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文獻學是什麼體驗?

時間 2021-05-31 08:16:14

1樓:朱雀

卸腰,本科生研究生都是古典文獻學,不是歷史文獻學。我係古典文獻學和歷史系歷史文獻學的區別大概就是側重的典籍不同,古文獻多關注經部集部,歷史文獻學多關注史部,所需要的小學及文獻學功底是不變的。然而這也只是大概,我校的歷史系也有研究經學史很好的教授,也有版本學、目錄學十分精通的老師。

如果本科沒有文獻學基礎的話,可能會被導師建議去上文字音韻訓詁目錄版本校勘。雖然可能視方向這些並不一定都需要精通,有些可以運用就行。

借用朱熹的一句話,反正文獻學就是費力甚多而所得甚少。不斷讀書而且不斷做一些體力活,一點一點下功夫,才能有所得。上課人數……反正作為北京工地大學的學生,本科生古文獻人數就已經很少了,上課自動變成小班教學模式。

如果熱愛這個專業的話,一般都能做得住板凳看得下書,只要能下功夫我覺得就可以。

書費和空間是個大問題。雖然大概只買一些典籍類書籍和某少數比較重要的專著,但是書還是已經多到沒地方放了,估計以後需要自編書架和目錄。校園卡借書上限是不夠用的,有時候圖書館庫存量和版本是滿足不了的,某些工具書需要時刻跑圖書館,但是肯定不可能買,某些資料庫古籍庫掛掉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崩潰的。

(愛如生現在就經常令我崩潰)

班上會有大神一般的同學,,大家都是一副「啊我們覺得你應該是百科全書」的樣子。還會經常被同學借書,比如最後注引文的時候舍友就經常問我你有沒有什麼什麼書什麼什麼版本,然後我就往外拿,然後舍友就表示真是太好了不用跑圖書館了233

2樓:寒楊

本科選專業一眼相中,就這個了。於是陷入了讀書搶券買書讀書搶券買書的無限迴圈中。這個專業囊括的很多,所以需要閱讀的也很多,多涉及不同領域挺有必要的,當然兼顧不過來,慢慢來,不著急。

3樓:九大山人

我本科學歷史是因為學費低,本科四年我坐穿了圖書館的板凳,一年借閱最多時候有293本書吧,圖書館統計的資料,學校內部第一名吧。大致四年少說應該有個八百本吧。後來保研我就選了歷史文獻學,選的原因是我喜歡的研究方向是文化人類學歸在歷史文獻學下。

後來覺得這是冥冥當中的選擇,看了那麼多書,至少符合目錄學吧,我還記得我們學校圖書館中圖法排序的書有關於記憶心理學的部分我竟然看完了。愛看書的人,選歷史文獻學錯不了。

從文獻學角度來說,史記太史公自序為什麼放在最後?

梧桐樹下讀書人 不僅太史公序如此,宋以前著書大多如此。兩漢時期,紙的使用尚不普遍,主要書寫載體還是竹簡。而竹簡這種東西,面積比較小,所以古人寫書都是一篇一篇的,最後匯集為一本書,可能有大致思路,但基本沒有詳細的大綱 先秦時期更是有篇無書,文字幾乎都是以單篇形式流傳,先秦典籍大多出於後人整理 所以基本...

請問古典文獻學大學課程都學什麼啊,考研的文史基礎大概都推薦什麼讀物?

冷淘 ssd歷院本科來答一波 這大概是我玩知乎以來最對口的乙個問題。首先,文獻學大致可以分為歷史文獻學和古典文獻學。理論上,前者側重於文學,一般會學後者不需要學的古代漢語,音韻學,後者側重於歷史學,會學前者不會學的考證,碑刻學等課程。但實際上,側重文學還是史學取決於這個專業在歷院還是文院,或者專業老...

學歷史學是什麼樣的體驗

聞雨 不是歷史學系的學生,但是旁聽過很多歷史學系的課程,而且一直在準備考取中國古代史的研究生,勉強算半個吧。1.讀不完的書 別看那 中國古代史 的教材只有寥寥幾百頁,用這幾百頁的內容理清中國古代史,個人認為實在是有些天方夜譚。教材只能表述最為主流的觀點,我們只能通過其他的學術著作補充我們的認知,例如...