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學時遇到公式,老是想這個公式是怎麼被創立,結果,數學成績很差 ,我應該抱一種應試心態來學數學嗎?

時間 2021-05-31 15:54:27

1樓:李磊

題主想一下這個問題問題

你在學數學的時候,時間(精力)是如何分配的?

像公式的創立過程是數學最深奧最難的問題,如果是高中數學很多問題根本沒法回答,以高中生的知識儲備你也不可能得出推導過程.給你舉乙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實數和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

(《實數完備性定理》大學數學分析有嚴謹的推導)。

儘管高中數學的學習是一些基本的數學思維和方法,知識體系上並不是100%的嚴謹,但是所訓練的數學思想還是比較嚴謹的。如果連高中數學的考試都對應付不了,說明這個學生在思維習慣上並不適合更高深的數學學習。

回到時間分配的問題上來:高中數學主要需要三種核心能力:

a.完備的知識體系:包括公式的記憶和公式的推導(各種二級結論太多,學會推導公式不怕忘)。

很多學生往往忽略這部分問題,認為把公式背了就可以做題了,這樣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知道公式的推導就推論,以及適用的情況(不適用的情況)。

b.數學思想和方法:這需要大量做題來形成條件反射,從而提高解題速度。

c.應試能力:比如特值法及網上很多的秒殺方法等都是專門應試的能力,對數學能力提公升並沒有太多幫助。但對考試成績的提公升卻非常明顯。

普通學生的話三項能力的時間分配a:b:c=3:

6:1就夠了,平時的考試也不用太在意成績。能保持120分左右到了高三經過專門的高考訓練都能到135+,這個分數就足夠考雙一流了。

如果是學神,那愛怎麼分配就怎麼分配吧哈哈,開心就好。學神的高中生涯重點關注心理健康,知識的話並不是核心問題。

能力都是要培養訓練的,如果學生沒有在abc三項能力的訓練上花時間的話成績就會受影響。所以題主有興趣學習公式的創立是很好的,好奇心是學習的開端。但高中數學的知識已經發現了好幾百年了,這種成熟的知識體系並不需要很多的發現創造,而且應用面也不是很廣,如果題主希望未來能從事某個領域的研究的話,保持好奇和嚴謹的心態還是非常重要的。

2樓:

你是走入了乙個誤區,認為凡是要學習的知識都可以追根溯源,不追根溯源就學不好,這是不對的,很多定理並不一定需要你去推導,你只要記住它是對的就可以了,事實上很多知識都是人類中最傑出的精英花了幾百年時間研究出來的,你幾天就想完全弄懂,除非你是高斯、柯西、牛頓那種天才,否則我是絕對不建議你去研究那些玩意的,真的要推導我建議你去看看幾何原本,看幾頁之後你就再也提不起這個心思了。

工科生學數學是否可以直接背公式?

你得背對,至少知道每個字母代表什麼意思,套公式別套錯了。純數學書上i是虛數單位,某些物理書因為經常用i表示電流,所以用j來代替虛單位。其實相當多的公式,看看推導過程也用不了多長時間。也有一些用不了幾行,但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換元放縮,這種就只能背一下了。 楊樹森 任何人學數學都不需要追求把所有的細節都搞...

考數學時遇到不會的題目怎麼辦?

風的影子雲的顏色 不會很正常,真的很正常。如果按照能不能一眼穿定義,那麼你的卷子上只有兩種題,能一眼穿的題,和不能一眼穿的題。那麼不能一眼穿的題,就做不出來嗎。我們面對的博弈是做題得分與時間之間的博弈。一種直觀判斷是果斷跳過,然後挑一眼穿的題做。但是這麼做正確嗎,很顯然不總是最優解呢。因為當你先把所...

數學老是學不好怎麼辦啊?

數學難,難在不知道怎麼把題目資訊轉化成自己熟悉的。看到一下亂七八糟的條件就傻眼不知道怎麼辦。要想辦法把條件換成自己熟悉的,一步一步走,看到自己換出來熟悉的東西就會豁然開朗。這個時候多做題的目的就體現出來了,不是提倡題海戰術,而是講究方法,看到熟悉的東西就會安下心來,成績自然而然的就好上去了。 破皮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