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文字為什麼說明了「思維方式決定精神品質。」而不是「思維方式決定的行為方式。」?

時間 2021-06-08 03:27:06

1樓:Chet

思維方式(邏輯方法)不同,看到的事物形式就不同,看待事物問題的態度(精神品質)和處理問題的方式(行為方式)就不同。

比如同乙個事物,觀察表面現象和透過現象看本質,兩種不同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的事物形式就不一樣,以至於對待態度和處理方式就不一樣。

中中國人,印度人,歐洲人認知事物的方式不一樣,樹立的世界觀(看法和做法)就不一樣。

2樓:恩格爾系數賊高

【分析】

中國:筷子文化———提倡中庸之道,重視德治,重視群體(思維方式)———體現人文精神(精神品質)

西方:刀叉文化———發達的分析思維(思維方式)———科學精神(精神品質)

3樓:BoatMn

先不談這段文字,「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這句話不成立。思維方式是意識,而行為方式是實際運動,兩個緯度的量沒有直接聯絡。「思維方式影響行為方式」成立。

再說這段文字,純屬無稽之談,是用已知套未知,古人吃個飯難道要想那麼多?

生活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等形成了飲食習慣。所謂「思維方式決定精神品質」如果正確,請問是什麼決定了思維方式?你會發現,當我說「精神品質決定思維方式」這句話貌似也說的通,為什麼?

因為這兩名詞壓根就是乙個意思:「A決定a」。

4樓:是是正正

1、精神品質(社會意識習慣)、思維方式(資訊中知識、方法的一部分)、行為方式(技術、工具、管理方式等行動能力的選擇性實現)本身就是互相影響的三角關係

2、用飲食方式研究意識與思維的關係沒什麼問題,用孤立的、單向的不求邏輯的方法得到這個結論很簡單

3、其非科學性讓人知道什麼是實用主義的功利,與中國的閹割發揚儒家的窮理思維是一脈相承,是借科學反科學的典型

5樓:小狼小狼幾點了

1、這道題如果來倒推,標準答案是依據最後一段給的。注意看三個並列句:「xx思維方式」產生「xx精神」。而最後一段作為前三段內容的總結,從中提煉整段意思沒有毛病。

2、如果是考試做題來順推,你去找關鍵點,要素上起碼有三個:行為、思維、精神。(如果再細究還可以加上文化)

考試的時候我覺得回答:行為方式體現思維方式(前三段),思維方式「產生/決定/創造」精神文化(最後一段)。

為什麼是「決定」?你注意,最後一段的用的詞為「結果是、創造、產生」,因果關係非常明顯。

我覺得這兩方面都答到就是滿分答案了,真正大考語文答案都是很靈活的。我甚至覺得這個標準答案其實還不夠完善。

為什麼「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這個答案不行:

因為這不夠全面,只看到行為和思維,漏掉了最後一段的精神文化(很明顯最後一段不僅在總結,還有公升維的意思),所以肯定不行。

真的大考試你這樣答應該也會有部分得分,但是要拿全分還是盡可能找全所有可能的要素,並概括關係。

為什麼地理環境只能影響人的思維方式,不能決定人的思維方式

adipu 哲學是從作為物質世界的整體來說的,地理系就地理環境來說,是就世界的部分 即地理環境 來說的。物質從整體來說,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從部分來說,只是影響思維方式而非決定,因為決定某種思維方式的是多種因素,而非地理環境一種。 同類影響越大,越近影響越大,至於為什麼越近影響越大就不清楚了 萬有引...

王羲之評價荀彧諸葛亮這段話說明了什麼

鞠躬盡瘁褚彥回 捋一下晉孝宗穆皇帝永和七年 桓溫據荊州自雄,八州士眾不為朝廷有,朝廷扶殷浩制之十二月桓溫師次武昌,殷浩欲避之,王彪之喻解殷浩 會稽王昱,撫軍司馬高崧為致書溫,引還 八年會稽孔嚴諫殷浩鎮之以靜,不能從,決意北伐,師不利秦破姚襄,歸國,納之 殷浩北伐,王羲之以書止之,不聽,復謀再舉 羲之...

為什麼說 天然放射現象,說明了原子核具有複雜結構?

forest taiga 趙凱華先生的 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 一書中引用了皮埃爾 居里的觀點 結果中的不對稱性必在原因中有反映,即原因中的不對稱性至少有結果中的不對稱性那麼多。天然放射性的現象複雜,一定是其原因就很複雜,所以認為原子核結構複雜。這是乙個多少有點另類的思考角度,供參考。 悟心 最早認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