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實體模型如何用來推敲方案,為什麼會比 SU 模型好用了?

時間 2021-05-07 00:47:24

1樓:

Summer Restaurant in Ufenau Island / Peter Zumthor

2. 1:100層面上,主要是改動方便。

這跟小時候搭積木差不多的。我們應該從同樣的思考深度來比較效率。就是說,同樣我們實驗兩個不同的入口做法,乙個是圓弧形的拱頂,乙個是方盒子平頂。

從桌面上找兩張a4紙彎一下要比su裡設個數值快。sd階段都不追求過度的數值準確性,反而是尺度感和設計問題的解決更加重要。

3. 對業主來說,模型是乙個沒有技術門檻的交流方式。這個很好理解,你不能要求你的業主都會su,rhino或者vector works。

一樣的,在設計課裡你的老師也是代表著一定的業主角色,碰巧你老師年齡大,也就同樣不會軟體了。出去幹活了就曉得,實體模型比電腦模型交流起來方便多了。

4. 人眼和電腦提供的視角還是有區別的,這一點上其他朋友有專門的研究。正常人的人眼是兩隻眼睛的視域疊合,所以跟su裡面50度的視角比,視域會更大,視距會壓縮。

也就是說,人眼看的空間範圍比su顯示的更大,同時景深沒有su的那麼深。這帶來尺度感非常不同,因此1:50-1:

20的室內模型在這方面有很重要的輔助判斷的作用。聯想起來的話,拍提農神廟橫樑那一下的視覺效果,柯布右眼視力不佳帶來的空間操作喜好,也都跟這個有關。

5.無論在哪個尺度上,實體模型的光線處理都比電腦模型便捷有效。su要是弄乙個光感極佳,漫反射、反射什麼都正常的模型,還是得費費事的。

而你真的做乙個1:20的模型就知道,在等量的工作時間裡,你的思考密度要更大。

Peter Zumthor . summer restaurant . Ufnau.

2樓:Zeon

我覺得還是su rhino等建模的優勢無可取代。在前期就可以迅速推敲空間,體量。建模之後更是可以選擇各種視點體驗不同的空間。

實體模型你總不能很方便的站在乙個人視點看自己的設計吧。數字模型還有乙個好處就是材質更可以模擬接近真實,而實體模型的材質嘛… 可供選擇的數量有限,而且有些材料操作起來不方便。但是有些有「設計師」(zhuangbi)情懷的人還是很熱衷實體模型的,畢竟那個算半個藝術品,放那兒都可以唬人

3樓:村下桃花

目前所在公司非常注重模型推敲,方案前期會讓實習生或新人做一堆模型,我剛來公司的時候,每天幹的也是切模型的活。大老闆曾經跟我說過,SU建模說白了是將頭腦中已經想好的模型「繪製」到電腦上,而手工做模型,增加了「動作」,你可以將某個體塊或旋轉,或傾斜,可能呈現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並且立刻反饋回你的大腦,刺激你產生新的想法。其實這跟畫草圖乙個原理,並不是為了畫出草圖,而是為了推動你思考,手和大腦相互刺激。

電腦相對來說記錄你的即時的想法就太慢了。這是在說單體類建築。如果是小區規劃類的,做體塊模型的話,你可以隨手擺出不同的布局,隨意的去調整,簡直不要太方便,就更不是電腦能取代的了。

最後說一點,做模型是為了推敲空間關係,所以,千萬不要做的多精細,廢紙,泡沫板都可以,只要能表達空間就行。至於最後要做表現模型的話,建議也是白模,千萬不要貼材質,模型表達不了那麼多。

4樓:徐卡卡

個人覺得手工模型的好處還是很多的,但和電腦模型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而是各自有適合的領域。

比如說:尺度感上,手工模型的感受就更直觀清晰一些,尤其有利於低年級學生去學習。像是做個1:

1000的模型,擺幾個體量去嘗試,也很快。用kt板,卡紙或者擠塑板等材料很容易做出地形和周邊環境。有了這個底子再去嘗試體量和布局,就不會出現大問題了。

這也是和設計的過程一一對應的關係,從大尺度到小尺度,由粗到細的進行設計。自己的思考完全會體現在你的模型上,而不會附加雜物影響你的判斷。而電腦模型因為很難調整到乙個固定的比例來全方位觀察,所以在前期草圖與體量階段是一種主觀且失真的設計狀態。

自己不會對場地有個清晰明確的認識,從而會走彎路。

其次,手工模型的好處體現在材料的真實性上。畢竟用的是真實世界真實的材料,絕對比電腦出的效果圖真實。即使你擅長貼圖擅長渲染,但結果是失真的。

而且有你這渲染的時間,也能做不少手工模型了。不過還是要回到尺度的問題,當我們開始考慮材料和細部的時候,模型往往都開始進入到1:100的比例甚至更大。

做乙個確實很費勁。但是在做模型的過程也是在幫助深化設計的過程,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材質,觀察空間效果。

當然,電腦模型也有手工模型無法代替的優點,比如對一些重複性的工作效率很高,也很容易嘗試不同的想法,修改起來很快,精確,材質不受限,廉價等等優點。而且很多時候做最終的展示模型的時候,都必須要有個精確的電子模型來輔助。像之前畢設的模型也是通過建模,可以分成幾個部分讓小幫手來分工協作,方便傳達資訊。

嗯,所以總結下來就是要想學好建築,兩手都要硬。電腦建模6,你可以混口飯吃,手工模型棒,那恭喜你,有了一張漂亮的名片,有了成大師的底子

5樓:

因為建築界掌握話語權的人往往並不怎麼會建模,所以強調實體模型的重要性。

說什麼計算機建模失去尺度感,材質,不考慮力學結構的,純粹是軟體水平太差或者不會利用計算機的優點。

前面總結出的計算機建模的種種缺點其實純粹是人的問題,能力不行你讓他切實模照樣會出那些問題,還慢...

你全盯著鳥瞰在上帝視角搞不去打人視狗視角度當然沒尺度,不建場地周邊關係在那玩單體當然沒尺度,鏡頭焦距不調一鏡到底的當然沒尺度。計算機模型上失去尺度感的你讓他切實模照樣沒有尺度空間感,不要找藉口好麼。

我就不說效率問題了,實體模型細節你怎麼把控?全靠腦補加人工去耗麼?

還有說不考慮力學結構和材料特性的,你建模自己本身就不去考慮的問題推到軟體上來?打個比方你看哪個建築師玩mc建浮空樓的?

還有說計算機模型不方便隨時拆了重組換思路的,你大概沒用過組/元件/塊/圖塊引例和gh吧,建模習慣不好技術不到位也能甩鍋?你信3維模型隨時修改會比實體麻煩?

說這些不是說我是唯軟體黨,而是任何技術任何行業發展起來都有革命的階段,抱著舊觀念逆行不如趁早接受新的理念。在真正老一輩的建築師的角度來看,「你們這些不用尺規製圖,不水彩渲染,去用CAD和數字效果圖的,都是邪教」,手動滑稽~然而這樣吐槽又有什麼意義?

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手工模型幾乎沒什麼優點能和計算機建模來比。

當然,手工模型更有逼格這我無話可說......

6樓:yang shen

作為乙個外行(機械工程師而非建築師),我對實物模型與數字模型區別的認識是

實物模型是與直觀化的,能幫助設計者通過感官對設計進行美感與觸覺上的感受與修正。

而數字模型是結構化的,方便進行功能性的詳細推敲,比如結構強度與尺寸限制等等。

乙個方便演繹,乙個方便分析,所以在藝術化人機互動方面實物模型更有優勢,而在功能性推敲方面數字模型要更方便一些。

7樓:李最樂

上個圖說下吧,最近在進行摺紙流做表皮的研究,用紙模乙個小時做出來的東西,估計建rhino得一天。手工模型最大的優勢是可以提供乙個很方便的工具去蹂躪它,我覺得樓上有乙個人說的對,不要把模型供起來,模型是拿開切割,挖洞,再組裝,找靈感的。期末講評也許需要乙個做得好的模型給評委展示給作品集加分,如果只是學期中段的研究去做非常精細花費精力的模型,真的是得不償失

8樓:sd fang

有必要做模型啊,給老師看。(杜撰加工)講述你的手模在推動設計中的貢獻。老師就會記得你和你的故事。

妥妥的高分。 但是不是所有老師都看重手模,相比手模,效果圖幻象具有更強大吸引力...... 展示用的應該叫沙盤,推動設計可能叫草模,國內老師似乎都喜歡精緻的沙盤咯~

9樓:

說點不一樣的意見。

親身體會,低年級手工模型比較有優勢,但基本上三四年級之後,手工模型的缺點日益顯現。

1:手工模型低效

做手工模型真的好慢,用PVC粘個稍微有點細節的東西就要一晚上,要是你再用模型推敲點空間感受的話會更慢。舉個例子,如果研究一下在乙個方形空間裡面置入不同形態的牆體後對於原來空間的劃分效果,這個牆可以是直的、折的、弧的、傾斜的,可以是實的、開窗的,可以是木製隔斷,也可以是一層紗,這麼多的可能性,如果全用模型來模擬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相對而言用個su就分分鐘的事。

2:手工模型也談不上真實

首先要肯定的是手工模型肯定比電腦模型直觀,也更有質感,但前面同學提到的光的感受肯定是假的。手工模型推敲的比例基本上很少是1:1,大家要麼是用檯燈打個光,要麼是拿在太Sunny下面看看,這和真實建成後的Sunny下的感受肯定是千差萬別的。

但是su模型建出來,把地理位置選對了,開啟Sunny後裡面的影子輪廓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3:手工模型做不細

比如說做設計的過程中要模擬一下乙個大空間的空間感受,很容易關注了尺度忘了光線,關注了光線忘了結構,想到了結構不知道是做個桁架還是井字梁(不要說做個手模把這兩種都試一下),但是用電腦建個桁架是很快的,把這套結構的東西加進來後空間的形態是很清楚的。

換句話說,電腦模型讓我們有足夠的精力去嘗試足夠多的可能性,而不像手模那樣因為其低效而引起我們自身的倦性而使我們放棄新的嘗試(好拗口)。

回想起低年級的時候,自己覺得課設那麼累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做了太多的模型,從開題到一草、二草再到成果模型。為了讓老師覺得自己是個靠譜的好孩子每天晚上割PVC割到凌晨兩點,室友此時正躺在床上一邊和妹子語音一邊吃東西,而自己強撐著睡意在罵用模型研究空間真是他媽閒的...... 但是現在想想在低年級的做手模還是很好的(本人支援低年級手模),一是課設的建築體量都很小,模型粘粘很快就出來了,手模可以很直觀的反應出空間形態。

二是建築也簡單,老師的要求也低,空間舒服功能好用造型不醜基本就達標了,結構呀材質呀亂七八糟的做的好了算個加分項吧。

但是一旦課設建築面積到了幾萬,真是表示手模很費勁,頂多做個1:1000的放在場地裡看看大效果之類,接下來就要快速轉入機模。自己的感受是如果想做個扎扎實實的,功能、形式、結構、場地關係等等都不錯的房子,就要把機模建到很細很細的那種。

要是將來進個設計院踏踏實實做方案不進那些有追求的事務所的話,還是爭取把機模玩的溜點吧。機模會無限的接近取代手模 (但不會完全取代),好像現在已經出現了類似於機模虛擬體驗的東西,但絕對不會大家突然意識到原來手工模型這麼贊,咔咔建模軟體全卸了,回去吭哧吭哧的粘PVC吧。

大四乙個課設老師有一句話印象深刻,他說建築這個東西咋整都成,只要你最後出來個好東西,想從場地從場地,想從功能從功能,想從立面從立面。途徑不重要,我注重結果,就怕你們把自己陶醉在這個過程裡搞的像個藝術家一樣,最後把自己學飄了出來連口飯都混不上。

王澍大大不是說他每次在開始之前建築長啥樣自己都已經想好了嗎,所以怎樣使你能夠輕鬆愉快的整出來乙個沉甸甸的結果就怎樣來。

因為自己覺得機模可以把模型建的比較實在,所以本人傾向於機模啦。

如何用C 部署深度學習模型?

JuLec 在伺服器上部署,可以採用TensorRT加速 在CPU或FPGA上部署可以採用OpenVINO加速 或者也可以採用框架對應的C 庫,比如pytorch提供的libtorch庫 針對這些方案的部署方式可以參考我的文章。這些方式都可以採用C 實現,而且難度不大,效果又極好。對於C 的知識量而...

如何用簡單易懂的例子解釋隱馬爾可夫模型?

wweewrwer 隱馬爾可夫模型 HMM 可以用五個元素來描述 1.隱含狀態 S 這些狀態之間滿足馬爾可夫性質,是馬爾可夫模型中實際所隱含的狀態。這些狀態通常無法通過直接觀測而得到。即扔的骰子序列 3.初始狀態概率矩陣 表示隱含狀態在初始時刻t 1的概率矩陣。因為第一次扔出骰子是沒有前乙個狀態的,...

如何用啞鈴做臥推 硬拉和深蹲?

二喵 理論上啞鈴做臥推效果好於槓鈴,而且雙手啞鈴不連著會降低練的不對稱的風險,不過到底用啥效果好因人而異,我自己練胸是完全拋棄槓鈴,為了更可信,8屆奧賽冠軍羅尼也是這樣 深蹲硬拉不到一定重量沒用,啞鈴做不到,而且重心很難掌握,深蹲硬拉重心掌握不住結果是毀滅性的 家裡臥推很好練,最好有個可調節角度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