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繼蘋果 亞馬遜後,微軟開始自研晶元,英特爾市值一夜蒸發 850 億?自研晶元是否將成新常態?

時間 2021-05-06 03:01:15

1樓:

對,這是乙個趨勢,逐步打破英特爾的寡頭地位。

今年有傳聞,華為也要自研光刻機。實際上,華為至今也沒有排除進入這個領域的可能性。

這個月有個好的意向,國家隊也要在這個領域進一步發力了。這些都是積極的變化。

為了了解相關背景,我還專門找了一些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的一些情況給知友們分享。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希望中國的半導體科技產業取得新的進步。

明天就是2023年了,順祝知友們健健康康、新年快樂!

2樓:EDAray

沒甚麼神秘的吧,因為台積電製程能力明顯超越英特爾了,搞個團隊買些E DA就可以做出自有晶元,自製晶元成本大幅降低,誰不想做做看?

3樓:Edgeworth

從蘋果發布M1 開始,現在微軟有有新的大動作,都說明乙個事情,造晶元對於大公司沒有那麼難,也沒有那麼不可逾越;

僅僅是對中國公司很難,尤其是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特別難。這一定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

4樓:

肯定會計算機本身的軟硬體走的都是這個路徑,剛開始一幫公司做私有標準,競爭搞死一批剩下幾個躺賺,但是競爭氛圍培養了乙個社群,社群裡面總有一些腦子活絡的和追求自由的搞開源,最後大廠必須站隊,開源或者閉源

開源的社群足夠大,自然而然就出冒出來初創企業,試圖在幾個點上面彎道超車,掛了的一大批,成了的只要有乙個,就證明路徑可行,後面又跟上一批,然後路越來越寬,直到顛覆固有的霸權企業

搞晶元的企業越多,上下游就越(有機會)完善,最終給中企造成和傳統霸權脫鉤的機會,實現完全自主。

從現在的形勢來看,wintel(以及ASML,台積電等等)大概只剩一二十年躺賺的時間了

5樓:

這個趨勢的意思是不是:以後代工業發達了,特別發達隨手可得,誰要搞點兒什麼就自己做晶元,豐富度大大提公升? 這不就是「軟體吞噬世界」 走向縱深嗎?

6樓:Auditore II

眾所周知,任何計算機領域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加抽象層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那就再加一層。

軟爸爸的希望應該是廠商都轉向PaaS和SaaS,這樣就可以完全隱去CPU架構的問題。我乙個Azure應用程式,不管是執行在基於x86的硬體上,還是ARM的硬體上,都是完全一致的,這一直是軟爸爸追求的目標。基於這個目標,走到自研這一步對微軟來說就是自然而然地。

Intel大概還是在還對fab產能敝帚自珍的債。在移動端加持下,代工fab對工藝演進的成本攤薄已經到了Intel完全無法企及的程度,逐漸被超越也是沒有辦法地事情。這個趨勢就像絕大多數廚師不會自己種菜一樣。

7樓:RAY

微軟急了。

pc和手機的邊界已經在繼續變小。造手機晶元的開始造電腦晶元,效能還吊打微軟盟友英特爾。

pc和手機的全面融合是遲早的事,現在微軟也就只有軟體生態的唯一護城河了。但是隨著手機的大量普及,微軟的護城河也不久了。

8樓:中華錦繡皮皮蝦

晶元外行強答一句。

曾經自研晶元可能是天頂星技術,Intel等寡頭的技術壁壘和護城河。

但是技術革新在不斷重新定義什麼才稱得上是核心科技或者技術壁壘。

不敢判斷自研晶元就一定是趨勢好事,但擠牙膏或者不思進取大概率會慢慢落伍。

9樓:北一

其實只有軟體廠商最清楚適合自己的硬體是什麼樣的,所以蘋果一直自己做處理器。雖然中間跟intel搞了一段,但那只是插曲,不是主流。微軟不做硬體才奇怪。

10樓:馬索萌

850 億看著挺嚇人的,但其實也就是 6% 多一點,這點波動,算不上致命,只要業績好,有利好訊息就能回去。

不過 Intel 最近確實過得不太好,被 AMD 蘋果兩面夾擊,現在又蹦出來乙個微軟,做出了跳船的姿態。但 Intel 真的不行了嗎?我看未必。

Intel 今天的窘境是自己連續 N 年擠牙膏的報應, 但是它的研發實力還在那兒,只要它能及時醒悟過來,不再擠牙膏,那麼翻身是肯定可以實現的。Intel 只要把效能提上去,功耗降下來,把製程提公升上去,它就能翻身。

你看 AMD 就是個優秀的榜樣,前些年被 Intel 按在地上摩擦,人家忍辱負重,不也是造就了今天的 AMD yes!嗎。AMD 能做到,我不相信 Intel 做不到。

最不濟的也是打不過就加入,用台積電的工藝。如果 arm 成為大趨勢,Intel 也可以加入製造 arm 的陣營,甚至未來的 risc-v 也是一樣。如果之前沒有晶元製造經驗的公司能造好這些晶元,Intel 沒有造不好的道理。

至於自研晶元的問題,未來肯定有越來越多的廠家加入自研的陣營。這是因為 arm 和 risc-v 的出現使得晶元製造更標準化和模組化了。原來 Intel 需要負責晶元製造的幾乎每乙個流程,從指令集設計到用光刻機生產,現在這些步驟被拆解出來了,分工更加明確。

這是好事,壟斷程度越高,對消費者越不利。而且分工明確也有利於效能的研發提公升。

11樓:白山頭

intel工藝已經落後與台積電。設計上近期有沒有什麼作為,已經被AMD反超。所有這些問題,理論上都還有補救措施,只要不上到其賴以生存的根本。

而如果微軟不在使用X86,那麼就可以宣布X86告別歷史舞台。其實僅從X86架構本身來說,歷史上有不乏優秀的挑戰者。IBM的power架構,效能以及功耗都優於X86,但是由於不與主流作業系統Windows相容,IBM最終被迫放棄。

而現在流行的ARM架構,已經證明設計上更為優秀。蘋果採用ARM架構後,在功耗降低的條件下,效能卻能大幅度提高,也說明了這一點。

當X86無法證明其優勢,那麼,人們使用它的唯一原因就是windows系統的支援。而如果windows不在支援,對於intel來說,將是致命的。

當然,微軟自研晶元,僅僅是wintel聯盟發生了鬆動而已,距離intel生死存亡還尚需時日。而intel本身,也有很多機會自救,甚至反敗為勝。

不過intel本身,又何嘗不是所有高科技公司的宿命。intel這類上游企業,必須保持其技術上的不可替代性,並不斷投入高額經費進行研發。而通過其技術上的優勢,可以掌握下游企業的生死。

而這種不可替代性的獲得,乙個是通過技術壁壘,也就是我能做出來,你做不出來。另外乙個就是通過結盟,比如intel與微軟。第三種就是通過專利,比如高通,就是通過通訊上積累的專利收取所謂「高通稅」。

第一種,是最容易被替代的。隨著技術的進步,一家企業很難一直處於技術的頂端。稍有鬆懈,就會被替代。

第二種,則需要看與之聯盟的盟友的實力,以及忠誠度。應該說,微軟是個好的盟友,但是intel過於依賴微軟。

第三種,最不容易被替代。除非發生大的技術變革。比如4G到5G, 華為才有了超越的機會。

而一家上游高科技企業地位的動搖,往往是從第一種能力開始鬆動開始。intel,高通其實都具有第一種能力。就是說,即使不使用第二種或者第三種能力,其他企業也趕不上。

而第一種能力的鬆動,往往也預示著企業內部可能發生了一些問題。這樣,當時機成熟時,其第二種或者第三種能力也會被取代。

無可否認,intel, 高通都是偉大的企業。但是,歷史證明,沒有任何企業能夠永葆青春,即便它曾將如此輝煌,如日中天。

而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其實本身就是其維護其技術不可替代性的手段,但是這種手段本身,反而會加速對手進行加速研發,對其進行技術替代。這種打壓如果不能短時間奏效,也就意味著對手有時間發展出替代技術。最終,上游企業將被替代。

12樓:xkyzzz

自研晶元可以針對自己的應用場景和系統來深度定製,這帶來的效能提公升和業務擴充套件將會是非常大的。

但是也只有大廠能夠有足夠的資金和研發能力了,而小廠就買買英特爾和高通這樣的通用型cpu了。

其實我們可以數一數能夠自研晶元的廠商:

PC行業就蘋果(M1),英特爾和AMD只生存晶元不賣電腦。

手機行業就蘋果(A系列),華為(麒麟),三星。其他的就只能買買高通的soc了。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只有在軟硬體相互結合的基礎上,提供的服務更加可能超越對手。很多網際網路大廠在軟體服務上很優秀,但是受限於通用型晶元難於為其場景深度定製,因此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看到蘋果M1晶元帶了個好頭,其他大廠也躍躍欲試了。

不過這也只是大廠的遊戲,希望國內友商也跟上。

13樓:

這說明蘋果模式取得階段成功引發各家爭相效仿。

在Intel入局之前很多廠商是軟硬體自己搞的,Intel真正開始推廣開是因為IBM 5150,2023年正式推出,被設計成一台將CRT顯示器、鍵盤和磁碟驅動整合在一起的計算機,這貨是PC的始祖(Personal Computer)。

在之後各大廠商競相借鑑這個PC模式來製造個人電腦,比如當年的HP,Dell,東芝,富士通,中國產的浪潮,聯想。之後的PC銷售重點由新功能亮點轉向了硬體公升級,多年之前雜誌廣告上的Intel inside就是最大的賣點,人們關注新電腦奔騰幾代的,酷睿幾代的,多少核的。這麼龐大的換新需求得益於摩爾定律,每隔18個月電晶體數目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公升一倍。

但是隨著晶元製造工藝和矽基晶元原理的限制,摩爾定律近乎失效,也就意味著算力沒有以前提高這麼快了。但是每年地球上產生的資料量是指數性增長的,算力需求需要滿足,這種粗放模式也就走不下去了。蘋果這個自研模式可以充分設計利用資源,如果底層的指令集,微指令,編譯,作業系統,程式應用都捏在手裡,那用心優化能做到非常大的閒置效能利用。

就好像Windows 上32位的程式可以相容執行在64位處理器上,代價是一半的暫存器閒著看另一半幹活,而軟硬體都抓在手裡就能一定程度上杜絕這種情況。

從大趨勢上來講,傳統PC設計, Wintel聯盟都實質上都已經被打破了,靠聯盟壟斷的方法已經過時。Intel真得靠現有資源做點新東西出來了,不然當年仙童半導體。。。emmm

自研晶元還是需要有實力支撐的,說白了一手要有錢,小公尺想自研澎湃晶元但是現在近乎難產。另一方面還要有乙個相對封閉的生態,比如蘋果的生態相對封閉,蘋果能控得住使用者,創新是要有試錯成本的,如果新產品出點瑕疵要保證使用者不會就地跑路,這一點參考當年的Tegra移動處理器的教訓。亞馬遜自研估計是可以的,Chrome Book還能遷移一部分使用者,產品線也足夠齊全。

估計未來很多大企業會嘗試自研,但是能否成功就看實力了。

如何看待繼CR V 思域後,廣汽本田冠道也開始召回?

已登出 總之,車出了問題,廠家召回解決,對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好事。難道你喜歡那些車出了問題廠家不聞不問的嗎?當然了,也不乏有這類患上受虐心理疾病的消費群體,比方說德系吹,對這類群體來說,廠商對售後負責,他們會得寸進尺蹬鼻子上臉,揪住一點黑到死,反而是那些對售後不聞不問,任消費者成天跑修理廠,對這些消費...

如何看待微軟 18 年 3 月上旬開始的 Windows 10 強制更新的現象?

夾卡夾卡醬醬夾卡醬 在這裡撕有什麼用?在Win10下面開啟反饋中心,這才是官方的反饋渠道,知乎又不是微軟家開的,你在這裡再怎麼罵,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的。反饋裡面關於強制更新的贊成票太少了,微軟自然不會優先考慮這個問題。 洛小維 某天,夜深人靜想來推一下galgame,開啟我的win10平板,就在那看...

如何看待坦克世界繼宣布7 18更新1 0後再一次跳票。?

lonumen 新年後的一波想法。多玩論壇我說過一些自己的想法。兩次斷更 與世界同步和7月18號的兩次 都與錢有關。第一次是因為毛子希望收更高的版本費用。而二雷覺得不值,於是就拖。可是這一拖遊戲內那些最肯花錢的使用者 想買什麼最新的特種車都能隨便買的那些使用者 直接到了外服開始玩。二雷坐不住了妥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