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哪些科技已經接近瓶頸,很久沒有重大突破了?

時間 2021-05-06 14:56:16

1樓:陳江夏

看到有人說:人類儲存資料最久遠的方式依然是把字刻在石頭上。我想說不是這樣的。

兩千年前的封燕然山銘,一千多年前的王玄策銘文,都已經有很多的字不能辨認了。而基於石英材料,並進行多維拓展的光儲存技術是可以儲存資料上億年的。

而現代科技壽命最長的資料儲存方式是多維度光儲存技術,基於奈米光柵的五維度光儲存技術表現出了卓越的效能:大容量(單張碟片理論最高360 TB)、長壽命(常溫下近乎永久)、耐極端環境(耐1000 ℃高溫,耐高壓)等,使其有望成為資料儲存的終極解決方案。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子中心研究基於熔融石英奈米光柵結構的大容量、長壽命多維光儲存技術,其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國際重要期刊和會議上,被吉尼斯列為「世界儲存時間最長的儲存技術」。該技術有望永久解決人類資料儲存壽命短、容量低、成本高的問題。

陳韋良, 張靜宇. 大容量光儲存的維度擴充套件[J]. 光電工程, 2019,46(3): 180571.

DOI:10.12086/oee.2019.180571

2樓:至樂

我覺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我們基本已經認識了這個世界。

正因為認識了這個世界,所以才知道很多東西恐怕永遠也不會有重大突破了。

3樓:徐大帥

最讓我失望的還是能源技術,記得30年前我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麼,當時書裡就告訴我們未來用水來作為主要能源,通過核聚變的巨大能耗比,一勞永逸的解決我們人類的資源問題。但到了今天。。。還是化石燃料。。。

其次是航天技術,2000漫遊宇宙,Polaris,甚至異形都以為我們人類在21世紀會開發外星球,利用星際資源,但從阿波羅計畫後,人類航天技術像是停滯了一般,讓預言全部破產。

第三就是機械人和AI了,發展還是太慢,可憐我70年代看的阿童木到今天還沒實現。

4樓:奇怪的2世界

人無法想象出沒見過的東西

實踐實驗要勝過思考,如果只給你3個物質,讓你在思考也發明不了什麼,但是新的實驗可以發現新的規則和新的物質

也就是人的大腦也只是資訊儲存和處理,他只會把已知的資訊進行組合和加工,這樣的話,資訊傳播越快,儲存的越多,科技突破越快

打個比方,以前的人只能坐馬車,人與人之間交流太麻煩,現在有網路,只要上網,科學家和科學家可以很方便的交流資訊,並且一旦發現了新的資訊很快就能知道,而且除了大腦儲存的資訊之外,計算機也可以儲存和處理資訊了

但是科學依然進入瓶頸期

那就意味著,地球上給我們帶來的資訊的的確確沒有多少了

也許未來如果計算機也就是人工智慧可以模仿我們人類的大腦,可以把資訊更快速的儲存和組合,跟人一樣突然來了靈感,發現了存在但是不知道的規則,也就讓科技突破了,畢竟現在人腦儲存的東西和處理的資訊已經達到極限了,也許可能會有突破,但是如果不出現1個超越人類大腦並且跟人類大腦一樣的思考的人工智慧出現,人類的突破永遠會越來越少

第2個就是除了處理和儲存資訊之外要超越人腦的人工智慧計算機之外,資訊的確還有很多未知道的和組合,但真的遲早要有1天到極限的,因為除了未來發明可以探索更多目前看不到的物質之外,人類想有更多突破,獲得更多資訊和新的物質和規則,必須探索太空

地球上的物質和資訊組合太有限了,本身宇宙雖然幾乎無限,但是地球的物質和規則就那麼多,在無限的時間的情況下,你遲早有1天會探索完的,太空中應該有更多未知元素未知資訊和組合,而我們目前的科技除了觀測就是觀測和計算,沒別的方法

未來如果可以在太空中弄點地球沒有的物質,這些物質和資訊加上地球已知的資訊肯定能組合出來很多種發明發現,還有黑洞,如果科技能突破到可以在黑洞以及各種神奇的天體上做各種實驗,應該會得到更多現在沒有的結論出來

總之,新的觀測未知物質的手段和探索太空未知物質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的瓶頸就是卡到了這裡,觀測不出96%的未知物質,太空探索的效率也十分低下,

期待這幾年去月球和太空,弄點地球沒有的物質和元素回來,但也希望這些物質對地球沒什麼危害,相信這些未知物質和元素能誕生出很多科技

5樓:

說一下比較小眾的道路方向吧:就以瀝青混凝土公路以及其他路面的裂縫來說吧,至今都沒有合理準確的解答,只不過一直是在做模擬,斷裂力學J積分以及Garlekin方法等等模擬(但模擬和實驗室測試和field performance差距很大)所以真正來說,荷載,氣候,材料等多因素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這個模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幾十年了,還沒人能徹底搞懂。美國的LTPP資料庫,以及各種研究資料(氣候資料,交通資料等等)都得要去更新。

就拿TDC(Top-down cracking)來說吧,TAMU研究很久了,可是相關部分的相關度也就60,70,某些部分相關度才30左右,就這已經算是結合ANN以及很好的數值模擬方法所得到的結果。

我個人感覺未來20年內,不會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數學工具一方面,力學一方面,化學和材料一方面,還要有氣候資料(分為一般的和瞬時的)和交通資料等,因素考慮太多了。

最後我個人觀點,材料力學效能(我不是學力學的,可能多少會說錯)這方面,我感覺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這一點突破不了,感覺研究無望。

6樓:一葉障目

其實並不是人類的科技沒有重大突破,因為縱觀歷史,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突破都離不開一些偉大的人出現,像是之前的物理學家牛頓給人類帶來了燈光,而隔了一百多年之後才又出現了愛因斯坦這種才華橫溢的科學家,為人類帶來了核能,所以像是這種有重大突破的時候,往往都會相隔一段時間,不過現在的科技也還是不斷發展的,也會有一些小的突破的。

7樓:大聰明

所謂科技,不過是人類這種生物的運氣,人突破了基因繁衍這一生物最終目的,無意間了解了各種自然現象,發展了科學技術。本來所有生物的dna就沒有發展科技這一項!一切為了生存繁衍。

8樓:黑色守護者

強人工智慧,現在的人工智慧只是各種炒概念,然而都是虛無縹緲,如風聲月影,根本沒落到實處,賦予機器自主思維和自我意識,深入到神經網路的發展史,然而連人類做夢時的大腦活動的規律還是未解之謎,我嚴重懷疑能不能在21世紀看到強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

9樓:鼎革

人類怎麼去表達心中所想呢?都是通過自身的媒介去表達的。通過手,表情,語言。

然後所謂的智慧型,也是建立在通過人類的這幾種媒介的分辨來達到應用的。譬如AI可以分辨語言指令。

那麼有沒有一種新的媒介,可以更快速精確表達心中所想呢?譬如打這段字的時候就想,如果腦子中所想到文章畫面能夠輸出該多好。最簡單的,起碼不用手指打字了,腦中想到的什麼直接就出來了。

再譬如我想關燈,燈直接就關了。

關於意識,意念的研究別說瓶頸了,應該還沒有啟動吧。

10樓:Viera

大晚上的沒事幹乙個乙個的看回答。有的認同有的不認同。

想說三點。

一,總的來說就是能量無法進一步取得突破,但這其實也不是近期才被限制住的。

二,當人處在乙個程序當中的時候就會覺得沒有什麼變化,只有當你回過頭去看這段歷史,才能有所感受。比如,你每天見乙個人就會覺得他長得一樣,但很久不見再一對比就會覺得變樣了。

11樓:一夢凡塵

@Forever snow

到2023年底,中國量產的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了265Wh/kg,成本控制在1元/ Wh以下,提前達到2023年的目標。較2023年,能量密度提高了2.2倍,成本下降了75%。

—苗圩可能對微電子大佬來說,和微電子的進步比,十年來中國房價都好像沒增長過一樣。

12樓:福星nova

可能科技這詞太常見了,導致很多人有誤解。但到說到進步,這個詞就得分開了:科學,和技術。

這裡的科學指的是基礎科學,處在科學領域的最前沿,是開拓者。技術則是各種學科交叉,所誕生出的實用技術。

這樣一分,大概就能理解了吧。

現在所有的通訊技術,其基於的理論基礎都是麥克斯韋電磁方程,以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用於修正衛星通訊的定位和時間誤差)。發射火箭,基本原理是流體力學和牛頓力學。電腦技術,理論架構是馮諾依曼和圖靈完成的,積體電路的基礎半導體和雷射技術也是早就發現的——從理論基礎看,支撐我們現代生活的所有最新技術成果,都不是新東西,都是理論上早就預言的。

甚至沒預言的都做出來了:愛因斯坦曾認為引力波永遠不會被觀測到。

至於基礎科學的前沿研究,早就遠遠超出了實用技術範疇,也就是說離技術應用差得非常遠。而沒有新的資料,基礎科學也很難大步前進,這也是為什麼要設立大科學裝置。但是基礎科學鋪下的路基,已經足夠實用技術走很多年了,當某一天實用技術突破到某個階段,能為基礎科學帶來大量資料,那麼離基礎科學的突破也就不會太遠了。

為保萬無一失而多次延遲發射的韋伯望遠鏡,停機公升級的LHC,建設中的SKM,籌備中的ITER,中國論證中的超大對撞機。等這些大科學裝置投入使用的時候,會帶來什麼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PS,LIGO和LHC,都是,前期無成果,而經過公升級後,幾乎是立刻發現了引力波和希格斯玻色子。而它們驗證的,都是多年以前的理論預言。這也是實用技術從未停止前進的乙個例證吧。

13樓:小王汪同學

除了pc領域(包含晶元,手機,網路等),其他領域基本幾十年沒啥大的對整個人類產生質的改變的東西了,比如生物科技,航天技術等

9幾年的課本上還有對21世紀的憧憬,什麼生物電腦,人形機械人,飛行器之類的,現在呢,這些東西,如果還出現在書本裡,估計會讓人一笑了之,幾十年前的思想到了現在,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有種認清現實的畏懼感

細想一下,除了每個人兜裡多出個幾十年前絕不可能出現的智慧型手機外,貌似我們的生活跟幾十年前也沒啥大的變化

14樓:jian li

一定程度說,因為人的思想,知識不是可傳承。

如果打比方,人類盛的知識是容器,每個人的消亡後,下一代人知識填充從零開始。

相比而言我更看好機器學習。

15樓:叁拾壹

當幾萬年前人類點亮了科技書上第乙個技能時,人類的發展方向就定了。人類目前為止依舊沒能點亮第二個最基礎的技能。

點亮的那個是火,是燃燒,沒點亮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我也是人。

16樓:你不拉提

科技的發展拿蓋房子打比方比較合適,最先是窩棚,後來是小平房,樓房,高樓大廈,現在可能是摩天大樓,每次都是基礎的大變革,地基挖得越來越大,工作量也會幾何量地增加,一直在進步著,只是樓層你還沒看見

人類探索宇宙的程度是否已經到瓶頸了

chenhong0602 可以說,人類探索宇宙的程序,現在被掐住了咽喉,因而奄奄一息了。用力掐住咽喉的,是錯誤的光傳播理論。就是因為錯誤的光傳播理論,使人們對天文觀測得到的光訊號不能被正確地解讀,而總是走向歧途,而導致乙個又乙個越來越荒誕無稽的所謂假說 理論。這些荒謬的錯誤,因為其不符合基本邏輯,從...

是否,人類已經擁有了遠超現代的科技,只是因為不穩定因素或者不可解決隱患而未能普及?

DaV 保守否定。現代科研機制決定研究成果的發表,幾乎是爭分奪秒的。其次,即使國立研究機構也要對專利轉化而成的國家利益負責。再次,遠超現代文明水平的技術,如果理解成文明等級,各方持有者何不搶灘新星球插上大旗,繼而遠離所有地球上的限制。 火龍果Alex 這是乙個破損的玻璃杯?水晶杯,戰國時期器具,國家...

人類有哪些科技不平衡的體現?

致熵 哈勃和旅行者 理想和現實 手機和電池 有心無力 巨型計算機和人腦 除了計算力相同,為什麼其他的都不同呢?中醫和西醫 平行世界 suknight1985 你說的這些是市場和需求引導的,越到未來區別會越大,服務於高階人群的,和服務低端人群的肯定兩級分化的。我們低端人群吃的 用的 住的,和高階人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