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有沒有可能發展到 乙個人,終其一生,研究乙個領域,都學不完的狀態?

時間 2021-05-05 20:27:37

1樓:雲悠水澈

不大可能,別把知識想得太複雜神聖,就像古人讀經一生也覺得沒學完。

知識的學習雖然也有循序漸進的部分,但更多不是這樣,很多的知識大概只是個技術。

2樓:yourlife love

看你領域的定義,如果較大的領域學不完,那可以再細分。學習分知和行,它是乙個迴圈的過程,需要不斷深入,自己感覺學完了,可以和高手切磋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學好。

3樓:二手的科學家

實際上,未來的那種時候,人應該已經不是現在這種學習狀態了。

如果是現在這種學習狀態,別說未來的知識,就現在的知識,80年不停學習,也別想完全掌握某乙個領域的全部知識,而且我說的這種領域可能還僅僅是某個非常細分的領域。

那未來可能是什麼樣呢?

未來可能不是現在這種學習和生活方式,大概人會是半AI的狀態,也就是需要某方面想知識,就直接輸入儲存就好了,不需要現有的教育體系;或者類似最近某里推出的雲電腦,知識都在雲端,需要的時候訪問就好了。但即便是如此,知識還是會收到儲存的容量限制,以及很多知識可能根本無法儲存。

仰望星空,人類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知識的盡頭,保持敬畏之心。

4樓:Azzz

俗話說的好,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可問題是,如果我們想把乙個領域學的很精通的話,巨人走過的路,我們也要走。

因為乙個學科肯定有基礎部分和深度部分。你想直接繞過基礎部分,直接去學深度部分,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就會造成一種,乙個領域擴充套件得越深,想要把它研究得越深,與你耗費的時間,基本是成正比的。

對於任何人,哪怕是天才來說,時間也是不夠用的,所以學習永無止境。

當然變革的手段,肯定是有的,文明也不會因此盡頭。因為我們知道知識的儲存,何況還有網際網路這樣的東西。哪怕它只是海量的,但它總體上永遠在進步,不可能後退。

所以此事何解呢?

以前我們可能幻想過有沒有乙個晶元或者藥劑,然後只要在人到了一定年紀,在很小的時候把一些基礎的東西全部學完,然後就不用重複學習了,這樣我們就永遠是在進步。

很多人可能想過這個,但目前來說是不現實,而且有點違背倫理道德,不合適。

所以現在你想要精通乙個領域,

你就真的得到乙個很細分的領域,深度挖掘。不要覺得自己知道的面越多越好,啥事都懂有時候不是好事,主要還是自己精通乙個點就好,從單點爆發。這樣的話,這個點的知識,也會被越挖越深。

乙個領域學完是不可能學完的,只能慢慢挖掘,永無盡頭。畢竟我們對知識的掌握,也僅僅是滄海一粟。(比如說過了幾十年,回看現在的科技,過了幾百上千年再回看現在......)

更別說宇宙那麼大了,我個人認為推動整體進步的,主要就是物理領域,但目前來說物理領域真的就是很渺小很渺小,我們認為的好像已經很多了,但實際上僅存在於我們的認知範圍內(與整個宇宙想比的話,更是渺小)。

所以嘛:

對於科研型天才,研究深挖乙個細分領域就行,更容易突破,(當然基礎的科目或者知識是必備的)

對於普通人,精通一樣技術或者專業就行,發展上限會抬高,(當然基礎的常識或者知識是必備的)

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

5樓:maxdeath

所以你在用「領域」,「知識體系」這些詞的時候,估計沒想過這些詞是怎麼來的。

本來就是因為人學不完了,所以才會開始分「領域」,然後「領域」再細分「領域」,形成了「知識體系」。

事實上在學術上就是這樣的——當某個問題出現了,然後人們突然發現這東西很重要,很複雜,不專門去研究搞不定,於是乙個新的領域就誕生了,比如區塊鏈。

所以別說80年學不完了,只要某個問題必須通過一年以上的學術研究才能夠解決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得需要博士生來做了,而如果全世界有幾十個博士生在研究類似的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就已經是乙個新的領域了。所以說,不會存在乙個人窮盡一生都學不完的領域,因為這個領域早就被細分為無數的子領域了。或者說,你相當於是問:

把現代物理學的知識扔到100年前,最聰明的人花一輩子也學不完,那是不是人類就沒法進步了?

6樓:羅大吹

做research所需的知識只要足夠讓你摸到你研究方向的邊界就行,雖然這也並不容易,需要的知識不少。

知無涯生有涯,沒人能掌握所有知識的,學需要學的就完事了。

7樓:阮績民

那麼請你舉例說明下,現在那個領域的知識是乙個人用一生可以學完的?

沒有!不管是在哪個領域,不管是在這個領域有過多高的建樹他都不可能用一生徹底的把這個領域學完..

知識是無止境的,幾千年的人類有歷史的記載的今天,我們還在對各個領域進行探索發現,幾千年我們都不能完全掌握某個領域,乙個人怎麼可能用一生就學完?

8樓:

前幾天無聊的時候聽楊振寧在清華講的大學物理當人把物理學成了哲學,就會像楊振寧大師這樣面對他,難免有人會在彈幕上問:

「物理裡還有楊振寧不知道的嗎?」

突然覺得有點意思

剛學物理的小年輕,在面對物理的浩瀚和大師的深不可測之間往往缺乏一種類似於scaling concepts的東西他們往往在尺寸上對學海的浩瀚和大師的博大精深沒有概念以為以大師的身影之龐大,一定能夠橫跨整個物理領域其實這有點類似於古人看太陽,然後再幻想天空一樣天圓地方還是地標是被鯨魚托著

歸根結底是因為看不到全貌,導致比例尺失衡的問題於是當人類在知識上越來越進步後,先登月球,再跑出地球軌道,然後在搞出更多高科技後才發現

在宇宙中地球是粒灰塵,太陽也不過是稍微大一點的灰塵到不了的地方就叫未知

未知有多大,你永遠不知道,因為你的比例尺永遠都在變任何學術其本質也是隨著人對宇宙的了解而在拓寬人到底能不能到達學術的邊界

可能就要看人能不能到達宇宙的邊界一樣

9樓:蛤蜊-逆襲的海鮮

早就是了。

高等教育的本碩博階段你學的東西越來越窄,因為保持基礎教育的廣度的話,你根本學不到成為給社會創造價值的螺絲釘,人就已經老了,這個社會是不會這樣設計的。

人類文明有沒有可能發展到有辦法阻止宇宙終結的地步?

目前都只是觀測,現在所謂的宇宙知識都是宇宙的冰山一角,都是些隨時可能被打破的結論,連了解都沒了解清楚,說啥阻止,少想這些沒用的,真想知道就去學相關知識,不然就投入生活,現在的人就是生活太富裕,吃飽了想這想那才會這麼多什麼心理疾病冒出來 不知而知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和人是什麼關係萬物如何產生見鏈...

有沒有可能自己乙個人孤獨終老?

空心柳 這個要分現實版和心理版。現實版 基於這個時代而言,你無處可藏,你並不能孤獨終老。心理版 只要你想,就可能做到,僅僅是可能,除非你真能不讓任何人進入你真實的內心世界。 不是山谷 碰上真愛的概率很小,順其自然就好。不要抱有期待的去希望對方做什麼,而是你要去做些什麼。每個人都希望遇到那個對的人,為...

有沒有可能其實每乙個人都是同乙個人?

NOISEB3AT 進來也有相同的想法,除了一些哲學方面已存在的言論和思想外,結合我自身對於所處一切之物的觀察和感受這種萬物即 我 的概念開始在腦海中不斷浮現,尤其是觀察樹木,季節,環境,山川河流,人體結構,生理規律等一些表相時,會有很多很多相似之處。再結合萬物永久生死迴圈,新老更替的概念,也會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