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攜能通訊(SWIPT)到底是什麼?

時間 2021-05-31 08:20:22

1樓:賴振波

無線攜能通訊(SWIPT)定義是無線充電+無線通訊的組合技術,但是這個定義有兩個理解:一是無線充電和通訊採用同一頻段,無線充電和通訊採用不同頻段。

隨著IoT裝置的廣泛應用,業界估計大概有百億甚至千億級IoT裝置接入無線網路,提供無所不在的連線。但是估計有一半以上的IoT裝置不能採用有線供電而採用電池供電。雖然低功耗無線網路(比如LoRa、NB-IoT等)技術使得IoT裝置的電池壽命可達1~3年不等,但是數量巨大的IoT裝置更換電池的人力成本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未來希望IoT終端是盡量是無源裝置,或者電池壽命是無限長的,即使電池壽命有限也可以再生,比如光電池、風能充電等。光充電、風充電對於IoT裝置來說成本高、安裝空間大,對環境要求高,而很多IoT裝置在荒郊野外、涵洞、隧道、水下、室內等,這些環境下的電能接續是IoT普及的關鍵。

RFID是一種典型的無源通訊技術,或者說是無線攜能通訊技術。RFID標籤是無源終端,其有能力收集RFID激勵器發出的無線電波能量。在SWIPT中,RFID終端包含乙個RF Energy Harvester(無線能量收集器)和乙個RFID Communication System(無線發射器)。

RFID主要採用900MHz(也有450MHz/2.4GHz)頻段,無線激勵器一般覆蓋3-5m,標籤充電線圈感應充電之後,啟用發射機,競爭傳送自身的標籤資訊,完成RFID通訊。

在RF-EH(無線能量收集)技術當中,能量收集效率非常重要,當前的無線研究當中,near field RF-EH是主流,近場無線充電技術,激勵器的發射功率一般在1~5W,根據當前的研究結果,在800-900MHz頻段,傳播距離在10m左右,充電功率只有1~100uW. 根據無線感應充電的收發分析可知,充電功率跟激勵器發射功率、收發天線增益、無線傳播衰減和感應系統效率,為了提高無線充電的效率和提高無線充電距離,增大收發天線增益、提高發射功率和感應器件效率是幾個關鍵技術。

當前無線系統網路中,訊號強度都較低,不足以支撐無線充電。根據行業測試經驗,GSM900的訊號電平最高,可達-50~-40dBm,而3G WCDMA和Wi-Fi都在-70dBm以下,4G更低。但是當前RF-EH無線充電靈敏度只能到-25dBm左右,加上多天線接收也只能提公升到-30dBm,所以收集現有無線系統能量來充電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那麼專業的無線充電系統是必須的,並在發射端需要採用多天線系統,通過波束賦形來提公升增益來達到RF-EH的工作範圍,但是這個一直是無線充電技術的瓶頸。

SWIPT技術除了充電,還要考慮無線通訊。因為無線通訊和無線充電在終端同時存在,因此兩個系統需要引入Time-Divided,Antenna-Splitting和Frequency-Divided技術。電力線通訊PLC電力載波是低頻,通訊載波是高頻,兩者是隔離的;而RFID系統是都採用同一套系統,分時進行充電和發射資料。

由於無線基站覆蓋很大,每個基站覆蓋很多IoT終端,而無源IoT終端上行功率有限,跟無線基站天線距離也受限,因此D2D通訊技術也會引入。但是矛盾的是,無源終端本身就電量有限,還要給其他終端中繼,通訊可靠性是極低的。

個人認為SWIPT關鍵還是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的突破,尤其是能量的波束賦形定點傳輸,或者是無線充電感應低電平高靈敏度的提公升,這才是技術普及的關鍵。

2樓:徐方鑫

是不是和wireless power communication(或者power communication)乙個概念,可能power comunication近似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的命名吧,為了區分度換乙個名字?

Bundle Adjustment到底是什麼?

試著和上帝對話 我是攝影測量專業,不管怎麼說,你的解釋讓我眼前亮了一下 歷史的原因,平差始於大地測量技術,測量中最基礎的就是三角測量 空間交會 大地測量或攝影測量都基於此,觀測資料上規模,有冗餘的情況下,必然牽扯平差,提高測量結果的精度和可靠度。 maxint graph structure non...

劉備到底是「攜民渡江」還是「脅民渡江」

Intuition 腦癱問題,老百姓不跟著劉備走,要麼餓死在路邊,要麼死於戰亂非命,要麼被曹操軍隊鐵蹄踏碎,脅民過江個屁!我看你是堵了二兩書就當半斤酒喝蒙了 愛吃甜粽天儀喵 咱們且不說攜民渡江這事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吧。各位知道用數千人 脅迫 十幾萬民眾強制遷移是一種多麼可怕的操作嗎?魯肅稱當時的...

道家講的柔能克剛 弱能勝強 靜能制動到底是什麼意思?

胡逸玄 道德經的第二章養生章,聽到養生這個名詞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我們就根據老子的思想境界來給大家講述一下,關於身心共療的話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