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成為科學家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不如前的現象?

時間 2021-05-12 04:29:10

1樓:

科學家崇拜是民粹主義結合英雄史觀導致的,認為現代社會的發展的源動力是科技,而科技是由科學家驅動的,而科學家的主要成就來自於若干歷史知名人物,從而激勵群眾從事工程,數學,科學。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最讓英雄史觀無法成立的就是科技,它是由上層建築和生產需求所驅動的最邊緣的物件,發現自然和發明自然規律的組合,和對智力的機制分析表明它們的門閾很低,是最可被替代或可再生不構成壟斷的,相似於公司的研發工程師。

2樓:

不從事任何生產活動,消耗大量資金產出一些對社會幾乎沒有直接貢獻的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的自私自利之人,有少部分尚可,多了社會真的負擔不起。

3樓:ForDm

不算很少也不算很多吧

本人準高三

我自己就是從小就很像成為乙個科學家的

但是網際網路發達了我知道這條路很崎嶇很困難但是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內心

只能加油了。

4樓:彪大人

其實以前的人們對科學家也是有誤解,並不是好好學習就能成科學家的要我看來一般大學的博士都不叫科學家

我畢業後第乙份工作的時候的領導,南大的博士,人超級好,水平也高。但我想他也不會叫自己科學家。只能叫自己科學工作者,畢竟公司裡博士加起來可能有四五百人了。

真正能叫科學家的,可能就那麼十幾個人

當年可能覺得我好好學習努力進步,以後就是科學家了,現在來看,當科學家可能比當明星還難

5樓:

小時候老師問將來最想做什麼?平時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一般說科學家,平時運動多的一般說運動員、足球明星。平時喜歡挑戰自己的一般說飛行員、太空人。

還有些上過幾節圍棋興趣班的說想當圍棋大師。

後來這些溫室裡長大的小屁孩被社會各種毒打後,才發現這些光鮮亮麗的職業門檻是非常高的,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即使入了門做出成績成為頂尖人才的那更是少之又少。

於是此時他們才突然覺得當時的自己多麼幼稚可笑。童年無憂無慮的生活讓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是動畫作品中的主角,其實長大後才知道自己不僅不是主角,也不是配角,連反派的雜兵都不是,只不過是乙個出現幾幀畫面的路人罷了。

再加上現在網際網路等資訊科技的大幅進步,讓年輕人小屁孩更早更容易接觸到成年人的苦難生活,更早拋棄他們不符合實際的天真想法。所以現在的小孩的理想都不是成為科學家這種高門檻未知回報的職業,而是賺大錢/當大官這種更庸俗但更現實的東西。

認清自己是普通人很難,認清自己下一代還是普通人更難。

6樓:歲月

其實這樣做對科學家是沒有好處的,科學家他們有科研,不可能抽出時間關心別人。而且一些出來做科普的人也難,容易形成飯圈效應。飯圈對科學研究和科普都是不利的

7樓:aperture

不邀自來。

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環境海洋生物地化PhD。

本科的時候也是海洋學院,乙個年級四五十個人,大二轉走了五六個人(工程或商科)。

有五六個選擇了本專業讀研,其餘轉專業(商科為主)。

研究生畢業,有一兩個選擇讀博,其餘轉專業找工作(與科研無關,多為房地產,金融行業)。

首先你看看本科入學選專業有多少人願意選,就這麼一小撮人,最後統統都走了。

原因真的很簡單,事多,錢少。

累死累活出海,做實驗,寫文章,可能還不如隔壁寫字樓裡面敲電腦掙得多。

8樓:方帥

「網紅科學家」年輕人可能會喜歡不做老師做網紅、賣課爆賺8500萬,薛兆豐怎麼做到的?

現在中國處在乙個科技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期,而且發展速度可能是全球最快的

加上龐大的網際網路人群基數

更加放大了這種影響力

傳統意義的很多職業和工作都會受此影響而產生變化最大的變化在於學科和身份的多維化。

由於網際網路的作用,人們不在侷限於單一的職位和工作很多都是交叉重疊的。

「經濟學家變網紅」不會是個例「科學家變網紅」將會層出不窮年輕人未必是真的不喜歡當科學家了

他們可能更喜歡能跟得上這個時代的科學家

一種交叉職業的,更接地氣,更貼近生活的科學家也許出現乙個薛兆豐這樣接地氣的

喜歡泡論壇,上綜藝的「網紅科學家」以後

年輕人成為科學家的意願會大大增強。

最後,很喜歡薛兆豐的一句話

「商業是最大的慈善,並由此,我將自己變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如果能成就自己也能讓他人受益,能成為這樣的科學家應該誰都不會拒絕

9樓:

題幹與內容描述出現的「質壁分離」及其容易誤導出「這屆年輕人不行」的結論。

比較類問題的論據通識為量化資料,題主所引的為兩例:

這一例明顯缺乏中國自身的縱向資料對比

2)調查身邊的8個孩子,除了乙個一年級的孩子表示願意當工程師外,其他的則希望成為明星,企業家,設計師,咖啡師等

這一例除了樣本總量較少之外,對可能影響結果的樣本特性缺乏必要敘述(例如孩子年級、家庭背景、教學資源分布等等)。

事實上,對於孩童而言,成為科學家是一種理想;對於年輕人(>18歲)而言,成為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則是一種職業規劃。在小學階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別問,問就是明星」現象,其實主要與科研/科學興趣需要高階訓練有關,付出的思維行動通常比較「昂貴」,而唱歌、塗鴉、跳舞等等的入門門檻較低,更多需要的是耐心,因此參與程度極高,容易給人吸引力較高的錯覺。

中國經濟社會大資料研究平台

我們來看最接近科學家的孵化基地:高等院校的R&D課題投入人員比例,如下圖

2023年往後,增速都在正線以上,波動的幅度不超過3%(除2023年之外),增長率在2023年更是突破6%。

讀研/讀博,也意味著年輕人願意更深層次地接觸課題,接受更規整的科研訓練,從而預備成為科研工作者,那麼從本科畢業之後的發展方向上,我們來看這十年間的變更如何。

讀研比例=研究生招生數/普通本科畢業生數,讀博比例=博士研究生招生數/研究生畢業生數

從2023年到2023年,讀研/讀博比例的資料上部分符合題主的結論(這裡沒有算上出國留學的資料),但2023年的資料顯示,這兩個指標出現明顯的回彈,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

我們繼續來看理工科類博士的資料記錄:

從2023年起,理工科博士生招生數的佔比(佔研究生畢業生數的比例)波動不大,數值在[8%, 10%),其在2023年之後略有降低,但是於2023年又再度回彈

雖然這些資料會受到次貸危機(2023年)、研究生/博士生擴招(2011&2023年)、十二五規劃(2023年)的影響,但本來一種職業的吸引力的定義就不應該只有興趣(You love it)那麼狹隘,它的集合還應該囊括特長(You are great at it)待遇(You are paid for it)使命(The world needs it),相應地,對於它的考量,也要綜合評判,就2023年這個節點,「科學家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不如前」這一結論顯然下的為時過早。

10樓:紙盒勇者

半個世紀前你問乙個孩子他願意做什麼,他的答案多半是希望成為唱戲的/工人/會計/大廚。

現在你問同樣的問題,這一代孩子希望成為明星/企業家/設計師/咖啡師,沒多少區別

為什麼呢,因為半個世紀前的這些孩子可能沒機會進學校,師資力量根本不夠。

不是分子減少了,而是分母增加了。

11樓:既已無心

知識商品化,金錢魔力話,少年肥宅化,青年向金化,啥為人類未來做貢獻,啥信仰追求,我真的不是噴子。但我從初高中一路走來我見多了,也看夠了。

高考我排我班第一,第二三四五都去了軍校,不為了血性和軍魂,只為了待遇好罷了。剩下的人七七八八能去學金融都去學金融因為來錢快嘛。

科學家或許不用清貧,但工作是需要認真思考的。恰好我們的小夥伴最懶的做的就是思考。綜上,原因無它,無信仰也

東大大一新生一枚,言多偏頗,請多指教

12樓:

我咋記得日本小學生的第一人生理想也是youtuber呢因為YouTuber或者B站UP主的確好啊做自己就可以了,或者說,大家覺得做自己就可以了為啥非要當科學家呢

錢多麼?不見得

有成就感麼?絕大部分都是分母,最後科學沒做成變成各種五花八門的農剩下的就只有孔乙己一樣的自我感動

真還不如當直播主

所以我覺得是好現象

中國的新一代開始看清楚了

人活著本身就不需要什麼定義,活著本身就沒啥既定的高低活著舒服是最好的

13樓:「已登出」

挺好的,都離開吧..

球球你們留乙個研究員的崗位給俺

嗚嗚嗚,競爭這麼大當然大不如前,上一代的人想科研就科研當然有吸引力了誰想辛辛苦苦學半輩子最後拿不到喜歡的崗位啊

14樓:懶癌

我是90年出生,不尷不尬的90後,小時候老師問你們長大了想做什麼呀?班幾幾十個小孩大概就是說科學家!警察!

太空人!老師!四選一吧,我估摸著我這瘦弱的身體是當不了警察了(誰曾想二十年後我胖成了這樣),我就說我想當科學家。

科學家是什麼呢?即使現在的我也只能模模糊糊的說是那些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小時候的我懂嗎?

肯定是不懂的,那時候沒有多少選項,只能這四選一。總不能說啊我想像我爸一樣當個農民。當個超市導購員。

這些會被小朋友們笑話。而且說實在的那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些職業。

可能確實,對科學家的熱情降低是不好的,但是我吧也沒啥大志大局,我就覺得啊現在的小朋友,眼界比我那時候大多了。

如果我現在還是一年級的小孩子,我一定要說:我將來想當個甜品師,因為我真的很想當個甜品師,可是我小時候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那時候說我想像我爸一樣當個農民也不錯,如果能幹得好,現代化農業,為老家農村做點貢獻,也不錯啦。

其實不管說是明星,還是企業家,或是科學家,只要遵紀守法那就是為國家做貢獻對不對,你賺的越多,交的稅也越多呀,至少比我這種普通員工貢獻大了。

15樓:收下我的復仇

高考教他們做人,連高中書本上的那點淺薄的知識還弄不明白,連個985 211都考不上,還企望著當科學家???小孩子才說大話,你去問問高中生,有幾個人敢吹要當科學家的,人越長大越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

大多數人一輩子要循序漸進的承認三件事情,一你的父母是普通人,二你是個普通人三你的孩子也是個普通人。

16樓:「已登出」

我想問什麼是科學家,研究數理化生物麼,在企業做研發算不算,在醫院上班順便搞搞科研發幾篇sci算不算,搞建築工程是不是科學家?

如何看待羅永浩面對有「科學家」精神的網友質疑,進行「黑色面板不算黑邊」這樣的狡辯?

四野 那被稱之為黑邊的東西,在任何一台手機都會被罵大黑邊。雙標錘粉死不承認那是黑邊。華為有錘子一半黑邊已經被罵祖傳大黑邊了,羅永浩卻用窄得不像話來形容。如圖 明明自己死不承認還給知乎各種扣帽子 精通各體位太監,精神科學家。這叫窄的不像話。要華為早被罵死了。不知道你成長中有沒有遇上,明明有問題卻死不承...

如何看待現在的00後不是想著當科學家而是想著當明星?

T小豐 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近幾年中國經濟快速的發展,產生了極其多的惡劣習慣,整個社會都存在著弊病。越來越多的人採用功利化的方式生活。大概從70後開始的這一代就已經漸漸的改變價值觀。所以逐漸過渡到現在娛樂明星網紅這些人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收入都要遠遠的高於整個社會的平均水平,極度的迎合了當前一些渴望...

如何看待現在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

Jeremy7036 個人感覺,別看國外如何如何。畢竟你又不在那兒工作謀生活。思考一下國內員工和老闆的關係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員工就是企業的一顆螺絲釘,用久了,磨損了,找個新的來替換。不是說老員工不上進。年齡大了,力不從心是一方面。再者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分散了精力也情有可原吧。企業要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