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分析和猜測作品作者的想法觀念創作思路的文章和評論,沒有人選擇嘗試直接聯絡問作者本人嗎?

時間 2021-05-06 16:37:32

1樓:bucks

幻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對一些作品有自己的觀感和理解,有時它會高於現實。也許這些猜測的源頭僅僅是源自作者的乙個小失誤,但是人們卻將它腦補成了乙個精妙操作的結果。

那又如何呢?人們要的是思考後的開心和成就感,自己的觀點和猜測只要能夠解釋作品,並得到其他人的贊同,或是能夠與他人的觀點碰撞產生新的火花就足夠了。何必大費周章去找作者「對答案」呢?

2樓:仰天猶恨雨無鋒

題主的問題隱含了對作者已死理論的質疑——如果作者明確表示「兔子形狀的雲」是因為當時他看到的就是兔子形狀的雲,那麼讀者認為此處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嚮往、對某一角色的喜愛、精神錯亂等等是否無用解讀?或許真的就是因為作者寫完上一段落,覺得某角色非常可愛,抬頭看雲就聯想到了兔子,只是自己沒有覺察/遺忘而已。

作者想寫的東西、作者寫出的東西、讀者看到(聯想到)的東西,是三個不同的作品。寫出的東西是較為固定的,另兩者則十分玄學,有可能某個電波對上的讀者看到的,比作者寫出的東西更接近作者想寫。個人也覺得現在的讀者最終解釋權太誇張了,但作者行使最終解釋權也不靠譜。

3樓:枕水

當乙個作品被發表之後,它就立刻不屬於作者了,作者在此時立刻變為了乙個虛擬人格、虛擬作者。作者對自己的作品不具有權威性的闡釋權,這也是藝術的基本規律之一。

4樓:sdhpk

看,羅琳阿姨就是典型的例子╮(╯_╰)╭

知無不言,問無不答。

然後就崩了,人設崩了。

多少人開始說別TM再禍禍哈利波特系列了╮(╯_╰)╭人的思想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

他可能今天是個堅定的反美鬥士,明天又成了公知了。

而這種態度的改變會不斷影響他對作品的解構,基於各種原因他大可能並不會按照自己原來創作理念去解釋——又或者說,像是羅琳阿姨那樣,很多問題她根本都沒設定過,只能隨口胡謅。

例如魔法學校的廁所工作原理。

所以問了,其實真的沒啥意義,還不如自己去解構作品來的有趣,例如四大名著。你看那些人玩陰謀論西遊記玩得不亦樂乎,解構水滸人物解構的翻天覆地,多快樂啊。

5樓:劉鎮銳

但是問題在於,你拿什麼保證作者本人知道自己在創作當時的想法呢?……可能過了7秒,他就把自己原本的想法給忘了,然後自己重新下意識地編造了一套說明呢?……

如果允許這樣的懷疑的話,那麼從文字中直接得到作者的想法觀念創作思路(這需要假定作者通過文字確實成功表現了自己的想法觀念,貫徹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將必然成為唯一的選擇……

6樓:宇智波佐助

譬如岸本早就在訪談裡表示過火影是戰鬥漫畫不是戀愛故事,春野櫻在他眼裡和鹿丸、牙等角色一樣算不上什麼特殊人物,櫻粉不還是照樣在那揣測什麼岸本故意黑櫻哥,動畫組黑櫻哥捧雛田云云。

她們就像周杰倫歌詞裡唱的那樣:我活在我的世界,誰都插不上嘴,唱反調是我的本性,出其不意是我的個性。

但是神奇的是,岸本確實在訪談說過寧次是鳴人和雛田的丘位元,這點她們倒記得很清楚。

所以回到題目,當然很多人會去關注作者本人是怎麼說的,但是有一部分人關注只是更方便他們拿來斷章取義實現自身粉或者黑等無聊的目的罷了。

7樓:明獄

這就是題主外行了,「分析」和「猜測」這種東西本質上寫給喜歡看「分析」和「猜測」的讀者群體看的,而不是非要證明分析和猜測的結果對或不對,重點是在分析的過程給了喜歡看「分析」的人在閱讀時候所獲得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大部分喜歡閱讀的人並不具備解讀一部作品的能力,但他們能從別人的「分析」裡直接得到自己想要東西。

怎麼說呢,就好像讀小學時候,老師們喜歡讓我們在看完電影之後寫一篇《XX觀後感》,但大多數小同學只喜歡看電影,不喜歡寫觀後感。

8樓:書書你好

無藥不瀉,不請自來

這麼說吧,我問你

讀一本書或者看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什麼?

作者不重要,甚至連那部作品本身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通過這個作品,突破作者的條條框框,結合自己的生活,產生的思考

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讀一本書,是與你心中的另一段人生交流,是借鑑,也是反思為了創作思路與想法觀念而去詢問作者,本身就落了下乘剛才看了看其他回答

真是牛鬼蛇神什麼都出來了

氣得我暴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很快啊!

立刻變身假面騎士噴騎

我乙個左正蹬,乙個右刺拳,把他們打飛

就連二百多斤的英國大理石也擋不住我

(雖然是在玩梗,但我確實有點生氣)

什麼都看,什麼都說,我不但是乙個熱愛知識的教育工作者,還是社會毒打愛好者,為了保護網路環境以及淨化各種人士的思想,化身假面騎士噴騎。

9樓:林近

藝術作品的魅力就是具有想象空間,由此被賦予多種可能。

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作者會站出來解讀自己的作品的,一解讀,立馬索然無味。

10樓:西決

在作品完整之後,作者也是一名讀者。隨著年輪的增長,世事的更迭,作者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心境。

舉個例子來說,笛安在《告別天堂》出版時候才22歲。她在日後被採訪時候也說那是自己22歲的禮物,如果這時候寫,她會對個別角色處理的更好。但那時還是個未經世事的大學生。

所以啊,既然都是猜測,誰又是正確的呢?作者和我們一樣,都是思想的附庸。

11樓:一抹茶煙

比如《盜墓筆記》的作者,就經常有人問他這些人物有什麼命運啥的。

你要知道,作者蓋棺定論,是對文學作品最大的傷害。

你愛說啥說啥,他什麼都不說,賺的才是最多的。

開放性結局,作者吃飽了撐的才去給你乙個結論。

而且,作者需要給結論嗎?不需要,這是讀者的工作,別偷懶。

12樓:

喏,好比戀愛結婚這事,看到別人成功、幸福,我們就喜歡天馬行空盡情的去想象、分析、猜測別人的初衷和過程。

快樂就在這個過程中。

快樂就是自己認為自己就是對的,作者也是這麼想的,作者不過是替自己把想法寫了出來。

直接索問本人,結果來的快,索然無趣。而且未知其是否真言?

13樓:深紅.Sir

個人感受,很多時候寫東西,自己都不知道會有那麼多巧合,回頭看的時候才會恍然大悟,輕則一些姓名和命運的梗,重則前期寫丟了的細節後期竟然兜兜轉轉神奇的把後期的重大漏洞填上了。我覺得有句大佬說的話挺有道理的(加入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大概意思就是:越是用心思去構架的作品,寫著寫著人物的動態和心理已經不受作者控制了,(起碼無法描述全面),而讀者靠自己去深入挖掘的人物的心理活動行為方式往往還真的是補完了作者該盡沒盡到的部分。

所以,也許每本完整的書中真的有乙個真實存在的世界呢,也真的有各種蝴蝶的翅膀被同人作者們放入其中從而衍生出各種平行世界,想想就有趣。

14樓:Nancy zoo

對於作者就不是很有效率了。

作者的書至少要賣上萬份,你猜如果「較多讀者」來信詢問,作者的主要工作會是什麼?

何況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已經用自己的方式寫成作品文字。作品就是標準答案。寫成模糊的、隱喻的、有爭議的,都是有目的的。

你去告訴他你看不懂,要他換個方式講,那要他把「自己的方式」置於何地?你看不懂,要麼你不是他想面向的讀者,要麼你也用自己的方式、用各種方式去試圖弄懂,這才是完成了讀者的那一半作業,達到了文學啟發的價值。

或者說,網上那麼多人在解讀,這多樣性和探索的樂趣往往就是作者追求的目的。跳出來蓋棺定論不就是「官方走同人路,讓同人無路可走」麼。(JK羅琳就經常幹這事,惹毛了若干派粉絲)

15樓:在土星的標誌下

不是很贊同高讚認為「誤讀賦予價值」的回答。

去探求作者本人的想法,這本身就是乙個偽命題,已經被近代西方文論沖爛的。

《鏡與燈》裡,艾布拉姆斯已經分離了作者和作品。新批評的代表人物韋勒克和沃倫在代表作《文學理論》中,將這個分離為了內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內部研究完全是建立在語言學和文字精讀的基礎上的。

研究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心理狀態,很不幸屬於他們二位認為有用,但只能看看的外部研究。

中國文論也一直在指出這個文和人不統一的問題。道德層面能作偽和模仿的空間太大了。作者說什麼信什麼,不明智。

其實當作品寫出來,就不應該叫「揣測作者意圖」,而應該叫「我使用正確的研究方法,究竟能從文學作品中分析出些什麼」 。作者很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尤其是在閱讀當代作品,西方作品,以及對待人格不是那麼真誠的作者之時尤其如此。要有層次的閱讀。

16樓:

「旅行唯有出發前最愉快,狗兒唯有叫聲最嚇人,女人唯有背影最美麗。隨隨便便拋頭露面,會壞了人家的美夢,這種事情咱做不來。」

「旅はする前が一番楽しく、犬は鳴き聲だけが一番怖く、女は後ろ姿が一番美気軽にひょいとめくれば人の夢を壊

主要是,沒有途徑去找作者,就算找到了人家,問也不會跟你說的吧……(最起碼的,人家真說了就很掉價了,要是人家說自己的作品是自己打麻將輸錢後氣沖沖瞎寫的,你不覺得你的「美夢」就被砸了嗎?這等壞事做不來。)

17樓:實在狗子

有乙個作者,自己猜自己的意圖的,他就是蕭伯納,他說:「要求乙個作者解釋其作品的意義是荒謬的,因為這種解釋可能正是作品所要尋找的。寓言的創造總是先於對其寓意的理解。」

18樓:甚誰

作者的想法很重要,但並沒有那麼重要。

我不想在這裡再談一遍作者已死,我只想說一種所有人都會有的經驗: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作者創造這個文字的時候的目的,他為什麼這麼寫而不那麼寫。而是我們能從這個文字中感受到什麼。

同乙個意象對於不同人來說能夠感受到的意義是不同的,同一種感受因為人的不同也會有一定層面上的差異。闡釋並不總是用來迫近某種假設存在的作者意圖的東西,更多是一種用來創造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的表達方式。

重要的不是作者覺得,而是我覺得,我們覺得。

19樓:枯木徒花

我拿些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你就會知道。

你在高中寫作文的時候也許會幹過一件事:作文先不寫標題,等內容寫了大半有了個好主意後,再把標題填上去。你的語文老師會告訴你這是乙個不好的習慣,因為你寫著寫著可能就跑題了——可是這文章一開始就沒有標題,標題是後面加上去的,閱卷人卻要跟著這個標題作為最開始的線索去閱讀這篇作文。

同樣是高考,2023年浙江省高考卷裡考到一題:

儘管「詭異的光」讓一眾考生不知所以,而作者本人的答案卻是:

你的語文老師會教你解讀文字的思路,但他很少告訴你的兩件事:

1.任何的解讀都是誤讀。

2.文字唯有被誤讀,才能獲得更多意義。

就如朗西埃所說的,「一切就在一切之中」,文字的寫作與文字的閱讀並不存在絕對的漸進性。有的書可能是寫完全部內容之後才補上前言,但讀者卻要悖論性地根據前言作為線索來閱讀整本書。

拉康也曾在他的教學中指出,「根本不存在元語言」,即便作者掌握著文字的主張,但卻沒法掌握文字的程序——文字的程序無時不刻在顛覆著他的主張,這使得他寫出來的文字並不會是他所期望的文字。

寫作本身就是對事件的破壞,在某種層面上,解讀就是對文字的第二次寫作。作者一開始就誤讀了事件,難道不允許讀者也跟著誤讀嗎——或者說,誤讀會是一件壞事嗎?

為什麼有些作者能寫出那麼天才的作品?

回聲怪echosr 天才是後人評定的。你舉例子的這些書都是頂頂好的,但你要知道這個世界有很多更更好好的,有很多你不知道不了解不被人們所熟知偏專業的書,大家都不說它們的著作者是天才,可如果你讀懂之後就會覺得真tm厲害的書,重新整理你的世界觀,重新整理你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繼續讀吧,書海無涯。我推薦你讀讀...

有哪些政治傾向明確的 ACG 作品和作者?

VicNoBoss 機動戰士高達0083 星塵的回憶,首先導演就是今西老右派決定劇情有給Na zi 菌國主義招魂的傾向 不過憑良心,機設是帥的 夢燚 當然是種花兔啦!至於日漫你說能看出來確實能看出來,但是兔漫!真的能引起中國青年的共鳴,這是目前最喜歡的一部有政治傾向的動畫啦! 呂蠹 講乙個比較偏的,...

有哪些作品和其作者的形象極具反差感?

世事無涯何日了。爭似忘機,學我歸山早。山下林間常獨笑,人心未悟誰能到。終日忘言人悄悄。暮去朝來,更沒閒煩惱。惜取真陽身內寶。沒錯,就是你腦子裡想到的那個尹志平。 山色不言語 大概是 宋之問?剛開始是在一本詩詞精選上看見他的 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我當時就覺得這哥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