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起來近些年社會科學的發展和得到的支援沒有自然科學大?

時間 2021-05-05 13:58:35

1樓:

其實說實話,我不太明白社會科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也許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這樣,自然科學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社會科學帶來的好處卻虛無縹緲,因此,從國家各項布局上來看,給社科的投入就沒那麼大了

2樓:

前天,有乙個人向乙個國際大牛提了乙個問題。大牛給出的回答第一句翻譯過來大概是「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不知道你聽說過什麼」。

是的,看完你的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不知道你聽說過什麼,才有了這樣的認識。

這個問題也確實很難回答,因為它涉及的維度、層次太多了,想隨便扯出乙個維度把問題講清楚,恐怕就要不下五頁。。。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這樣一些問題:

1、什麼是社會學科,什麼是自然學科?這一種劃分模式在形成與發展中派生出了多少種概念,在某些情境下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在這些情境中我們又該如何把握和使用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社會學科有分別包括哪些具體的物件(學科領域)?常識告訴我們,每乙個不同的學科領域,國家和社會對其的「重視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說社科中有的領域極其受到重視,自然學科也有的領域普遍認為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如何量化出乙個何種標準並測量出社科和自然學科哪乙個「學科群」更受重視?

3、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所包含的物件是什麼?這個定義(說法)有很多種,我們應該做出何種選擇?其標準又是什麼?

以上的問題思考並不多餘。也許我出的問題並不夠嚴謹系統,但是我相信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比如說教育學,一般我們認為教育學屬於社會學科。有乙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小常識是:系統或不系統,幾乎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當然,絕大多數非專業人士的教育理念並不能稱之為嚴謹的教育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絕大多數非專業人士所具有的自然學科方面的生活常識也不是自然科學的層次。

儘管人們很多常識與科學相差甚遠,但它們溶於生活,便又與科學息息相關。

以上是個體層面對社科和自然學科的重視程度的嘗試性分析。在國家層面和學術層面分析,其複雜性也毫不減弱。

以學術層面為例。很多人輕視社科的專業性、學科性,認為聰明的人都應該學自然科學。但是,請注意,這裡的很多人如果仔細分析的話,他們並不是社會學科或自然學科領域內的專業人士。

而且,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和學者的h指數等等,都不具有跨學科的比較條件,拿著這些指標在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間比較更不現實。

3樓:魚皮

社科發展本來就是要有社會現實依託的。而且你社科能和自然科學比經費嗎……這都不是乙個體量的對比。社科出成果本來就不是直觀物質成果,咋可能一樣呢……自然科學直接轉化生產力啊。

4樓:

社會科學是偽科學,並且除了社科以外,還有經濟學、心理學、人類學等。近年對科學的定義漸漸清晰,科學定義很重要一點就是可證偽。而這幾門學科太可證偽了,以至於無法準確概括出準確的標準定義。

導致行業內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

舉個例子,法律進步是不是社會進步?永遠有人可以舉出n多例子,比如說法律是既得利益者攥取社會權利的工具,太多的法律條文會使得社會發展固化等等。

在社會科學領域,理論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在行動之前都要先尋找「理論依據」?

1,理論指導研究的方向。比如你要研究A會不會導致B。那麼你會想,會不會是因為A對B的效應由C完全中介,會不會是C是A和B的共因,會不會甚至B是結果A是原因?所以你的理論,你的先驗知識,告訴你是否存在以上的可能。如果不存在,我們就排除這些可能,不研究了。因此有理論,才能研究乙個有意義的問題。而不是去做...

為什麼同為社會科學,文史哲的實用性遠低於法學?

社會科學 一種教育專業的實用性,與所處時代的需求有直接關係。當今法學的實用性高,是因為當代社會是所謂的 多元化 社會,也即因為經濟基礎的不同,社會群體之間距離拉大,這不僅是經濟距離,還有心理距離。在這樣一種條件下,必然導致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高發,彼此之間缺乏 一元化 社會的感同身受和理解,也就必然訴...

為什麼這個社會上的所有人看起來都在抱怨?

已登出 說一下本人的感受吧 抱怨自己是因為不知道該對現實做什麼。抱怨別人是因為,社會現實和自以為正確的理念總是不一樣。抱怨也不全是壞事,做出改變的第一步一定是不滿,不滿自然就抱怨,抱怨之後有可能會行動,有可能不會。但並不是像人們說的,抱怨和行動是對立的。抱怨是行動的第一步,只是有的人因為很多原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