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線是怎麼影響顯示卡晶元面積的?

時間 2021-06-02 02:01:22

1樓:nfs king

GPU廠商的產品迭代週期、DirectX版本生命週期以及製造工藝先進程度共同決定D線。

D線不是個標準的概念。換句話說,廠商完全可以不按所謂的D線定律來設計GPU。

所謂的D線,完全是根據廠商自身的能力來自己定義的範圍,沒有乙個標準值。NV和AMD的D線就完全不同。

但由於每個新版本DirectX實際部署之前,廠商就要開始設計GPU,因此D線的實際含義更在於半導體工藝+半導體電路設計工藝(也就是晶元架構設計實力)兩者相互制約下的極限值。只有在面向某乙個新版本DirectX設計GPU時(可以理解為這一DX版本的第一代GPU),盡量貼近這個極限也就是D線,才能最大程度保證效能、功耗、結構合理程度、架構可調整性等方面,同時保證設計出來的GPU的可製造性和成本。

嚴重偏離D線,也就是偏離自身實際能力,一般情況下都只會造成非常差的可製造性和可用性,更會影響同一架構下的改良版GPU的迭代。例如ATI的R5xx系列在迭代過程中就有嚴重偏離D線的例子,這出現在DX9時期,因此整個DX9時代,NV幾乎都壓制了AMD,直到NV的G71退市。

但在設計工藝大幅提公升的情況下,偏離D線是合理也是必須的,這樣可以帶來成本的降低以及製造難度的降低。但這一定不是在第一款面向新DX API的GPU時要做的事。具體可以參考R600 - R670 - RV770的架構迭代過程。

當然,嚴格依照自己的D線來進行GPU迭代,雖然可能在成本上不佔優,但風險小,幾乎不會出錯,最經典的例子就是G80 - G92 - GT200的迭代了。NV憑藉非常有規律Tick - Tock節奏,統治了整個DX10時代:G80先用接近D線(極限)的大晶元模式站穩DX10時代的腳跟。

再利用製造工藝的進步,優化出G92,並為下一代架構的研發留出充分的空餘,GT200再次走大核心路線,利用G80時代的經驗造出效能至上,但功耗成本偏高的新架構GPU,再利用工藝公升級造出GT200b。

目前NV家DX11同樣如此:Fermi(GTX480,實驗性大晶元GF100,到GTX580的GF110,關係類似於當初G80時代的8800GTX和8800GT) - Kepler時代繼續優化,實現小核心GK104,類似當年G92。進一步是GK110大核心,下一步就該是GK110的精簡版小核心了。

所以,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Tick-Tock戰略的合理運用,造成了D線這個虛擬概念對GPU面積的影響。

LZ應該是看了這篇文章:D線上的華爾茲 GPU面積變遷潛規律漫談

不過到底廠商自己有沒有類似D線這樣乙個概念,不好說。但在設計GPU之初,肯定是有類似考慮的。

都市天際線推薦的筆記本顯示卡是660,但是遊戲本入門顯示卡是1050,這說明都市天際線可以不用遊戲本嗎?

小尾巴呀 都市天際線算得上眾生平等,其實顯示卡弄到mx350就可以滿足需求了,但是你的cpu。這個遊戲的優化問題其實還算小事,在優化崩盤之前遊戲本身的機制就會讓你感到難受想炸屎壩,總之,我在這裡推薦到小新air14的intel核顯版就可以滿足要求了 可以這麼理解,但是不全是,就像你吃飯 人家跟你說沒...

晶元封裝的整個過程是怎麼樣的?

慕容諾霖 封裝 Package 將晶元廠生產的晶元 塑膠 陶瓷 金屬外殼包裝起來,以保護晶元在工作時不受外界的水氣 灰塵 靜電等影響,封裝的材質必須考量成本與散熱的效果。測試 Test 將製好的晶元進行點收測試,檢驗晶元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以確定每片晶元的可靠度與良率,通常封裝前要先測試,將不良晶元去...

電腦是vga介面顯示卡是hdmi介面怎麼辦?

UGREEN綠聯 biu 綠豆來也!樓樓提的問題有點懵哈,電腦和顯示卡本為一體,應該裝置表達錯了呃。但!這並不影響綠豆來答題 滑稽 綠豆猜想,樓樓可能說的是顯示器為VGA介面,電腦顯示卡為HDMI介面,該怎麼連線。若確實是這樣的話,那麼咱們只需要使用乙個HDMI 轉 VGA的轉換器 一條VGA線,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