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有利於孩子嗎?

時間 2021-05-31 08:24:31

1樓:Hweii

感同身受!現在20歲,被父母管制至今,明明到了該懂事的年齡卻一直叛逆,小學期間父母逼著上培訓班嚴重控制生活,步入初中開始就放飛自我了,逃課打架抽菸,那時候就開始叛逆期,也學會了不與父母交流,至今和父母聊上三四句就又會吵起來,有時候會暗自神傷覺得愧疚,但吵的時候腦子根本想不了事,中專畢業,踏入社會近四年,一事無成,工作期間上交過一半工資,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成,逼我辭職去親戚那工作,可我是真的不喜歡那份工作,硬挨了一年就為了他們口中的面子,也許是我不懂事,但我真想做自己,為自己而活,誰不是第一次做人。我父母的教育方式小時候不聽話就打,然後思想教育,但那些思想教育對我來說只是越來越反感,他們苦口婆心的叨叨,殷切的希望,我很難招架得住,就是這樣,一次次我堅持不了自己..

漸漸的我也失去了和父母溝通的想法,現在很迷茫,是去做乙份打心底不喜歡的工作混日子沒上進心而讓父母外婆等長輩感到欣慰,還是離開這個家庭做自己,走自己的路?有乙個念想,一直埋在我心裡,我恨自己,也恨他們,他們以自己的思想強行灌輸我也就算了,從小也並沒有給我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或許,我初中的叛逆就是從小學時父母拿我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造成的,殊不知那種各方面的攀比,早就了我一生的自卑,成績、外貌、身高、學習....至今,還在拿別人比,所以我才慢慢成了他們眼中恨鐵不成鋼的我。

我想我以後的孩子絕不能走我的老路。

2樓:Hero

首先,正面管教的原則是,不論我犯了多少錯誤,也不論我的錯誤造成了多少麻煩,我總是能回歸到正面管教上來,從我的錯誤中學習,清理我造成的麻煩,而且能讓事情變得比我犯錯誤以前更好。

當父母改變自己時,孩子也會隨之改變。父母要確保把愛的資訊傳遞過去,這樣就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要「贏得」孩子,而不是憑你的力量「贏了」孩子。

為孩子提供發展和實踐「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機會,以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不要「告訴」,要開始以一種引導孩子參與問題解決的方式向孩子「提問」。

使用「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記住,你的言行背後的感覺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

和孩子一起就需要做的家務以及做家務的計畫作頭腦風暴。

要避免嬌縱,以讓孩子培養對自我能力的信心。

教導並實踐「犯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教導並實踐「矯正錯誤的三個R」。

一定要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

我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經驗,遇到某一件事,與孩子處於乙個互不能相讓的境地,最後焦點偏移,雙方忘記了管教的初衷,同時造成彼此沒有退步的空間。

教育不是一場非輸即贏的戰爭,「贏」很容易,「贏得」卻很難。因為「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和善而堅定,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乙份力量。

「贏得」孩子需要父母給予孩子大量的鼓勵,並要花時間訓練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激將法」,「知恥而後勇」,「挫折教育」這些方法可能大多數父母都或多或少用過,這樣做的效果究竟怎麼樣呢?

不可否認,羞辱的確有可能會激發孩子做得更好,但對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造成多麼巨大的損失呢 ?他們是否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認為自己的價值取決於別人的認可?他們是否雖然做得更好了,但卻因為害怕將來失敗而不再敢冒險?

他們在大人的責備、羞辱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訓是否會使他們變得越來越不自尊?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他們就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

孩子從父母的同情、鼓勵、無條件的愛和所賦予的權力中所學到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生活技能的鍛鍊以及健康的自我價值感,才是我們真的應該通過教育傳達給孩子的成長經歷。

孩子不聽話不合作幾乎是最讓我們頭疼的燃點,怎麼樣才能贏得孩子的合作呢?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

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我們言行背後的態度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更重要,因為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會怎麼做。

尊重的詢問孩子該怎麼做,要比告訴孩子怎麼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同時這也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比如孩子把牛奶灑到了地板上,父母可以用和善而堅定的話語「你該怎麼辦?」來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後詢問孩子「怎麼才能清理乾淨」。

因為簡單粗暴的告訴孩子怎麼做會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而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參與,則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這個能力去解決問題。

簡單說,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

書裡提到的 「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是我們教育的重點,有時候也是我們教育的盲點。這些感知力和技能是我們應該帶領孩子一起學習的江湖必殺技。

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 ——「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並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很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整體把握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後果。

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型,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我們往往被孩子脫軌的行為所激怒,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在抱怨,為什麼這件事我說了一萬次了,你還是不改正!你是故意和我做對吧?

首先,行為都是以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為基礎的,可是孩子對想要達到的目的並沒有清醒的意識,比如,他們想要得到歸屬感,但他們為達到這一目標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為就會惹人討厭。這會成為乙個惡性迴圈,他們的行為越是惹人煩或生氣,他們就會越急迫地追求歸屬感,因此也就越發令人討厭。

換句話說,「孩子們的察覺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卻很差。」

雖然孩子並不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密碼資訊,但當你能夠處理她的隱含想法,而不是僅僅針對其不良行為作出反應時,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而且,我們要仔細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導致孩子相信他們無所歸屬或沒有價值。

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自己能力的機會,從而打擊了他們的自信,他們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或者他們「理應」享受特別的服侍。

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導孩子依靠自己,然後他們才能為幫助他人做好準備,並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到自己特別能幹。

當大人扮演「超級媽媽」或「超級老師」的時候,孩子們就學會了期待這個世界為他們服務,而不是他們為這個世界服務。如果他們不能如願以償,或者當別人拒絕侍候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認為不公平,就會為自己感到難過,或者以某種傷害性或者破壞性的行為尋求報復,這就是我們說的熊孩子。要知道熊孩子對自己的傷害往往和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是一樣的,甚至超過對他人的傷害。

所以不驕縱,不萬事包攬,不養熊孩子,才是我們給孩子的愛和保護。

很多孩子會決定掩蓋自己的錯誤,並想盡辦法避免被抓到。孩子為什麼會害怕犯錯?因為我們一直和他們傳遞乙個資訊:犯錯是一件非常不應該的事。

在孩子犯的大多數錯誤中,我們都難辭其咎。孩子的很多錯誤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訓練並鼓勵他們,我們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我們要做勇於接受「不完美」的榜樣,以便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犯錯誤確實是乙個學習的好機會。

不可否認,即使是負面教育, 我們也是在試圖激勵孩子「為了自己好」而做得更好些。我們總是擔心,如果不「使」孩子做得更好,做為父母我們就沒有盡職。可是這樣的方式所造成的長期效果是什麼呢?

很多負面教育方法都是建立在「讓孩子害怕」之上的, 其實敢於犯錯,敢於不完美才是我們真正可以從錯誤中學到的寶貴經驗。

「矯正錯誤的三個R」, 是樹立「勇於不完美」榜樣的乙個絕佳的方法。

承認(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乙個錯誤!」

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解決(Resolve)——「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我們常常糾結於孩子的行為規範問題,怎麼才能正確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從而正確的引導孩子?

首先我們要理解,大多數時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換句話說,他們還是孩子,他們這樣的行為太正常不過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能領會大人的要求的程度,他們的語言或社會技能還不能讓他們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尤其是當他們的要求對他們身邊的大人來說似乎是不合情理、製造麻煩或不合適的時候。

比如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聽話」、「不受控」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累了、餓了,或者他們的要求受環境、時間所限,我們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又還不能理解其中的邏輯因果關係。所以我們應該同情一下孩子和我們自己,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規則,而不是輕易的給孩子貼上不良行為的標籤。

在建立日常作息習慣時,我們要多考慮一下孩子有沒有受到尊重。單方面的強求會招致孩子的反叛和權力之爭,所以我們可以試試看啟發式提問或者其餘正面管教的方法,看看能不能引發孩子的合作。畢竟我們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注重於不良行為或懲罰。

我們都是成年人,既然我們要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應該學會控制我們自己的行為。 我們自己要先「暫停」,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直到我們能夠深思熟慮的時候,再從不損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的角度出發,使用鼓勵性的、有長期效果的方法,進行正面的管教。

為人父母,是一項很重要也很不易的功課,成長,是我們和孩子共同的努力。多鼓勵孩子,也多鼓勵自己,我們一起加油!

嚴格的教育更有利於孩子的成功嗎?

Sammay 首先你要明白你孩子的喜好和特長,不然你嚴格要求他十幾年,將來步入社會,他找到了對口的專業,卻不喜歡也不擅長,你說他能幹好嗎?能成功嗎?其次,你要了解你孩子的個性和喜好,看他適合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養棵花還要了解花的習性呢,溫度濕度酸鹼度等等一樣沒侍弄好都養不好,何況是有思想 有個性 有心...

培養什麼思維模式有利於孩子變優秀

明年18歲 說到思維方式,這個問題比較深,畢竟很多人連自己是什麼思維邏輯都沒有摸清楚,但是閱歷和社會會告訴大多數人。有一些思維模式是佔主要地位的。乙個人的思維模式絕不能是單一的。否則基本可以認定為一根筋。思考不同的問題,面對不同的事情,都需要切換不同的思維模式,就如你不能像對待你愛人那樣,去對待所有...

電子遊戲有利於孩子成長嗎?你會讓孩子玩什麼樣的電子遊戲?作為父母應如何做好引導和掌控工作?

小孩5歲。玩遊戲上癮,怎麼辦?第一,這一輩子,他必定會經歷遊戲癮,網路社會,同學眾多,你指望他不玩遊戲?早經歷比晚經歷好。第二,有害的是癮,不是遊戲。知道是病,心裡著急,卻身不由己,這就是 癮 人一輩子總會對某些東西上癮,都在學著戰勝 癮 戰 癮 有術,來自公號 底層三 遊戲是戰 癮 的演練場。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