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義是怎麼進化出來的?

時間 2021-06-03 06:00:05

1樓:

一、1.演化論意義上的利己,指的是基因層面的利己,而不直接是個體層面的利己。父母養育子女,從基因角度是「利己」的,從個體角度是利他的。

因此,基因角度的利己和個體層面的利他是可以相容的,主要出現在親緣關係中。

二、這裡主要提一下非親緣合作行為。 @淵北 的回答似乎只截至親緣選擇的理論。相信大多數人身邊的朋友要比身邊的親戚多,所以非親緣合作/利他是不可忽視也需要解釋的現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乙個關於非親緣合作的經典博弈論模型叫Tit for Tat。在重複囚徒困境遊戲中,使個體達到最優收益的策略是:當你遇到陌生物件時,選擇合作;當你遇到熟悉物件時,複製對方上一回合的行為。

不難發現,如果兩個採用Tit for Tat策略的個體相遇,他們就會一直合作下去。只有遇到對面先欺騙,Tit for Tat才會以牙還牙。採取Tit for Tat 策略的個體無疑從整體上是合作性的。

並且它也似乎有一絲利他的跡象,畢竟選擇合作也會幫助對方獲得更好的結果。但是這種利他是建立在互惠上的:我幫助你,是因為你幫助了我。

我會持續幫助你,只要你也以合作回饋。我們稱這種利己行為 reciprocal altruism(互惠利他)。

Tit for Tat以及其延申出的Evolutionary Game Theory(進化博弈論?)是革命性的,因為它用數學模型解釋了,即使在非親緣情況下(他人的得分不在自己的效用函式中),合作是如何產生的。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人類究竟是不是這樣的。

在這裡我們借入de Waal做出的區分:calculated reciprocity(計算互惠)以及emotional reciprocity(情感互惠)。Tit for Tat描述的個體是計算互惠的,然而我們卻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互惠的。

例如,當我們幫助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時,我們並不會在心中「記賬」,這次我幫助了他,也不會直接期待他人的回饋。我們並沒有計算幫助行為對自己長期的利益得失。我們只是出於一種感情上、態度上的驅使幫助他人。

(未完,有人看再更。感興趣可以閱讀Michael Tomasello的A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Morality(2017), 也可翻閱進化心理學,進化/道德相關書籍。)

2樓:「已登出」

不請自來。利他主義,其實就是廣義版的利己主義,只有形式區別,沒有本質區別。

至於怎麼進化的,很簡單。有利他行為的,種群生存能力更強。一盤散沙就會被各個擊破,全接起來就能戰勝強敵。為了個體的生存,就必須要利他,利他就是利己。

我好像根本就沒談生物學,其實這個問題就不是生物學問題。

3樓:雷孟龍

我看過一本關於這個的書,記得的解釋大概就是首先動物進化出來一種功能可以讓自身體會到別的個體的感受,好像是叫擬他性同心,有這種功能的動物呢,可能會在照顧幼崽之類的事情上面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呢,這種功能就可以被固定下來。再然後呢,就會有同理心和共情之類的高階情緒出現,然後慢慢的就會進化出利他行為。

是利他主義好還是利己主義哈

先利己滿足自己正當私慾,有能力利他不損傷自己利益情況下,有些人總能從長期利己和長期利他帶來的綜合利益考慮,出現過捨身取義,但是大眾都做到這個。 尹伊 新唯利益主義者宣言乙個幽靈,新唯利益主義的幽靈,將永遠在一切充滿善或充斥惡的 一切封閉或不封閉的大陸徘徊。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大陸的一切勢...

道德的本質是利他主義還是利己主義?

魁魁 好同志 人做事情都超脫不了 我想 我想就是我慾望,滿足慾望的過程中符合或者不符合我們的道德標準,於是有了利己利他的分別。魁魁 好同志 人不為己,天崩地裂 123 個人認為本質是利己,利已損人便是惡,利已利人就是善,惡是不利於合作的,善方便於合作,惡人當道,合作便會越來越困難,所以提倡善,人的弱...

人類追求的和平是利己主義還是利他主義

火力支援中心 答 廣義自由和公義自由的平衡 公民讓渡自己與生俱來的權力換取更好的社會環境,千千萬萬個公民同時讓渡並簽訂社會契約,寫在乙個冊子上,這個冊子就是憲法。 docduan 凡是帶有 主義 字眼的理念,都是偏激而不現實的,比如科學主義,自由主義。所以無論是利他主義還是利己主義,本身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