次的人工智慧的重要課題。

綜上所述,問題中的」關鍵差別」的問法是不確切的,更確切的問法應該是:

資訊加工理論,行為主義,構建主義在對學習這個行為的認識上,它們的相互之間的聯絡與聯絡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建構主義到底是什麼?

當代社會資訊非常多,於是你淹沒在海量的資訊裡。但這些資訊跟你有啥關係呢?其實沒任何關係。為了避免自我的迷失,你開始尋找活著的意義。你開始嘗試賦一些事情予意義。賦一些事情予意義 的過程就叫 建構 這種尋找意義的方法就叫做 建構主義 當你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的時候,就產生了 故事 緊接著,一些外在的資訊也...

請問教育心理學裡有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語言學裡面也有認知語言學,請問有沒有建構語言學?

言葉 話語分析領域應該有對建構主義的應用,今天看許家金 語料庫與話語研究 看到的 社會建構主義 social constructionism 認為,社會現實和觀念不是先驗的存在,也並非固定不變,而是社會成員在長期互動的基礎上動態浮現而成 因此我們可以將話語的社會屬性研究稱為社會建構或話語建構研究 話...

怎樣進行資料的對比分析?

劉奮鬥 對比分析是資料分析中最常用 好用 實用的分析方法,它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其中的差異,從而揭示這些事物代表的發展變化情況以及變化規律。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對比分析呢?主要是因為他的3個特點簡單 直觀 量化 簡單是因為與其他分析比較對比分析操作步驟少,不需要太複雜的計算 直觀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