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北大畢業生痛訴父母 原生家庭不該是成長的原罪?

時間 2021-06-01 22:36:54

1樓:

人類是複雜的。教育沒有最優解。

也許自己長大了以後,覺得父母的教育方式很不好,走另一條路教育自己的孩子,最後發現結果也不是想象的那樣。玄學。

2樓:大洋

我本人也是從讓我感覺不到愛的父母那裡成長起來的,感覺他們粗暴、自私、虛榮。現在這個問題似乎成為乙個公眾話題了,我說幾點:

第一、沒經歷過的人,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至少可以沉默,而不是對這位北大畢業生冷嘲熱諷。你有好的父母,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同時去同情沒有你那麼好命的人。

孩子是一張白紙,如果有問題,肯定父母責任大些。

第二、特別同意其他答友說的,人跟人性格不同,有的人能走出陰影,有的人走不出來,都無可厚非。

第三、由於中國文化宣傳愚孝,實際上很多子女忍著也不敢出來傾訴對父母的不滿。實際上我覺得中中國人有類似問題的家庭(輕重另說),可能佔到大多數。

第四、這個事兒可以放到中國文化的廣大背景下,考察一下任何的人際關係。中國文化其實是一種贏者通吃的文化。在任何關係中,無論君臣,夫妻,還是父子,都是強的一方有絕對權力,可以對弱的一方予取予求,後者還必須任打任罵才算是「賢」。

平時社會上跟人相處也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們習慣了在對方弱的時候去欺負對方,在對方強的時候去逢迎和忍耐對方。家庭不過是社會的縮影。

子女被看作父母的附屬品、財產、物件、奴隸,就好像臣子被看作皇帝、妻子被看作丈夫的附屬品、財產、物件、奴隸一樣。中國文化裡沒有公民社會這個概念,沒有個人主義這個概念。這裡沒有「個人」,沒有什麼人格尊嚴。

你不是強者,你就不要談尊嚴,我給你吃飽了你就得感恩,你一切都是我的。基本上是我們的文化的特徵。

3樓:Deer叉叉子

原生家庭在孩子一開始就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環境,性格,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成長的點點滴滴。

俗話說的好「三歲看八十」,孩子前三年都是在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目光下成長的,自然影響了孩子的行為和性格。

難道不可以理解為這跟原生家庭關係很大麼

4樓:鄰家有女初長成

不否認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個人的思想也是很重要的。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思想,記得上愛情心理課的時候老師講過原生家庭會影響乙個人的戀愛觀,他可能會選擇乙個與原生家庭一樣的人,也可能會選擇乙個與原生家庭相反的人,這樣的選擇只在於當事人是怎樣思考的。

5樓:迷死凡的羅

除了那個北大畢業生不懂得表達之外,換個角度--是什麼,阻止了父母對愛的正常表達呢?人和人都有不同,但是對於那些一條準則走天下的父母,真相是什麼一點都不重要,反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很矯情……

好多人在半路就妥協了,但是北大畢業生一直在堅持自己,好佩服這種有能量的人。有首歌這麼唱的「我們不一樣~~~」,己之砒霜彼之蜜糖。也許在小的時候父母多幾條準則,或者用更開放的心態接納這個「不一樣」,就不會導致這個悲劇了。

提醒未來的我們,在為人父母要學著尊重這種不一樣。一直得不到尊重的北大畢業生的內心產生了一種「需要」,這種需要就是「逃離」,而且是那種斷崖式的隔離才能滿足需要。哎~社會功能失調的患者之所以是患者,就是因為他找不到方法自救。

也許學心理學是方法,也許找專業心理諮詢師也是方法,他有很努力的在走,但無論是何種方法,起碼現在的他還沒有走出來。

……每個人可能都在經歷一場無法為外人道的內在的戰爭……

6樓:習慣

如果你能明白父母經歷那個年代,天災人禍政變饑荒,環境給人帶來了太多的心理罹變,既有生存的不安全感,又有對生存的消極念望,對人生的態度世界觀也就在這種環境下形成了,所以你可以想一下,他們現在對待子女的不合理那都沒什麼了,他們自己的觀念都是如此。

沒有經歷過這種心理創傷的現代人,就像是生活在搖籃的人一樣,他們是不懂父母那個年代的痛,以及被父母傷害過的子女的痛。不管你聽別人說了多少看了多少,沒有過這樣的身體和心理的刺激體驗感受,永遠也不會理解到的。就像是你看戰爭片一樣,即使你看了幾百次,你能體會到真實戰爭的殘酷嗎,不會吧!

當然我只是引用個例子而已。

事情過去了也就過去了,有些東西修復起來是很困難的,我們只能儘量減少,也希望在以後得家庭教育中,能有乙個正確的三觀,正確的認知,這樣的家庭裡的人才能正常幸福的生活。

7樓:路哥

我覺得要有自已覺悟的過程,當你感覺到你父母的思想很落後很無知,很固化的時候,要對他們說什麼進行篩選~~~

不完善的不科學的,不尊重你的等等不要反駁,你記住那些你應該去完善,在你這一輩子要修繕傳給下一代的~!!

8樓:天華青藤

我的父母因為不了解而結婚,因為結婚而生子,因為貧窮而戰火紛飛。童年對於我,是數十年揮之不去的陰影。父母是孩子最初始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能在孩子一天天長大的日子裡潛移默化的去影響他們。

當我們有了羞恥心,有了分辨能力的時候,便決心長大後絕不向他們那樣去生活。可是可是,你會慢慢發現,若干年後,父母的言行一定會在你的生活中出現,當你遇到同樣的問題,你解決的方法會和他們很像很像。這難道不是原聲家庭的遺傳?

我們不能去說父母的錯,因為如今我更加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就像我要求我的孩子能夠理解我一樣。但是我們一樣要做到分辨善惡,知理守節,原聲家庭帶給我們的不光有罪,也有光明!

9樓:

蟹邀。我們生來就在照鏡子,看到可取的去學習,察覺到需要改進的去修正。所謂「原罪」,耿耿於懷又不去從自身改變,會不會有點以怨報德呢,父母給我們生命養我們長大,這是恩。

舉個荔枝,據說孫儷的原生家庭並沒有她現在的核心家庭幸福。所以,如果去照鏡子,整衣冠,取決於個人選擇,最終也由個人來收穫所得。

10樓:王澤莊

原生家庭不是原罪,而生命是一種原罪,人性的弱點是一種原罪。有人擁有文明和正面的人性,而且能夠自知自己的弱點,控制自己的弱點不傷害到其他。這就和被人類負面特性控制住的人有了區別。

這兩種人往往因為原生家庭才能互相認識,從而發生矛盾糾葛愛恨。所以期待AI消滅人類。

11樓:

原生家庭必然會對人的成長產生影響,是好是壞誰能說的準,痛訴就痛訴吧,有興趣的可以在自己的下一步中按自己的想法修正培養方案!

我也深受原生家庭的困擾,但先申明我並沒太重的怨恨!我的父母從我很小就開始吵架,父母在眼前打架也是很常發生,而小時候除了哭真的想不到什麼辦法,就一直哭,但過了一天又正常的生活,周而復始,三天一鬧,五天打一次。慢慢的我到了高中,我爸就走了,但並沒有離婚,而我問為什麼沒離婚,他們也說為了我(我也不懂那個邏輯),後來我跟著我媽生活,我媽總是一副很怨恨的樣子,日子也過得很苦,每天從早上五六點就要起來拿菜,賣菜,賺錢少也辛苦,或許就是這些讓她一直怨恨到現在吧!

而每次談及我爸,她就說要我當我爸已經死了,沒有爸爸,但我知道這是我媽在描述自己的痛苦,我無法安慰,無法提供共感,所以我也不知說什麼,就只能默默地聽著;而另一方面,我跟我爸也很少交流,因為我一聯絡我爸,就是為了錢,我爸也是不善表達的人所以其實我跟我爸媽都交流的不多,幾乎就是等於看著他們的經歷,反正我覺得他們離婚或許會好點,但每次提到,他們都是那樣說,唉!在我的成長中也羞於在學校中提及家庭,所以很難跟人交流,不過成績還好,到了大學我特意選了乙個外地的大學,也選了一門以為能夠解決這種問題的學科,然而我對這門學科的理解卻出奇的差,我發現要解決的問題並不單是我我父母了,我覺得我本身也出問題了,到現在我養成的自卑,抑鬱,理論可能真有點原生家庭的鍋,也可能是我不夠聰明,沒能把專業學好,解決自己的自卑抑鬱,再解決父母對情感的問題!

說回正題,

這個北大的孩子很怨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說出了自己的感受,要知道就是他口中怨恨的家庭或許也是一些苦難中的孩子無法達到的家庭,畢竟他這個是保護過度的問題,有很多改善的方法,出問題了,但還是把他培養成了北大的畢業生,也沒有太大的其他來自親人的負能量注入。怎麼評價也是評價吧,別人出的錯自己優化思考就好了吧。

12樓:台州酷兒

我覺得作者用鏡子來比喻原生家庭很好。原生家庭像鏡子既照出了父母的不足,也照出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其實只要發現了問題,就邁出了重要一步,我們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不足之處。

自己改變之後心態也隨之改變,因為乙個重新站起來的人他會覺得過去的苦難也是一種難得的財富,自己進一步成長了。同時也會試著理解父母,其實他們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害者,還可以幫助他們進步。

13樓:旁觀者

原生家庭是無法擺脫的宿命

小時候覺得父母就是天

你怎麼可能逃出生天

唯一的辦法就是趕快長大

長大就好了

可是長大後,小時候的創傷如影隨形

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

徹底的改變,去努力從骨子裡邊改變

並且溫柔善良的對待我們的下一代

在與小孩子的相處中拯救自我

14樓:鹹魚

應該說跟原生家庭有一定的關係,但不能說完全是,這一比例大概是50%左右,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推卸責任了。除了和原生家庭有關,還和個人經歷,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有關。比如我爸爸媽媽是特別注重親情,血緣,人情的人,我卻不是,由於我的一些經歷,我現在是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不以血緣,關係論親疏,而以與我個人的關係好壞論親疏。

北大畢業生萬字長文與父母決裂?

焦脆的河豚 孩子曾經無條件的愛父母,熱烈又純粹。但越是純粹無暇的愛,普通人越受不起。以至於想破壞,扭曲,虐待。等到失去了,又開始歇斯底里,要求你還給他們。眾人皆苦,活著皆虛妄。 停電專家 我偷偷去考博了,考上之後爸媽很長一段時間不跟我聯絡。親戚會冷嘲熱諷說女博士是第三類人,不男不女。奚落我哪怕畢業工...

如何看待2019屆北大畢業生23 從事教育工作?

維吉沙 找工作,要麼奔著錢,要麼奔著前途,教育行業現在是最有錢的,而且教育行業這事本來就是個良心活,有理念和能力好一點的人去是好事 loasa 我查閱了前幾年的就業報告,從事教育行業的比例17年是13.71 18年是12.89 到今年的23.03 跨越確實大了一些,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又仔細分析了一下...

如何看待北大畢業生余夫對已逝清華美院畢業生人身攻擊 院系歧視引起公憤一事?

將乙個不幸的清華美院學生稱為智商低。可同樣是清華美院的2013年畢業生 同道大叔 以自己的動漫專業起家,在3年的時間裡創造了不是資產是拿到手的資金1.78億。這也是乙個智商低的結果? outsider13 真心覺得人天生有精神缺陷是多麼可憐,余夫這種人在人生成長過程中肯定有受過精神傷害,以至於畢業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